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 香港经济出了什么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07:0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过去十年间,全球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香港的经济环境及模式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有人说,过去是香港领着内地走,但现在要背靠内地,享受政策的红利。
  现实的情况是,香港近十年经济不进则退,在内地的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也已不复当年之勇,亚洲“四小龙”的光环悄然失色。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是《2014年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告》中,香港自2004年以来首次排名跌出三甲,跑输新加坡,位列第四。
  香港首富李嘉诚去年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说,“香港是宠坏了的孩子。”“香港最近民粹主义盛行,如果照这样下去,用不了五六年就会面目全非,这并非危言耸听。”
  近30年来,香港面对新加坡以及台湾和内地城市等的竞争,都有危机感,惜乎这种危机感没有化成对经济社会改善的动力,反而变成冲击性的力量,且不断升级,对政府不满,对财富阶层不满。
  香港经济曾在大中华区一枝独秀。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地处居珠江口一隅、面积不到全国国土面积万分之一的“蕞尔小城”,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GDP的25%。时至今日,香港GDP去年大概仅占内地的3%。
  目前,香港经济的年增长率为2%左右,内地主要中心城市则保持7%以上。上海和北京的GDP总量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超过香港。按此速度计算,广州、天津、深圳等主要城市经济总量也可能在三到四年内超过香港。
  香港经济高度依赖国际贸易及金融产业,其中服务业主导程度极高,占GDP的比例在90%以上。其中金融服务业、贸易与物流业、工商业相关支援服务业、旅游业是香港的四大经济支柱,此四行业为香港带来1万亿港元以上的增加值,占到GDP的60%左右。
  而以增加值及就业人数计算,贸易及物流服务业在四大产业中是主要支柱,占到香港经济总量的25%。但这个香港的头牌产业正日益遭到内地港口城市的挑战:2007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被上海超越,2013年被邻近的深圳港超越。
  不过这也不难理解。既往香港的发展是建立在内地的不发展、不开放的基础上。而今这种情况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香港尚未作好准备,也有待相应调整发展战略。
  香港可谓以转口贸易发迹,在过去一直发挥着中国内地同西方国家经贸交流的中介平台作用。这个优势在20世纪下半叶发挥到最大,使得香港一举成为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交通枢纽、贸易中心以及金融中心,这在某种程度上都得益于香港强大的腹地——中国内地,来自西方世界的商品、资金源源不断通过香港流往内地。
  相比之下,新加坡、台北等地,尽管都欲争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但由于欠缺强大的腹地,其体量与吸引力与香港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加之贸易方式和便捷程度的改变,内地与西方国家的联系日渐紧密,香港作为中介人的作用越来越小,无可否认,这亦是大势所趋。
  以香港引以为傲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为例,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中国资本项下未完全开放的基础上,若果未来完全开放,香港的优势必然受到进一步的削减。
  在全球一体化、香港与内地关系更加紧密的过程中,香港中下层生活水准有所下降,因为这些阶层并非“紧密关系”的利益获得体。
  2012年,香港反映贫富差距的实际基尼系数高达0.537,创近40年来新高,仅次于中非共和国。《经济学人》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裙带资本主义指数”,香港排名第一,财富集中度接近80%。
  与此同时,中下层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一方面是体现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另一方面则是房价。香港政府虽连番出招为楼市降温,惟楼价仍高踞不下。据一家美国机构最新调查显示,香港连续第四年成为全球供楼负担比率最高的城市,楼价中位数达402万港元,平均每个家庭“不吃不喝”14.9年,方可买到一单位,已属于“极难负担”水平。
  在前香港证监会中国顾问叶翔看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联汇制。“试想,如果香港的利率与内地利率接近,香港的楼价就不会涨1倍。而香港食品主要是输入型为主,因此随着港币的贬值,物价总是上涨,这令到中下层怨气冲天。”
  高楼价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代价,且在目前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之下,国际投资者把香港当成进行对冲保值的避风港,继续推动着香港楼价上涨。
  从1983年起,港币汇率盯紧美元汇率。香港回归后这个政策依然延续。所谓联汇制,即在外汇市场港元兑美元的汇率保持在7.80港元兑1美元左右的水平。
  香巷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曾撰文,建议港府检讨联汇制。然而对于市场的声音,港府官员莫衷一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现任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都表现态度坚决,指出港府不会检讨联汇制度,因为没有理由。现状绝对不是联汇的错。
  由于港英政府的历史原因,香港的官员普遍执行力较强,但对于发展战略的思考和制定则显欠缺。再加之心态上的优越感,直接导致了一些坐等政策的“礼包心态”。“十年前香港的官员上京,多是期冀中央的优惠和先行政策。这种心态在当时非常盛行,现在改善并不多。”香港政界一名高官向财新记者坦言。
  心态与战略到了调整的时候
  金融服务业、贸易与物流业、工商业相关支援服务业、旅游业是香港的四大经济支柱,此四行业占到香港GDP的60%左右。
  正如前述,贸易与物流业香港地位已“步入夕阳”,而这次香港的“占中”活动,则对香港金融服务业和部分工商业相关支援服务业造成冲击。
  至于另一支柱产业旅游业,香港民众、舆论对内地游客的“交恶”事件,以及“奶粉抢购”事件等,都对该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事实上,旅游业占到香港GDP的4.7%,为香港创造了25万个就业岗位。2013年访港旅客创下历史新高,达到5430万人次,这其中四分之三都是来自中国内地的旅客。但香港旅游业2013年达到高峰后开始急转直下。香港统计处数据显示,访港旅客人均消费今年二季度明显下滑,在珠宝、首饰、手表、电器等零售销量大幅下降,均录得2009年首季以来新低。
  2013年香港推出“限奶令”,自当年3月1日开始,香港颁布的“限制婴幼儿奶粉出境”正式实施,离境人士每天只可携带不超过1.8公斤(约2罐)奶粉离境。若违反即属犯罪,可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2年。
  “这分明是乱来,携带奶粉跟携带白粉一样,也要附上刑事责任?”香港一位政商界领袖说到,“如果真像政府所说,全线断货,天下哪有不做的生意?这其实是政府施政手段以及沟通的水平问题。
  一名香港政府前高官向财新记者指出,纲举目张,香港的纲要,是在内地持续开放下可以立足且有贡献,“香港不要做负债”。
  香港的心态和发展战略已经到了调整的时候:过去是香港领着内地走,借着内地尚不够开放而腾飞;如今应是内地领着香港突围,香港应借助内地的开放,顺势而为,发挥优势,同享改革红利。非常态化的特区经济,也应该学着接受常态化的心理调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22 17:29 , Processed in 0.032381 second(s), 20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