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5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绝对原创] 火车横穿欧亚大陆之 西伯利亚记 每天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9:2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玉垒关 于 2011-7-29 07:53 编辑

   去年夏天,我花了10多天时间,搭公共汽车从巴黎出发,然后从华沙转火车一直坐到北京。美其名曰“穿越”。

     那些日子一般是这样的:朦胧中,乌云和日出破窗来。一天就开始了。

      而那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段日子。大陆的西边的法国,云朵投影在收割后的麦田上。广原上大麦卷星星点点。晚上,车窗外闪过斯特拉斯堡红砖的高大建筑。清晨,路旁的林木郁葱葱。已经是德国的黑森林了。

    接着在波兰的边境喝过大塑料杯子装的淡咖啡。白桦林渐渐茂密起来。一阵风雨来,密林哗哗作响,静静的村庄升起青烟。当夜色笼罩四周,窗帘隔住骤雨。倒上一杯热茶,载驰载悠,闲书两三章共又眠。

    前面就是华沙城了。街头,我和试图兜圈子的出租车司机斗智斗勇,惨败,荷包大出血。然后我遇到好几个路人陪我走了一段又一段。有一位在法国做保姆的波兰女孩。另外有一个美国来的女工程师,那个可爱的女孩子牵着她的大狗,不时指着路边的汽车说,去合影啊。那可是难得一见的老爷车。

     我在波兰王宫的花园里迷过路。然后有一段曲径通幽,我就望而生畏,然后绕行了。却留下遗憾。峰回路转的时候,遇到波兰人肖邦的塑像,他坐在一片花海中回头张望。寂静无声。

    在波兰国家博物馆里,我用展览厅的插座给我的相机充电,被五大三粗的波兰大妈痛骂。甚喜语言不通。也就在那里,我看到了那些让我切慕已久的关于战争的伟大绘画。波兰人用绘画说,他们曾经两次打败了德国人。一次是二战。另外一次是15世纪的the battle of Grunwald。而在残破的博物馆的出口,摆着一个募捐箱,那是为了修复the battle of grunwald这幅伟大的绘画而设的。

    午后,坐在总统府附近鲜花盛开的咖啡馆里,看到街道两旁,德国的超市,法国的银行比邻而建。人群熙熙攘攘。

     就在一天后的夜晚,我提心吊胆地经过白俄罗斯的两个森严的哨卡。试图偷拍,未遂。 移步换景。看过白俄罗斯大地上的深林和市镇。又过了一天之后的临晨,我流浪在莫斯科的街头了。我事前在网上订的旅馆是假的。所幸一个素未谋面的中国留学生帮我走出困境。

      东正教教堂的尖顶高耸入云中。莫斯科河两岸壮观非凡。在克里姆林宫内,我找一个官员模样的人帮我拍照,被拒。在红场上,偷拍漂亮女警察,被抓。漫步街头,看街头流浪的老人,还有大腹便便,衣冠楚楚的男人擦肩而过。我一时好奇,买了一大杯路人们都喝的饮料。然后就在晕晕乎乎中,我参观了伟大的普希金艺术博物馆。尤其是站在伟大的特洛伊城的伟大艺术品的前面,我热血沸腾,我真醉了。那杯街头饮料的后劲上来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登上了莫斯科开往北京的火车。见到了久违的中国列车员。早上醒来,烟尘弥漫。列车员说,你昨天上车的时候没有闻到么?是森林大火。

      时而火车穿过满布松林的峡谷。时而窗外缓缓的山坡上,野花延绵。而在傍晚的时候,我们经过起重机林立的大城市,一条大河穿城而过。夕阳西下,霞光万千。暮色中,火车行驶在乌云下的高岗上,但见林木郁苍苍。

      西伯利亚的广原上,看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边吃贝加尔湖的咸鱼,看乌云下的风吹细浪。就着方便面远怀霍去病,李陵。一边打着饱嗝。一边把自己幻想成伟大的思想家。

       当窗外疾风吹劲草,长河绕城郭的时候,已经是蒙古国了。刚过乌兰巴托的时候,草长鹰飞,碧草如茵。然而不多久灰黄的地表渐渐露出来,草原渐渐变成草甸,再过渡到荒漠。干涸的沟壑纵横。尘土满天而起。

        那些夜晚,或者和同车厢的游客们喝小酒。或者静听车轮滚滚,遥想窗外天地浩瀚。无处消解,所幸有枯灯黄卷伴我。夜看匈奴,东胡,大汉的征战。有种熟悉感,仿佛故人乘黄沙而来。

      列车从二连浩特入了国门。在边境的超市里,我打开钱包,里面各种货币都有。我终于自豪地抽出了刚和列车员换的10元人民币。

        一场雨时断时续从贝加尔湖起一路伴随我们。大同的清晨,雨过天晴。列车出了建筑工地林立的城市。但见远处苍山衔新绿。这原本是我这一程的终点站。却因故而不能下车。不过来日方长,又何须叹无缘。

