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就hollande不结婚一事,跟大家7嘴8舌聊了一通。等到真要我写,就不知道要写什么了。 先说结婚。法国名义上是天主教国家,天主教关于家庭婚姻的传统价值依然存在,这种传统价值跟传统中国很接近,也是多子多福,家庭成员要相互扶持等等。现在不少家庭也还是这样,但是传统天主教反对离婚,堕胎等等这类教义,在法国基本没有市场。 再就是pacs,同居协议。这个协议最初是为要求平权的同性恋couple设置的,它规定同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在税收上有相当婚姻缔结的家庭的减免。为什么给同性恋设置这样一个协议,它跟婚姻协议最大的区别在于领养孩子。因为同性恋双方是否能成为领养/生养孩子的“法定父母”是一个有争议的伦理话题,所以pacs的出台在这方面有跟婚姻协议完全不同的规定。比如同性恋不可以父母双方名义生养/收养孩子,一方生养/收养的孩子就是此方的法定子女,跟对方无关。 相对于婚姻协议,pacs协议也更为松散自由,比如只要一方书面提出申请解除协议,同居关系即可解除。这点对“恐婚”尤其是“恐错婚”和“恐离婚”的年轻人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法国离婚曾经是旷日持久劳民伤财的事(现在已经简化一些),热爱自由的法国人不愿意受此束缚,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异性couple也加入到pacs的行列中来,成为风尚。pacs而不结婚的couple有多少我没看过统计,只以儿子就读的天主教私校来看--照理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的家庭,多半有着比较深厚的天主教背景,但即便如此,他班上也有约一半的家庭父母双方没有结婚。印象中,早在2004年,法国超过半数的孩子就已经是非婚内出生的,现在只怕更多。 另外,我周围的朋友也有很多都是pacs,有的孩子都已经初中,高中,他们也依然不结婚。想来可能是觉得pacs带来婚姻协议可带来的一切,结婚这事就变成了纯粹的繁文缛节。我自己曾经也pacs过2-3年,后来还是结婚了。从结婚协议签订那日起,pacs协议就自动失效,算是upgrade吧:) 有人问到pacs中双方的财务问题。据我所知,通常pacs的双方都是比较独立自主的,离了谁都能过。财产方面的规定如果双方不做特别规定,就基本如同婚姻协议的格式版本,同居前的财产各归各,同居后大家共同承担开支。在这方面,pacs很能体现女性的独立精神。但是,对于双方强弱差距较大的couple来说,强势一方通常会考虑到弱势一方而要求结婚,缔结更为牢固的关系。比如我和lg之间,就是他主动要求结婚,出于信仰/感觉/对未来孩子的“交代”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是外国人,如果不在婚姻内,可能会因移民政策松紧变化而得不到足够的权益保护。 关于孩子。在法国,婚内和非婚生子都享有同样的权利,父母无论是否结婚,都需要承担同样的义务。这一点可能会影响到很少一些人选择婚姻协议或pacs协议的决定,但主要的影响大概是“心理”上的。 法国的出生率是欧洲最高的,现在约2.2。在巴黎,一对年轻couple有2个孩子的非常普遍,外省因为居住条件和消费压力等原因,3个,4个甚至5个孩子的家庭也很多。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那么高,而孩子生得多,确实是令人费解的话题。我觉得这完全是法国的社会福利的结果。 只要在出生前一定时间申请,法国出生时都可从政府那里领到一次性补贴,其后3年里根据孩子数按月还会有补贴。通常补贴的金额不高,杯水车薪,但对低收入的家庭来说相当宝贵。高收入的家庭有的则主动不去申请这笔补贴。我觉得法国社会福利中影响出生率最重要的一点是婴幼儿看护的社会化。从孩子出生后2个半月(之前母亲有法定产假)开始,就可以全天(或半天)送去政府开办或者由政府部分资助的私人性质的托儿所,绝大多数托儿所的照看费用是根据家庭收入而定的。由于出生率高,托儿所经常满员,家庭也可以选择其它形式的看护,比如请保姆,费用上一部分由政府补贴,有的雇主也为员工提供一部分补贴。除了托儿所之外,还有非全日制的幼儿园,如与政府有协议,收费也是根据家庭收入水平而定的。孩子满3岁以后,就可入学。法国的公立学校学费全免,午餐费也是根据家庭收入水平而定,幼学,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如此。(其实大学也是免费。)私立学校在法国普教中地位很重,占有一小半学生。不过法国的私立学校绝大部分有宗教背景,并同政府签有协议,一方面,使用同进度的教材,一方面,收费并不很贵,中产家庭多数可以担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