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娱乐] 陈玲玉:粤曲也能“包装”得很有时代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1:3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粤曲平喉琵琶弹唱家陈玲玉从13岁就开始学习琵琶。
                               

                                       
                                        荔湾区至今仍可见到的粤曲私伙局。
                               

                                       
                                        民国以后西关茶楼演唱粤曲的“女伶”。
                               

                                       

  新快报记者 陈煜堃


  继今年1月成为国内曲艺表演家在广州大剧院举行“个唱”的第一人,眼下又在忙着准备携手广东民族乐团登陆星海音乐厅的迎春音乐会……现年49岁的陈玲玉说,“我从来不是一个惧怕尝试的人,一旦确定目标,便会全力以赴。”


  接连登上两个曲艺界鲜有踏足的舞台,非遗项目粤曲的传承人、著名平喉琵琶弹唱家陈玲玉坦言,希望这一民间艺术瑰宝不要那么快式微,“要创新,但不能抹杀传统,在保留精华的基础上,音乐性和舞台编排等都可以有新的包装,这样可以吸引到更多不同年龄层的观众。粤曲也可以很有时代感!”


  粤曲兼容并蓄,更讲个性


  出自著名大喉白燕仔的门下,随李丹红学习琵琶弹唱,后又被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纳为入室弟子,陈玲玉曾首开中国曲艺界“北师南徒”的先河。“粤曲最大特色在于兼容并蓄,但不代表什么都可以拿来一用,一定要适合的调式。”从上海评弹的柔,到京韵大鼓的刚,陈玲玉就将两者集于一身,“通常平喉演唱者都效仿男声演唱,也以男装扮相登台。像我的老师李丹红,就尤其擅长演绎像《满江红》等曲目的豪迈与硬朗,虽然我也是从模仿她开始的,但后来觉得自己身上有更多的女性柔的一面,反而想将之表现出来,逐渐才在演唱曲风和着装上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粤曲的演绎更加讲究个性。“所以每次登台我都会悉心打扮,甚至尝试与邓达智等著名服装设计师合力为观众打造更好的视觉享受,既要听得,又要睇得!”陈玲玉表示,除了选择适合自己的曲目和形象,在舞台上从声音到表情、肢体等演绎更是一样都不可缺少的。


  传承需政府给力,还要创新


  谈及粤曲在当下的传承问题,陈玲玉表示自己持乐观态度,“以前我是比较悲观的,对于粤曲的日渐式微曾多次在政协会议上做了提案,包括希望将粤曲纳入到小学、中学的课程里等等。现在我的观念有所改变,随着社会上返璞归真的生活潮流,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粤曲这一传统艺术,而真正缺少的是精品和舞台。”


  从大剧院到星海音乐厅,陈玲玉一直在努力和尝试,希望一改粤曲以往在人们眼中惯有的印象——“老套”。“以前唱粤曲刻板地站在台上只是清唱,完全没有表演可言。事实上要用声音更好地去演绎人物,从演唱者到伴奏乐队,从音乐编排到舞台设计,都需要粤曲在今天不断去尝试和创新,但前提是不能抹杀传统,建立在保留精华的基础上。”陈玲玉还表示,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对于粤曲传承尤为重要,“今天院团改制已是势在必行,但将之完全推向市场却是不合理的,因为这就意味着院团和艺术家要一心二用,为了生计甚至会出现被迫迎合市场,无疑都将大大影响到艺术创作。”


  学艺艰辛授业难,接班有人


  十三四岁就开始学琵琶的陈玲玉,最初只是母亲希望去培养她的课余兴趣。“当初广东曲艺团来学校招生,没想到我最终却顺利通过了,被蒙在鼓里的母亲得知后坚决不同意我以此为专业,直到老师和家人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她才答应下来。”陈玲玉告诉记者,当时自己的手指和嗓音条件并不是很好,为此也付出了比别的同学更多的努力。“我的声音原本很尖很女性化,但为了获得更多个人登台演出的机会,却选择了唱效仿男声的平喉。正由于缺乏先天条件,我的声音完全是练出来的,当时每天清晨五点就起床喊声,完了到八点再随老师和同学一起继续喊。”


  对付出与收获深有体会的她,如今授徒自然是门槛不低,“除了有天分和领悟力,能吃苦也是首要考虑的条件。尽管我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她们还是很幸福的,以前我们常常是‘偷师’,哪有现在像我这样一对一的言传身教,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得一一示范,这对老师自身的声带伤害也不小。”正所谓严师出高徒,陈玲玉门下仅有的两位弟子黄秀冰和诗琳,也在曲艺界脱颖而出成为了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粤曲名片】


  渊源——


  粤曲是广东特有的、影响最广的曲艺品种,广泛流传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粤语地区和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其源于戏曲声腔,最早在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工用“戏棚官话”分角色演唱;到了同治初期又出现了穿街过巷卖唱的失明女艺人继承发展,这一“师娘”时期盛行了60多年;民国以后茶楼歌台上逐渐出现明目女子演唱粤曲,她们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改假嗓为真嗓,并划分为大喉、平喉(此为男角专用腔)、子喉(为女角专用腔)3种唱法,这一“女伶”时期也宣告粤曲进入了鼎盛时期。


  2010年5月,“粤曲”正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点——


  粤曲和粤剧在唱腔音乐方面长期存在着互相吸收、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曲调、板式基本相同,唱法更为多样,师娘时期以小生、花旦、武生等十大行当划分,女伶时期则分大喉、平喉、子喉三种。


  粤曲的音乐性强,曲调优美动听,注重声腔艺术,伴奏除高胡、扬琴为主奏乐器外,甚至还能加入萨克管、小提琴、电子琴等西洋乐器,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特色。从粤剧的“梆、簧”到南音、粤讴、木鱼歌,从广东音乐的杂曲小调或器乐曲到流行音乐,均可拿来填词演唱,善于兼容并蓄,不断丰富创新,更是粤曲一大特色。


  名曲——


  粤曲传统曲目有八大名曲:《百里奚会妻》、《辩才释妖》、《黛玉葬花》、《六郎罪子》、《弃楚归汉》、《鲁智深出家》、《附荐何文秀》、《雪中贤》。


  传承人:陈玲玉


  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粤曲”一项的传承人,陈玲玉出自著名大喉白燕仔的门下,随李丹红学习琵琶弹唱,后又被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纳为入室弟子,首开中国曲艺界“北师南徒”的先河。


  从艺30余年的陈玲玉,获得过中国曲艺艺术最高奖牡丹奖、中国唱片最高奖金唱片奖,不仅仅是著名粤曲平喉琵琶弹唱家,更集舞台演唱、演奏、创作、评论、授艺等艺术范畴于一身,积极推动舞台曲艺发展,被誉为曲艺界一代“才女”。近年来,她又致力于培养琵琶弹唱的接班人,其中黄秀冰、诗琳就是脱颖而出的明日之星。(资料图片由广州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28 15:32 , Processed in 0.046398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