      一末若隐若现的长线横亘山峦,车厢里有人说那是长城。沟壑分割的原野上,各色农作物茂盛。田野里时而有坟茔闪过。有农民在劳作,而忙碌在铁道上的工人们,也都是农民本色。

      我为此时此刻所感所见而深深地感激。
     回望来路,我上过当,受过骗。不过正如出发前朋友说的,人在旅途哪里能不受伤害呢?然后我们自己决定,或是成长,或是沉沦。我走过弯路,耽误了时间。然而一路风光无限,何曾辜负?我遗憾过自怜过,我却始终明白,这样的情绪不过一时蠢弱。
     因为气温变迁,我感受到冷暖炎凉。所以,就更要自己牢记一路上曾有很多路人雪中送炭。我感概,一样的风云却滋生出这片大陆上,这形形色色的人群。我感激, 我有这样的机会去认识那些风土人情,去略微体会这片大陆从东到西那些点点滴滴的变化。




沙发
发表于 2011-7-27 22:14:21 | 只看该作者
   西伯利亚的广原上,看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边吃贝加尔湖的咸鱼,看乌云下的风吹细浪。就着方便面远怀霍去病,李陵。一边打着饱嗝。一边把自己幻想成伟大的思想家。

==========这一段让我笑出声,语言幽默,喜欢。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22:1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钟敏 的帖子

这个系列已经写完了.谢天谢地..
地板
发表于 2011-7-28 17:48:56 | 只看该作者
玉垒关 发表于 2011-7-27 23:19
回复 钟敏 的帖子

这个系列已经写完了.谢天谢地..

这才是序言,这么说我们还可有后续读了哦?期待中~~~
5#
发表于 2011-7-29 00:57:48 | 只看该作者
等着看你的后续
慢慢来,你的读者很多
6#
发表于 2011-7-29 03:19:25 | 只看该作者
有意义,有收获,谢谢提供












QVOD.
7#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06:52:0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篇 西伯利亚记

2010年8月3日,落日下,开往北京的火车徐徐驶进了莫斯科火车站。我和站台上一帮大包小包的老外一起跟着车头跑。那是老式的火车。墨绿色的车身,车头顶着一颗红星。站台上,旅客们两手准备,都忙着拍照。

火车噗嗤一长声拉出一阵黄烟,停下来了。轻烟散去,几个人跳将下来,原来是中国列车员。我那会儿的感觉,就如同见了亲人。几句聊天之后,我第一次知道了, 我被俄罗斯网站敲了竹棒,我用几乎是软卧的价钱,买了张硬卧的票。亲人一席话,心痛得我差点两泪汪汪。

在莫斯科给我很多帮助的留学生回去了。他来送我的时候,甚至记得带了水给我。想起昨天深夜,我因为在网上订到假的旅馆。他赶来陪我找到新旅馆。萍水相逢,这样的情谊,唯有感激。风景以外,这是旅途中最大的幸运。

同时上车的还有一个来自挪威的旅行团。而我被安排和两个五大三粗的挪威老头同住一个包间。见我面露难色,他们同一个旅行团的挪威阿姨说,不用担心,他们两个是很好的男孩子。我心想,如果是男孩子还尚可。问题是,他们的年纪至少也是男孩们的大伯吧。

列车员也说,怕啥,不要紧的。我说,我不是担心什么。而是这么大暑天,我们在火车上不能洗澡。我恐怕很难挺得住他们身上的体味。

夜里和列车员们聊天,凑巧帮他们解决了他们随身携带的小电脑上的一个小问题。事后我很得意,第一,那个车厢上只有我一个人会说汉语。第二,我恰好曾卖过一阵子电脑。

列车员们商量了一下,对我说,有几个客人过几天才上车。我可以先用他们的包间。再后来我发现,列车上的厕所还算干净,心里更加窃喜。

洗漱罢,我在心里大笑三声。老天爷用两个挪威大老汉吓唬我,用高价的车票刺激我,用旅途劳顿和四十一度的莫斯科罕见高温打击我。末了,老天爷还是送给我一间清爽独立的包厢,还有一个好心情。感谢老天爷。

我把风扇关掉,把窗户拉下来一些,让清风入户。 乃眠。

火车上的小房间。


8#
发表于 2011-7-29 09:06:3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
9#
发表于 2011-7-29 15:53:11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8月3日,落日下,开往北京的火车徐徐驶进了莫斯科火车站。我和站台上一帮大包小包的老外一起跟着车头跑。那是老式的火车。墨绿色的车身,车头顶着一颗红星。站台上,旅客们两手准备,都忙着拍照。
===================这个年代了还有那样的火车吗?顶着一颗红星!呵呵,一定很别致吧。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23:26:1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篇  火车上的第一天

