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 习近平将访俄显双边关系特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14:0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7日在十二届中国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访问俄罗斯。这本身就说明了中俄关系的重要性。
两个“第一”彰显中俄关系特性
据《中国青年报》18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14日下午已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了电话,在祝贺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同时表示,俄中关系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俄方正在积极准备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的国事访问,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大力推动两国合作和人文交流,进一步巩固俄中关系。
就这样,普京成为第一位向习近平打电话祝贺其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外国元首,俄罗斯也成为习近平主席就职后第一个外访的国家。这两个自然而然的“第一”无疑体现了中俄关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中俄两国互为重要战略伙伴、互为优先外交方向、互为重要发展机遇的关系现状。
在14日的电话交谈中,习近平主席表示:“普京总统在我当选国家主席后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表示祝贺,充分体现了您本人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和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我同样高度重视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始终将其作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中方愿同俄方一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双方各领域合作推向更高水平……我期待着访问俄罗斯期间同您会晤,就加强两国合作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相信此访一定会为中俄关系深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两大邻邦深切关注对方国是
与中国媒体及社会去年密切关注俄罗斯总统大选与普京回归一样,俄罗斯媒体和民众近来也以更加关注的目光观察着中国国内政治生活的新变化。
俄罗斯各大主流媒体3月15日大篇幅报道了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的产生和交接。
俄罗斯联邦电视台24新闻频道称,习近平14日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李克强15日出任国务院总理,中国以习近平和李克强为主体的第五代领导集体已正式接班。
《中国青年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16日打开俄罗斯总统官方网站,在搜索一栏输入“中国”一词,查到普京总统在各类活动、讲话、发言中上百条涉华信息,包括普京总统3月14日与习近平主席通电话、3月7日会见“伏尔加纺织厂”工人时谈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发展本国轻纺业的成功经验、2月20日会见到访的中国外长杨洁篪、1月21日会见俄石油运输公司总裁时谈及对华石油出口问题、2012年12月27日谈到吸引中国投资问题、12月25日谈到扩大对华石油出口量问题。“中国”显然已成为普京总统讲话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
俄美关系是重启 中俄关系是继续
一位多年负责中俄关系的俄罗斯高级外交官对记者称:“与俄美关系的‘重启’、‘重塑’不同,中俄关系需要的只是‘继续’。当俄美两国外交部门还在就奥巴马何时访俄、以何种形式访俄讨价还价之际,当俄美关系在为如何打破僵局而苦苦寻找突破口之际,俄中两国关系丝毫未因两国领导人的更替而有任何影响。这足以证明两国关系的成熟性和连续性。”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当中俄关系不因领导人变化而变化、不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调整之时,这种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高度互信的稳定关系恰恰体现了两国各自整体国家利益的需求。
有俄高级外交官对记者称,与俄美关系的风云多变和不确定性相比,俄中关系的不会改变和确定性,是两国领导人和人民的明智选择。这种非意识形态化的关系是由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他强调,中国国家主席对俄罗斯的这次国事访问,将是一次历史性访问,将为中俄关系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开启新的契机。
他还神秘地对记者说:“这次访问将为两国关系发展带来诸多新看点。可以说,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人文,大家都会发现一系列的新看点。”
俄方殷切期待习近平首访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月22日在莫斯科会见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时即明确表示,普京总统和俄方高度重视中国国家主席对俄罗斯的这次国事访问。俄方将精心准备,确保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俄罗斯媒体对此已显得有些急不可耐。
3月14日出版的俄《消息报》刊出一篇以《中国国家主席的首次外访将从莫斯科开始》为标题的文章,称“北京已宣布,中国新任国家主席的首次出国访问将从莫斯科开始,就在3月里。虽然日期尚未公布,但俄专家预测在3月20日至23日。”
文章援引俄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系主任阿列克谢·马斯洛夫的话说:“弗拉基米尔·普京在自己第一个总统任期时首次出国访问即到了北京。对中国人而言,保持传统意义重大。习近平此访不仅要表现中俄关系的友好,还要强调保持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连续性。”
习近平2010年3月曾作为中国国家副主席访问过俄罗斯,并与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等俄方高层领导举行会谈,还与普京共同出席了在克里姆林宫内举行的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
互为外交战略之重头
俄《生意人报》2012年12月20日即曾披露,中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将把俄罗斯作为自己对外出访的首站。
