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总理的访问行程。(曼莫汉星 中国大陆称曼莫汉·辛格)图片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新网10月23日电 俄罗斯、印度、蒙古三国总理同日访华引发外界关注。境外华文媒体指出,这一外交盛况是极其罕见的,从侧面显示出中国周边外交的热络及其背后日益增强的吸引力。
“技术原因”难掩中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香港《大公报》指出,在习李高层本月中上旬掀起一轮周边外交出访热后,在下旬中国外交又迎来周边国家首脑访华潮。俄罗斯、印度、蒙古三大邻国的总理22日起先后踏上中国土地。对于这一极其罕见的外交盛况,虽然是“技术上”的原因,但毋庸置疑,这从侧面显示出中国周边外交的热络及其背后日益增强的吸引力。
台湾《联合报》指出,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访问北京,接连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双方并签署能源协议,未来俄罗斯每年将向大陆增加供应1000万吨原油,累计十年共增加供应1亿吨,总金额达850亿美元。这项“能源外交”让中俄关系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香港《明报》文章援引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孙士海观点表示,印度非常渴望和中国发展互利合作的关系,中印可能会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方面签署相关协议。
他表示,相对印度而言,中国在基建方面,有资金、能力和人员优势,基建将是两国今后合作的重要方面。另外中国在制造业有优势,而印度在软件、技术咨询等领域更强,双方可以互补。
香港《大公报》指出,三国总理同步访华,印证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强的聚集效应。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中国与中亚国家基于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边境贸易形成的区域经济集群,都正在发挥强大潜能。如果与俄、印、蒙深化经贸合作,则中国周边就形成了完整的经济板块。同时,中、俄、印同为金砖国家成员,加强互通,有利于增强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重构中的话语权。
中国周边外交布局的再发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和蒙古在历史上都有不小的过节,甚至爆发过武装冲突。近些年来,中俄关系发展迅速,但中印关系因受边界问题困扰仍进展缓慢。去年以来,中国在东海与日本的岛屿争端不断升温。今年3月,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全面接棒后,更加注重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次三国总理同日访华,就是中国新的周边外交布局发力的又一例证。
文章说,这次俄印总理同一天访华也引发外界特别解读。尤其是中印总理在一年内实现互访,这还是1954年以来的第一次,显示两国高层希望超越边界争议,让中印关系真正实现正常化。同时,辛格在抵达北京前先对莫斯科进行了两天访问,然后又与俄罗斯总理同日抵京,中俄印三大国之间的互动也自然引人瞩目。
《大公报》文章说,对于中国而言,俄印蒙都是重要邻国。加强与三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及安全意义。特别是蒙古,虽然经济体量和国际影响都逊于俄、印,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令美国近些年来积极寻求成为其“第三邻国”,意图将其打造成钉在中俄之间的楔子,增强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存在。加强中蒙合作,对于维护中国北向战略安全,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香港《经济日报》刊载《京拓周边外交 破美日围堵》一文指出,分析称这是中国针对美日等国在构筑对华“包围网”,采取的加速周边外交步骤。
香港《文汇报》援引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外交研究室主任王红续观点指出,中印俄合作可互利互惠,共同繁荣,而三国加强战略三角关系,将有助反制美“重返亚太”战略,打破美所谓“亚太再平衡”。
王红续指出,中俄印建三角关系最早是由俄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提出的,近年美国将战略重心从中东转向亚太,中日钓鱼岛争端凸显,南海问题也不断被升温,美国“重返亚太”从东面对中国形成遏制和包围,而中国与俄罗斯、中亚、蒙古和南亚国家加强合作,将有助反制美对华形成的巨大压力。
不过,即使没有美日同盟带来的压力,中国还是重视加强周边关系。《联合早报》援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观点指出,中国和美日之间的矛盾是美日先惹起来的,美日“要用安全问题来框住中国和区域各国关系的发展,阻扰区域的整合。但事实上,中国和区域进行整合符合了中国的利益、区域各国的利益。”
台湾《旺报》援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观点指出,自己不认为“中俄印同盟”会形成。他同时指出,大陆采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但周边外交仍是首要,唯有稳定的周边环境才有助于大陆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