从莫斯科到北京有两条线。或从贝加尔湖直接向南穿过蒙古,从二连浩特入境。或者过了贝加尔湖继续向东,然后从满洲里进入东北。我想去蒙古看看,我选者了前者。这趟车要在火车上度过135个小时,六个晚上。每次我说起这个,周围的人就大吃一惊说,阿,太辛苦了,太牛了。

人总是特别健忘。十五年前我表哥从西北到福建去读大学,好像火车上就要消耗个好几天。那时候周围谁也没有表示惊讶,甚至我还特别羡慕。而在更早些的时候,“八十天环游地球”一开始,两个绅士就自豪地说:地球缩小了。如今环游地球一周,比起一百年前,速度要加快十倍!环游地球只要80天或者3个月。 这才是不久前的19世纪。

如果再早到13世纪,西方列国顶不住蒙古铁骑的压力,派使臣前往蒙古,如柏朗嘉宾花了两年半从西欧到中亚。同时期的鲁布鲁克比他强,他奉了法国国王的密令于1253年5月7日从康士坦丁堡出发,最后到达汗廷,见到了蒙古大汗蒙哥,然后于1255年8月15日返回巴黎。人称他是中法外交史上的第一人。不过,他却没有真的到达中国。我隐约记得他的游记里面,好像是从蒙古的某地去北京吧,他惊呼,听说只要二十多天。

顺便说一句,这两个人都是教士。宗教的力量可见一斑。

我从巴黎一路坐汽车转火车到达北京,一共花了11天。我周围的人全都认为这是壮举了。 看来人的娇气程度和科技一起加速进步。大家都问我火车上怎么过的。

其实每天都差不多。 第一天我睡得很沉。等我爬起来,已错过日出了。从巴黎到莫斯科的时差,还有列车员们用的北京时间把我搅得稀里糊涂。

洗漱罢,先喝了一大杯水。杯子是在俄罗斯买的又重又笨的扎啤杯。水是昨晚上凉的列车上的开水。我打开在俄罗斯买的鱼罐头,果然是我酷爱的薰鲱鱼,窃喜。想起我不酷爱的食品不多,更窃喜。再加上面包几片,黄瓜一根,还有萝卜干。 吃完后,再泡上一大杯果茶,就泡在我在莫斯科买的硕大的扎啤杯里面,然后端着出门唠嗑。

一会儿挪威旅游团的一个阿姨来,让我帮她写出她的汉语名字。 我给她音译成“并丝蒂”。我告诉她,丝是丝绸,蒂是花朵的尾巴。一会儿她去了。就不时都有她的同伴来找我。比如一个叫trond的大叔。我给他写上“桐德”两个字。我说,桐是一种高大挺拔的树木,德是道德的意义。他高高兴兴地走了。

  其余的时间,我要么读书。我临出门前下载了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以前听国内的精英的讲座推销“文明的冲突”的理念,我听来听去,天花乱坠的名词以外,我觉得其大意就是“掩耳盗铃”和“分而治之”。现在这么多时间,正好一探究竟。

有时候我挂在窗口看风景。我个子比较小。因为风大,车窗又不敢拉得太下来。有时候我站在车厢暖气片上,有时候我就站在包间的床上拍照。乘务员们来来往往经过,总说要不要给你根竿子你爬上去?

外面一如既往是广袤的平原。白桦林,松林,和别的乔木。茂林间偶有屋宇稀疏村庄。那些屋子大部分是用黑色的原木搭建的。屋檐下却往往有带花边的彩色窗户,为拙朴的屋宇增色不少。人说,生命就是一袭华丽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其实哪里啊?生活更是这苯拙的大屋,幸亏还有扇美丽的大窗。

我在列车上的第一顿早饭
11#
发表于 2011-7-29 23:47:17 | 只看该作者
你可以重新发一个帖子,这样我们好推上前台,你标注一二三就好了
12#
发表于 2011-7-30 12:48:46 |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
13#
发表于 2011-7-31 04:04:13 | 只看该作者
玉垒关,你是何等超脱人啊!
怎么能够拥有那么多的亲历有同时拥用那么好的文笔???
偶佩服死你了!
在巴黎吗?可以请你来和朋友们交流聚会吗?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04:43:40 | 只看该作者
faneuro7 发表于 2011-7-31 05:04
玉垒关,你是何等超脱人啊!
怎么能够拥有那么多的亲历有同时拥用那么好的文笔???
偶佩服死你了!

是的。我在巴黎。很愿意和大家聚会。
15#
发表于 2011-8-1 14:20:2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向往的事啊。。。
浪迹天涯。。
把自己,放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22 15:54 , Processed in 0.029198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