该消息称,这一信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到访的统一俄罗斯党最高委员会主席格雷兹洛夫时表示的。
在那次会见中,习近平特别强调,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对俄友好的方针不会改变,对优先发展中俄关系的战略定位不会改变,中国视俄罗斯为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愿与俄方共同维护好、发展好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很显然,这两个“不会改变”体现了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国际格局的清醒认识和中俄关系重要性的精准定位。
与此相对应,普京总统今年2月中旬批准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也更加突出了中国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优先级中的重要性,更加强调了俄罗斯与中国在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
在这份被视为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内俄罗斯外交政策纲领性文件的《构想》,对中俄关系作出如下表述:俄罗斯将继续增进与中国平等互信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积极发展各领域合作。中俄在主要国际政治问题上保持一致的原则立场,是维护地区和全球稳定的重要基础之一。在这一前提下,俄罗斯将在多方面发展同中国的外交合作,包括寻找途径应对新挑战和威胁,解决地区和全球性紧迫问题,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合作,以及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东亚峰会、上合组织和其他多边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合作。
当“中国梦”与“俄罗斯梦”对接
习近平主席3月17日在十二届中国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谈道:“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对此,俄通社-塔斯社记者发回莫斯科的消息称,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将成为团结中华民族的主旋律。
有俄罗斯网友评价称,这话让人想起了普京当年的那句话——“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当我们的“中国梦”与俄罗斯人的“强国梦”相遇,中俄关系会是什么模样?
普京总统去年6月5日在中国《人民日报》发表的《俄罗斯与中国:合作新天地》一文给出过明确解析:“俄罗斯非常需要一个繁荣的中国。同样地,我相信,中国也需要一个成功的俄罗斯。我们两国的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方,而是旨在实现共同发展和加强国际社会的公平和民主原则。也正因如此,它符合时代潮流。中国有句成语:‘众志成城’。我们愿意为了我们两国和人民的利益共同努力。而这一定能够给我们带来丰硕的成果。”
经过近些年来的的深入交流与深层磨合,中国和俄罗斯正共同努力把两国关系巨大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合作动力。双方均有意识地深入挖掘两国的经济互补优势,推动双方务实合作和政治关系齐头并进。
在不断加强两国政治互信的同时,两国政府正开始重点推进一系列战略性大项目合作,以合作提高两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和促进两国各自的发展振兴。
与以往的能源贸易不同,两国目前尤其注重向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投放精力。据悉,双方正就进一步加强在联合研制大飞机、重型直升机及航天领域更为密切的合作积极展开磋商。
值得注意的是,两国地方合作也正在从中俄毗邻地区向腹地拓展,双边互利合作正在两国遍地开花。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旅游年”。这一活动的开幕式本月下旬就在莫斯科举行。这将促进两国旅游业的大发展。
中俄两国的青年交流也在逐步机制化,双方将连续互派大型青年代表团。
全面战略协作不等于两国结盟
中俄两国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和协调中也加大了合作力度。
中俄两国2012年在联合国安理会两次共同否决了一些国家提出的涉及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在朝鲜半岛、伊朗核问题上的合作也极为密切。
有人议论说:“这是不是意味着中俄正在走向结盟?”
其实,理智的人都很明白,中俄两国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双方关系的性质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两国关系绝不是结盟关系,也不会走向结盟关系。从以往中俄关系的发展史来看,中苏结过盟,也对抗过,但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只有全面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进平等互利合作,才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显而易见,中国新任国家元首将俄罗斯作为首选出访国,既表明了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政策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宣示了中国将一如既往继续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当今世界,习近平主席的俄罗斯之行寓意深远,而外界对此次访问的密切关注甚至深度解读也将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外界的种种敏感、夸张的解读和猜测,中俄两国高层与民众都将更有自信,更多互信,多些淡定,少些解释,多些从容,少些纠结。
历经两国关系几十年间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之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和中国在苏联解体后都在两国关系问题上心态日趋成熟,视野极为开阔,两国关系发展既扎实又不失平衡。
“信任而不是猜疑,合作而不是对抗,包容而不是取代,共赢而不是遏制”现已成为中俄双方适应时代需要、摒弃意识形态色彩、协作但不结盟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智慧结晶和生命力所在,两国都已乐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28 14:17 , Processed in 0.031306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