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張明行 于 2011-8-9 01:48 编辑
編輯約稿,題目是「重讀經典」,感覺似是來了一記當頭棒暍,「温故」的好機會來了。
年前在北京出席了一個由中國傳媒大學中之「歐洲傳媒中心」主辦的研討會,會上一位專家在發言中寄語:今後在傳媒界的工作中,必須禀持「中國立場、國際視野、人類胸懷」。在記下這十二個字時,我想到了豐子愷先生。 記得我的中學老師說過:「讀報是知新,讀書是温故。」只感重讀經典,最大的意義是提醒我們,要留點時間温故。現代人不愁沒有機會知新,只怕忘了温故。 為應稿約,從書架上把豐子愷的藏品拿下來重讀,回味無窮。誠心溫故,於此誠感謝老編的成全。
小時候,每逢有機會爬上父親的工作枱,就會把同一本書找出來,翻出插圖,看完又看,還記得書中有個小孩,手執兩把大葵扇模擬騎自行車。 長大後才知道,作者豐子愷,是中國漫畫的始創者。抗戰期間,他的畫在報上陸續發表,以「漫畫」為標題,自此中國才开始有「漫畫」这一名称。 豐子愷的漫畫作品,往往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個發人深省的意境。 雖然在父親案頭的豐子愷漫畫,現在已不復見,但其中有兩句說話,卻是長久留在腦海之中:「似愛實虐,似虐實愛。」 事源有一次弟弟因生病,被強行灌飲一碗苦藥,其間大哭,我在一旁也忍不住眼濕濕。父親見狀,牽我手引我離開現場,並取出一本漫畫書給我,看圖解字,教我讀識了以上句子。當時心領神會,釋懷之餘,亦終生受用。 多年來,一直固執地把豐子愷散文作品,列為心目中的經典之首,不管它入不入治學界的法眼。因為心目中留下最深印象和喜愛的,還是豐子愷文中的童真天地。在出國後第一次回鄉,便買下了多部豐子愷作品,在巴黎痛快開卷,還願之際,暢遊其筆下家國情懷。 豐子愷愛心充沛,觀察入微。他是在廿世紀動亂的中國,最堅毅篤定的文藝大師,在社會洪濤汹湧中,默默承受時代的災難。歷刼從來不徬徨吶喊,不尖酸刻薄危言聳聽。他通過文學和繪畫,透視生命的無常和可貴,批駁喧囂的世俗。有時他也慍怒,但在懣憤之中壓抑着自己的聲色,把驚詫疑惑引為自嘲和內省,把沮喪化為希望。
豐子愷的作品指向人生社會的同情和諒解,以一顆赤子之心,發現生活的趣味。他最善於在兒童的世界裡尋找出哲學和美,在藝術的鼓吹裡肯定人心的光明,提升精神的力量,為社會描繪祥和和智慧的遠景。 豐子愷的字裡行間似乎不斷地主張着反樸歸真的生活態度: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知識有限而宇宙無窮,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赤子之心,勇於同情和施予,並且誠實地喜愛藝術、音樂和文學。 豐子愷是多面手,兼事文學、美學和音樂。有一次在湖邊寫生,因黄昏光綫不夠而失敗,回來後作品被友人以「月光如水水如天」來形容,豐子愷便覺得詩人的眼力可佩,認為習畫者應該讀詩——見於「文學寫生」篇。 見「自然」篇:「美,都是神的手所造的。能假手於神而造美的,是藝術家。女性的費煞苦心於自己的身體的裝飾。頭髮燙也不惜,胸臂凍也不妨,腳尖凍也不怕。然而真正的女性的美,全不在乎她們所苦心經營的裝飾上,我們反在她們所不注意的地方發現她們的美。不但如此,她們所苦心經營的裝飾,反而妨礙了她們的真正的女性的美。所以畫家不許她們加上這種人造的裝飾,要剝光她們的衣服,赤裸裸地描寫神的作品 ﹍ 就算是一個脫光了衣服的模特兒,也只有在休息自由活動的時候,才可能出現真正自然美妙的姿態 ﹍ 那些例如“多樣的統一”、“黄金律”、“均衡” 等的美學法則,都不外乎是“自然” 之理。無論貧賤之人、丑陋之人、勞動者,只要是順其自然的天性而動,都是美的姿態的所有者。」崇尚自然,眾生平等,似是豐子愷的人生座右銘。 見「閑居」:「閑居,在生活上人都說是不幸的,但在情趣上我覺得是最快適的了。假如國民政府新定一條法律:‘閑居必須整天禁錮在自己的房間裡’,我也寧可不願出去幹事,寧可閑居而被禁錮。」 豐子愷是一個懂得享受獨處的人。須知在他那個時代,房間裡能發出聲音的傢具,可能只是一個自鳴鐘。 見「憶兒時」,豐子愷有三件不能忘卻的事:養蠶、賞月吃蟹和釣魚。閱讀時就像身處在作者的身後目睹經歴全過程一樣。
見「吃瓜子」:「從前聽人說,中國人人人具有三種博士的資格:拿筷子博士、吹煤頭紙博士、吃瓜子博士。」文中描寫人們咬瓜子的神態活靈活現,可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豐子愷更害怕「中國人硬是把時間光陰都在脣齒之間消磨怠盡了」。 見「我的漫畫」,可知中國漫畫的起源及與西洋漫畫的成長概況。 見「熱天寫稿」,讀完會使人感恩現世的無拘無束。也更佩服古代文人對文具的無求無我。試想想多少典籍是怎樣練筆磨墨寫成的?相對古人克服書法紙筆墨硯的約束,今人克服一台電腦算什么? 見「無常之慟」看豐子愷節錄的詩詞,縱只是冰山一角,乃覺字字句句言簡意駭,美哉壯哉。想外國人欲品領其中真味,可惜了,我想詩會對外語說:譯我者死! 「漸、剪網、蟹、宴會、黄金時代、閒、蜜蜂、兒女,阿難、顏面、兒戲、大人、貪汚的貓、榮辱、談像、從孩子得到的啟示、房間藝術、寫生世界、學畫回憶﹍﹍」今晨,我一口氣選讀了以上諸篇,意猶未盡。 據編者統錄,豐子愷一生所寫的散文,不會超過一百四十篇,他在廿七歲開始寫作,一九七五年逝世時七十七歲,言則在五十年的歲月裡,竟只孕育了一百四十篇隨筆,數量不多,可是豐子愷在文學界的形象又如此廣受尊崇,其中動人的原因是什么? 豐子愷早就有一種徹悟,他相信均衡和平等,他相信美學上的「黄金比例」,相信人生世界的限制。兒童是豐子愷的「大自然的虔信」最貫徹始終的題材。其筆下對童真的種種回憶,使人們為之神往,從中體會到自己童年的痕迹。 豐子愷的許多漫畫,都以兒童作為題材,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尋味,讓我們這些所謂的成人都覺得慚愧。什么時候,我們這個世界,能夠少一些爾虞我詐,少一些執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子恺先生简介】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丰子恺的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 抗战期间,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在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丰子恺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丰子恺在文革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病,于一九七五年不治而逝,终年七十七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