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小城普拉托如同整个欧洲一样,今年夏天缓慢的经济复苏,让那里的天气都显得更加闷热。在这样的大热天里,最忙碌的是生活在那里的3万多华人华商。意大利报纸说,“在普拉托中国城,意大利人成老外”,而当地华人也开玩笑说,“普拉托的公交车只有司机是意大利人,乘客几乎都是中国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华人华商曾挽救过普拉托的经济,成为了普拉托守住“欧洲纺织中心”地位的“头号功臣”,而这两年,华人的日子却有些不好过,当地警察“登门拜访”成了家常便饭。《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辗转来到普拉托,两天的采访结束时,感动的是华人华侨立足他乡的勤奋,担心的是异国人对他们的鄙视和“重罚”。如果普拉托华人不能适应意大利的社会和政治变化,不能走上更加正规的经营之路,今后等待他们的麻烦或许会更多。 “普拉托的再度辉煌不能没有华人” 意大利华人最集中的城市不是罗马,不是米兰,而是普拉托。普拉托市位于意大利中部偏北,东南距佛罗伦萨16公里。这个曾经闻名欧洲的纺织品集散地,人口约20万,而在当地生活的华人保守估计超过3万。难怪有一位在普拉托生活过多年的华人开玩笑说,“普拉托的公交车只有司机是意大利人,乘客几乎都是中国人。” 上世纪80年代,普拉托的纺织业受到全球化冲击,失去了欧洲纺织中心的地位。恰在此时,大批华人陆续走进普拉托,他们租下一些废弃的厂房,开始在异国他乡的打拼。普拉托的再度发展从此也与华人联系在一起。普拉托本属于佛罗伦萨边上的一个附属小城镇,到20世纪末,由于经济发展连年好转,人口有所增加,普拉托被单列为省,普拉托也成了这个省的首府。这在意大利行政管理史的变迁中极为罕见。普拉托当局因此很在意如何与合法居住的华人相处。几年前,普拉托一位副市长曾公开夸奖中国人聪明能吃苦,并承认“普拉托的再度辉煌不能没有华人”。 但从去年开始,普拉托的华商却感到气氛与往年大不一样。2010年1月,普拉托当局就调集过上百名国家警察、40多名宪兵,甚至出动警用直升机,配合税警、市政警察及有关监察部门,对华人企业进行地毯式检查。普拉托警方负责人法比奥·皮凯利曾表示,检查目的是打击华人社会非法活动,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去年6月,普拉托当局又进行了“扫黑大中华行动”。仅6月28日一天,就有20多家大型华人企业被查封,损失惨重。今年6月下旬,意警方又对普拉托及佛罗伦萨等地的70多家华商进行突查,没收了价值2500万欧元的财物。此外,还有300多家华商的经营权被冻结。(环球时报)
“愿与中国人做生意,不愿做邻居” 《意大利时报》曾以“在普拉托中国城,意大利人成老外”为题报道说,普拉托的“中国味道”是从嗅觉开始的:浓烈的中国香料和油炸气味是刚踏上普拉托中国城的任何一个人首先闻到的。抵达普拉托的当天中午,《环球时报》记者在当地华商张先生的陪伴下,走进彼斯托伊斯街的一家中餐馆。餐馆装修得气派、典雅,能同时接纳上百顾客的餐厅里,客人不足一半,且全部都是华人。很多人操着地道的浙江方言,吵吵闹闹。 在普拉托,浙江人居多,其次是福建人。据了解,当地仅温州人拥有的销售企业就有约700家,制造企业约3000家,那里的低端服装生产基本被这些企业掌控。近几年,普拉托还有来自中国东北等地区的移民,有一些中年女性还嫁给了当地岁数比较大的男子。 来自瑞安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19年前偷渡到意大利,然后就在他姨妈家开的服装厂里打起黑工。据张先生说,没过几年赶上意大利“大赦”非法移民,就办了居留,买下摊位,开始“卖散”生涯,就是自己做点小生意。张先生说,前些年生意很好,不到两年他就还清了所有的债,把老婆和孩子也接了过来,并贷款买了房,但这几年不行了,因为“卖散”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国货不值钱了,意大利人的购买力也不行了,所以大家都往下砸价,谁也赚不到钱了。 在记者就餐的另一家中餐馆,温州老板娘开餐馆已经十几年,普通话说得不太好,但还是热情地告诉记者:“普拉托到底有多少家中餐馆谁也说不清,总是有新开的,也有关张的,大约三四十家吧。”据她讲,现在中餐馆生意不好做了,因为这两年走了很多中国人,再加上经济危机,意大利人来得也少了。另外,当地警察的几次大规模查封行动,让当地华人感觉不踏实,有些人举家迁到罗马等城市,有的继续开工厂,也有的后来不愿意再这样“不死不活地混下去”,干脆回国了。 张先生的姨妈曾在普拉托开服装厂,3年前大赚一笔后,一家人也搬到罗马开店。张先生说:“赚钱靠仿造名牌,我只能告诉你这些,具体怎么仿造,是什么牌子,我就不能说了。”张先生笑着说:“在意大利老老实实守法的人,只能是刚够温饱,别想赚大钱!”而工厂里的工人收入能差出好几倍:会做衣服的车工每月能赚1500到2000欧元,老板包吃包住;杂工最辛苦,每天睡四五个小时,每月只有700欧元;没有居留证件的黑工待遇就惨多了。 