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2个城市先後「救市」之後,央行也「救市」了。地方政府「救市」,是取消限购;央行救市,是发钞票。十一长假前夕,央行丶银监会联合下发《关於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全面松绑房产市场限贷政策,将楼市的信贷政策放宽,由以前「认房又认贷」到全面放宽。
这是在42城放开限购未见回暖後,有些人坐不住了,让央行出手「救市」了。
我们先要搞清楚:什麽叫「救市」,救谁的市?
如果说救地方政府的市,那就是房价越高越好,当老百姓不买房子时,要想办法创造条件,引诱百姓去继续买天价房,把钱输送到地方政府腰包。要知道,购房款的60%至70%是被政府揣走了。
如果说是救百姓,那就是让房价低到多数百姓买得起,居者有其屋,安居才能乐业。而不必因为买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把一辈子的心血都奉献进去。
现在的所谓「救市」是哪一种?是哄抬房价。一些地方的房价10年涨了10倍,现在刚有下降苗头,地方政府和央行就联手「救市」了。房价从5千涨到5万,现在跌到4万,能算跌吗?年年喊调控,到了收到成效时,却又重回2009年的「救市」。
所谓「救市」,救政府不救百姓。如此明目张胆的抢劫,竟然号称「救市」,这是中国房地产最无耻的词汇之一。
另一无耻词汇是「刚需」。每当有人愤怒谴责高房价的时候,就有地方官员拿「刚需」来为高房价打气:因为有刚需,所以房价跌不下去。
的确,说房价存在「刚需」似乎没什麽错,因为人人都要住房,不能睡马路,想睡城管也不让睡。可是,大家想一想,什麽产品没有「刚需」?人人要穿衣吃饭吧,那麽,粮食和衣服也是刚需;人人要呼吸要喝水,那麽空气和淡水也是「刚需」;人人要上学丶看病,那麽,对学校和医院的需求也是「刚需」……於是,利益集团可以把这些产品的价格也哄抬丶哄抬,再哄抬。
食品服装价格不可能涨到天上,因为市场经济的供求关系制约着价格。而房地产就不同了。从1949年以後,中国所有的城市土地都被宣布为国有,农村土地则是不伦不类的「集体所有制」,实际是村长所有制。现在,农村土地被政府禁止入市,那麽,等於说,政府控制了所有可供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这样,政府能完全控制百姓的「刚需」。事情就简单了。想降低房价,就扩大土地供应;想哄抬房价,就减少土地供应。
这两年,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暴涨,主要是两方面势力操作的结果,一是有意控制土地供应,二是加大货币放水。两下夹击,房价不可能不暴涨。而老百姓呢,明知道房价已经涨到天上,可还是要买,有人批评百姓「买涨不买跌」,其实,百姓是理性的,他们看到了这麽多年的通货膨胀是何等严重,於是就抢购房屋内,来躲避通货膨胀。
1980年代的时候,政府「闯物价关」,导致物价暴涨,引发百姓抢购火柴丶食盐等产品。当时还没有房地产市场,百姓只能抢购那些。
继续说刚需。房子再「刚需」,也不如空气「刚需」。假如政府像宣布土地归政府那样,宣布所有空气归政府,每个人要交「呼吸税」,那麽,勒令每个人交出全部个人收入的50%也不多,交90%你也得交。不呼吸只能去死。
纳税人让渡一部分权利,订立契约,同意成立政府,是雇佣政府来为纳税人服务的。那麽,政府就应该尽力满足纳税人的「刚需」,而不是利用「刚需」来把百姓的财富都转移到政府的腰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