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话新闻] 南宋官窑博物馆壶王疑为赝品 捐赠者获奖1500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05:1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南宋官窑博物馆来说,昨天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周末下午。长沙窑大执壶就这样安静地呆在玻璃展柜里,作为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壶王”,它已经习惯不动声色地展示自己。但这种平静,却被昨天的一条新闻打破了。

  昨天中午,在央视新闻频道专题片《壶王真相调查》中,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杨静荣,公开质疑这把长沙窑大执壶为赝品。

  直至昨天闭馆,长沙窑大执壶仍在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常展出。“壶王”究竟是真是假?面对质疑它将何去何从?它的征集程序和鉴定过程是否存在漏洞?昨天傍晚,南宋官窑博物馆馆长邓禾颖向本报记者表示,今天,博物馆方面将给予公众一个明确说法。

  风波中的“壶王”仍在展出

  昨天下午3点,记者赶到南宋官窑博物馆,游客并不多,即便是在“宝贝”密集度最高的2号馆——中国陶瓷文化陈列馆,加起来也只有不到10位参观者。

  从表面看,这个“文化体”并没有任何身处风波中的痕迹。而被质疑为“赝品”的长沙窑大执壶和磁州窑白地黑花鼓等来自安徽淮北的这批文物,也依旧在2号馆展出。

  在“画堂清斋”区的一角,记者看到了白地黑花鼓,它被放在一个小型玻璃柜里,旁边用卡片标注着年代——“960~1279”。

  一个普通观众,根本无法判断白地黑花鼓的真伪,除了表面的釉质略有斑驳,整件器物的构造还是显得相当精致。

  相比之下,长沙窑大执壶就有点“镇馆之宝”的气势了。在2号馆的陶瓷与中外交流展区,大执壶占据了一个亮堂的单独展柜。一些带着孩子的游客,时不时会在展柜前拍照留念。

  大执壶的全称是“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旁边还有一段详细的介绍:唐代名窑林立,群峰竞秀,长沙窑则以生产外销瓷而声名卓著。这件执壶器形硕大,保存完整,为海内外传世长沙窑瓷器中所罕见。

  从外表看,大执壶在贴花图案上添加了不少褐釉,并利用积釉的厚薄,呈现壶面的人物形象。昨天,记者现场采访了4位游客,还没有人知道刚刚曝出的“赝品风波”。一位姓刘的老人说,他住在复兴路,平时没事就会来逛逛:“这个壶也看了不下20次了,如果真是赝品,我也看不出来。”不过刘老伯也说,自己一直认为官窑博物馆里都是出土的真品,“在我们看来,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要真有那么多赝品,好像有点说不过去了。”

  市政府奖励捐赠者1500万

  长沙窑大执壶和磁州窑白地黑花鼓于2005年由安徽淮北收藏者丁仰振捐赠,同时捐赠的共有600余件文物。当时,为展现西湖的文化内涵,杭州市决定大规模扩建南宋官窑博物馆,向社会征集藏品。

  当时,这批文物由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伯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琦和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戢四位国内权威专家共同鉴定,才被收入馆中,而杭州市政府以奖励的方式,给予了丁仰振1500万元。

  昨天,当记者询问之前是不是央视来采访过,保安立刻警觉起来。一位保安说,好像听说过这事:“但那天不是我上班。”另一位则称这里都是国家级文物,事关重大,不能乱说:“你们是记者的话,还是去找找领导吧。”

  随后,记者来到新馆2楼办公区域,但没找到相关负责人。在博物馆门口的游客引导处,一位工号为155的讲解员告诉记者,她已经联系过相关领导:“今天的值班主任不是分管这一块的。”而当记者询问大执壶是不是“镇馆之宝”时,155号讲解员则选择了避重就轻:“我们这儿每一件都是镇馆之宝,都有它自身的价值。”

  学术界对于一件文物真伪持有不同意见实属正常,但专家对经过其他专家鉴定的文物公开表示质疑的情况,非常罕见。

  淮北是隋唐古运河的流经区域,在1999年,淮北市柳孜运河码头的发掘就曾经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当年第一次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瓷器等文物,还包括两艘唐代的船只,其中一只为独木舟,是用千年香樟树的木料制成的。

  对于此次质疑,南宋官窑博物馆馆长邓禾颖昨天作出回应:“这批藏品的征集均符合相关程序,整个过程透明清晰。今后如何处理,我们正在研究。”

  邓禾颖表示,今天南宋官窑博物馆将给予公众一个明确说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19 08:36 , Processed in 0.025005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