普拉托的华人企业集中在郊外的伊奥罗服装工业区,大大小小最多时有近4000家。在市内,华人主要生活在彼斯托伊斯街和费尔兹街周围。在这些区域,很容易找到华人开的餐馆、金行、超市、网吧、按摩店以及其他店铺。在华人聚居的街道上,当地政府贴出用汉字写的“请排队”、“请不要乱扔垃圾”、“请不要随地吐痰”等标语,与之相对照的是,有些街头的墙上胡乱地写着“搭铺(合租)”、“按摩”和手机号码。 第二天上午10点,记者来到郊外的伊奥罗服装工业区时,正赶上华人企业最忙碌的时候。批发、运送衣服、鞋、包的车辆来来往往,来自意大利各地的商贩与中国商贩挤在一起,吆喝声不断。受金融危机影响,意大利很多地方的市场都显得萧条,因此,眼前热闹的场景多少出乎记者所料。 更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几个华人老板都冷冰冰地拒绝了采访要求。见老板不接待记者,下面打工的华人也不敢和记者说话。好在一个名叫马西姆的意大利商人很痛快地和记者攀谈起来。马西姆在往自己的货车上装了9大包服装后告诉记者:“我也是做小买卖的。”谈到对当地华人的印象,马西姆说:“如果做生意,我很喜欢和中国人打交道,因为中国人的东西便宜得让意大利人想不到,我们打上个牌子,一倒手能赚很多钱。但如果是做邻居,我不喜欢。” 意大利人对中国人的态度有时真的让人感到气愤。记者走进普拉托一家意大利人开的酒吧,与3个正在喝酒的意大利老头儿搭讪,他们对中国人的印象是“素质低,说话声音大,旁若无人,随地吐痰,乱扔东西,中国人不懂法,胆子大,什么事都敢干,很有钱”。听着他们这样议论自己的同胞,记者心里真不是滋味。忽然他们又神秘地说,他们很喜欢中国女人,中国女人的皮肤很光滑。3个意大利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只要有钱,每天都可以到按摩院找中国女人。看着他们那色迷迷的眼神,记者毫无与他们再谈下去的兴趣。 华人认为当局打压“过了头” 在意大利的媒体上,有关普拉托的消息显得有些负面,比较新的涉及到当地华人吸毒和卖淫。意大利《新闻报》在去年6月的“扫黑大中华行动”期间形容“华人企业让普拉托成了神出鬼没的世界”,华人制衣厂的门窗都用黑布遮挡得很严实,为的是躲避意方检查人员视线,“把新的工人奴隶隐藏起来”。文章说,普拉托3万到3.5万华人中有1/3以上是非法移民,“他们奴隶式的工作强度是每天从普拉托100万件成衣出货量的保证”。普拉托当地意大利人称,“中国人不给意大利人找麻烦,但他们不遵守意大利的法律又让人很恼火”。 对当地人的议论,很多华人并不认同。意大利福建华商会的一位负责人今年5月曾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现在在普拉托经商的华人生意已经规范化了,这对国家形象有改变,但他认为,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偏见很难改。也有当地华人表示,当地偏右的政府不念华人为繁荣普拉托经济做过贡献,对华人采取打压的手段“过了头”,就知道重罚,很少采取温和的方式。当地华文媒体曾嘲讽普拉托政府金库靠的是重罚华人企业而“增收”。 一些意大利人的心态较为复杂,他们为华人带来的经济活力感到高兴,也因华人经济过于“膨胀”有所担心。普拉托当局慢慢改变了以往的思维方式,从过去例行检查个别华人工厂逃税漏税和雇黑工,到现在开始对华人圈进行整体“打黑”。今年8月初,普拉托市市长还与警方负责人、税务局负责人一起商讨如何解决华人企业偷漏税的现象。有些当地华文媒体也反思说,只有华商真正走合法经营的道路,不再存侥幸心理,才会有更好出路,否则前途令人堪忧。 在普拉托华文报纸和网站上,经常可以见到有关华人涉嫌犯罪的报道。今年5月,意国家经济和劳动委员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华人犯罪的数量远低于其他外籍人员,但过去几年华人犯罪事件明显增多也是实情。此外,在意华人还很难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今年1月,普拉托大区前议员马菲在接受意大利《共和报》采访时说,华人想要融入当地社会“至少要等到第二代华人”或“等到有华人当选某个意大利重要城市的市长后”。他认为,华人移民在意大利还是新生事物,第一批华人移民平均年龄50岁,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都很难融入当地社会。这或许也是生活在普拉托甚至整个意大利的华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意大利华人华侨佛教总会”设在普拉托的一座佛堂。在佛堂工作的安娜今年51岁,来意大利前在温州的一所中学教历史,她告诉记者,除佛教总会外,普拉托还有3个华人团体,分别是普拉托华商会、普拉托旅意福建华侨华人总会。这些侨团已开始注意与当地的关系,希望能提高华人的地位。
(编辑:小邪)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