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与思考] 杨佩昌:中德比较看温商群体价值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6:4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佩昌:中德比较看温商群体价值
2008年11月24日 18:50中国商人【 】 【打印
杨佩昌:中德比较看温商群体价值
温商崛起与汉莎同盟—自由是商业发展的基石
中国商人:您对温州商人整体的印象如何?
杨佩昌:给人感觉是温州商人的逐利性太明显了,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温州炒房团肆无忌惮的活动,把房价炒得老高。还有他们在矿产资源行业的大量投资,这是我们经常从媒体上看到的。从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看,我会感到不舒服。但是你如果从一个学者的眼光来看,这样做有他的合理性。温州商人这样是为了他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目前经济环境下的必然选择,也算是趋利避害。当前出口环境恶化,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等因素使生产型企业的经营环境持续恶化。温州资本在此情况下及时逃离出来,这是聪明和无奈的选择。
我们一定要透视温州商人这种行为背后到底是为什么?这就让我想起德国在十二世纪的情况。德意志北部地区特别是沿海一带的商人,他们看到在英国的巨大经济利益,蜂拥而上,很快在英国商业交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到十五世纪后退回德意志境内。这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
中国商人:这些德国商人当时主要从事什么产业?
杨佩昌:他们起初从事小手工业,然后才涉及到借贷,进入金融领域,连英国的国王都曾向他们借过钱,他们因此成为那个时代欧洲最富有活力的商人群体之一。
中国商人:这个商人群体叫什么名字?
杨佩昌:刚开始还没有统一的名称,他们多半来自在北德和西部地区,因为这里是近海地区,海上贸易便利。 我们知道,直至1871年德国才正式统一。在这之前,国家四分五裂,大大小小有300多个邦国和自由城市,虽然也有个名不副实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那时,共同的语言和文化才是维系商人群体的主要纽带。由于各邦国战争不断,政府在海外和内地都无法对商人提供政治上的保护,所以商人只有成立组织来进行自保。我觉得这跟温州商人有一些共同点,在温州商人刚开始尝试自我发展时,当地政府有一度时期持怀疑和限制的态度,其客观效果是商人的商业活动得到不到支持和保护。
中国商人:这个地区正式的说法就是“北德地区”?
杨佩昌:对,以吕贝克为中心,包括汉堡、不莱梅、科隆、罗斯托克等北德和西部地区。当时政府没有办法提供支持,商人只好自发建立各种商业行会。所以从政治上来说,当时的政府处于无为状态。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正是在德国政府处于无为状态的时候,是德国商业发展非常快的一个时期,即德国的十二世纪。
德国商人在没有后援情况下的自我发展,商业行会的宗旨当然首先是自我保护,其次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减少内部竞争、一致对外。在英国成立了很多德国的异地行会,它纯粹是地理概念上的德意志商业行会(无法称呼为德国商业行会)。这些商业行会在英国得到迅速发展,也在北德地区逐渐建立,它们尝到了行会的好处,成为德意志商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中国商人:这些商业行会,有什么特点?
杨佩昌:首先是它的权威性,你加入行会之后,所有里边的规范都是要强制执行。其次,这些商业行会除了必须遵守的行会制度,在更高的商业道德层面对会员有刚性的约束,比如你的产品质量没有达到要求,就不能拿到市场上销售。
这些特点延续到今天,当今德国的行业性协会基本上没有脱离这些宗旨。通过制度性的约束,使得德国商业行会内的企业产品信誉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最有意思的是,这些商会起先还只是商人之间的组织,后来有一些城市、邦国也陆续加入进来,最终形成以吕贝克为中心的汉莎同盟,因此汉萨同盟实际上是行会登峰造极的产物。 因为“汉莎”这个词,本身就是群体、行会的意思。汉莎同盟的势力,到了13-14世纪,得到空前发展壮大,它拥有自己的舰队,可以动用武力保护同盟成员内外的商业活动,甚至可以影响到丹麦、瑞典等国家王位继承人的更迭。
所以我们观察温州商人自发成立的商业行会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联想到十二世纪北德地区汉莎同盟的演变过程。它们在全球经济史中有重要的研究和比较价值。
法制完善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信心保证
中国商人:从比较的角度看,温州商业群体的出现,温州模式的形成过程,与中世纪北德地区出现的汉莎同盟,从经济学的角度能否找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杨佩昌:首先无论温州商人也好,德国商人也好。一开始他们都是发展手工业起步的,纺织工业占很大比重,还有食品和工艺品等等。在国家政权尚未统一之前,300多个邦国内部关卡林立,不利于手工业品在境内的流通。对于处于沿海的北德地区来说,还不如把这些商品销往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当时英国的发展程度高于德国,市场的开放程度和消费能力也超过德国。销往英国及北欧地区的德国商品赚取的利润要高于德国境内。
在这个过程中,德国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逐渐从手工业开始涉足城市金融,由简单的借贷发展为实力雄厚的金融团体,在英国及北欧国家的金融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总结一下,当时德国邦国林立,不利于商业活动开展的情况下,北德商人通过商业行会迅速把商业活动的范围扩展到北欧地区、甚至俄罗斯等国家。德国商业行会在那时就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影响到各行各业,纷纷建立自己的行会。比如现代的意义上的大学,“University”,意思是“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共同体”,这其实也反映出汉莎同盟的实质:商业行会共同体。德国社会各方面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德国无论哪个行业都有它的行会,发展到当今,在德国这样一个只有8000多万人口的国家,它的各种商业行会的密度和规范程度,远高于中国,这和它早期的商业历史传统有密切联系。
第二,传统的德意志商人,其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跟德国有良好的法制意识和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在局部区,它的商业环境非常稳定。
举个例子,德意志帝国时期,威廉一世在波茨坦建了无忧宫。无忧宫旁边有个小作坊主,他用风车来碾米。威廉一世认为风车影响了无忧宫的形象,限令作坊主将它拆除。
作坊主不干,威廉一世便派人强行拆除。作坊主一怒之下将威廉一世告上法庭。经司法裁决,皇帝败诉,只好在原来的地方重新给他建了一个风车。多年以后,小作坊主管理不善,无法经营下去,皇帝也换成了威廉二世,他去说服威廉二世,请求收购自己的碾米厂。威廉二世没有接受他的提议,还给了他一笔资金,让他继续把风车保留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还会在波茨坦看到无忧宫旁边有“不伦不类”大风车的原因。
威廉二世这样做的理由是:这个碾米厂的大风车已经成为德国法制精神的象征,因为无权无势的小作坊主可以告皇帝,并且还能胜诉,你无法不坚定对德国法制的信心。

沙发
发表于 2012-8-21 13:09:13 | 只看该作者
杨佩昌老师是一个专门研究德国的学者,对德国的了解非常透彻,对德国与中国的比较分析,观点独到权威。
因为杨老师是我的网友,虽然未曾谋面,但他的文章,我都拜读过。
欧洲华人经济需要这样的学者显现,
也需要更多这样的学者出现。
现在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正在进行中,
我义务当他的拉拉队
希望大家投他一票,只需你轻轻的一点,我们就给他更多为我们服务的能力与动力。

http://top100.blogchina.com/person.action?bloggerStar.id=5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26 18:07 , Processed in 0.024312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