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娱乐] 中国新闻周刊:微电影成网络狂欢后的主流院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22:0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比普通电影更短,但不乏精彩的微电影在网络流行。各网站、电影公司、明星、导演纷纷涉猎。各种自由的电影表现手法也呈现在受众眼前。但制作方对微电影盈利模式的探寻和国内审查机构的关注,都将影响微电影的未来


  本刊记者/唐磊 文/刘敏 蒋肖斌


  湖南卫视(微博)《快乐大本营(微博)》中那个胖胖的主持人海涛把自己打扮成了一只毛茸茸的鸡。他穿着一身卡通服,站在路边推销“鸟师傅”蛋黄酥。这是他的工作——在这部名为《@谁谁》的短片中——海涛扮演的主角药家威是个失败者、小人物,每天卑微地为生活打拼,把梦想寄托在虚拟的微博世界里。他幻想一夜成名、暴富、改变命运。机会终于降临了,药家威冒充著名作家“王硕”开了微博,引发一场风波……


  22分21秒的片长讲完了这个故事。它是个短片,有个明星、有些热点、有些搞笑,不想给人深刻的启示或者正经的教育,但总会让人有点反思的空间。人们给这些片子起了个顺应潮流的名字——“微电影”。


  围观 人肉 加V


  “和传统的大电影相比,微电影区别还是很大的。因为制作周期短、片长短,要求故事更精致,一般不能有几条故事线,就要把一件事情讲明白。”《@谁谁》导演郭正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微电影剧本创作需要比传统电影更详细一些,要细到每一个镜头,一次性完成,后面没有补拍的机会。”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片子中全是固定镜头,里面手机或者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内容都是后期合成的,瑕疵很多。这完全是因为拍摄时间紧张而不得已的选择。《@谁谁》剪辑的节奏很快。实际上一共拍了530多个镜头,这在时长二十多分钟的“微电影”中已经算多的。与此相对,一部120分钟的传统大电影一般有1200-1500个镜头。


  《@谁谁》是一个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三部曲播出不足一月,总点击量已超五千万次。和这部作品一样,前两部《目击者》和《私信》的话题同样围绕着微博和网络——围观、人肉、加V——这些都频繁出现在片子里,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身就是隐性的主题。“知道微博怎么火的吗?就是三体啊。尸体、裸体、咆哮体。”剧中的人物这样调侃着。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翻版,只不过利用了几个戏剧性的故事反映主题而已。


  《微博有鬼》三部曲总共投资不到300万元。“受制作预算,包括要赶着上片的影响,我们三天三夜,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每天差不多只能睡两个小时。”《目击者》导演吴国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理想的拍摄时间是一周。”


  和传统电影的创作过程一样,剧本通常需要集体讨论,并请一些专业编剧出谋划策。因为贡献分散,所以对于编剧团队的酬劳也相对分散。在确定了剧本的主旨和故事之后,导演会列出一个适宜出演且加码适中的演员备选名单,然后再去和演员谈判。《微博有鬼》三部曲的制片方灵思传播机构媒介总监王越说:“演员基本都知道微电影现在的影响力,他们也会挑选微电影本子,对于《微博有鬼》这类无广告植入的原创作品,都会给一个友情价。出演价也和这部微电影的推广力度有多大有关。”


  对于“三部曲”,观众中争议最大的是《私信》。喜欢的人说导演金赫手法超前,不喜欢的说片子拍得像话剧。“租的摄影棚拍摄空间不到500平米,而且一个面是大门,一个面是剧组人员所在区域。能拍摄的面只有两个。”


  实际上,导演金赫都没看过几次话剧。“手法超前”的原因更多是无奈之举。“微电影预算很少,场景的预算也很少。每次拍片前我都要算,这样的预算我能拍几个场景。我要想方设法解决预算少的问题。”这与导演个人手法有关。有些微电影也可有大投资和充裕的拍摄时间。


  “微电影”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更高级的广告。它们的诞生常常得到品牌冠名或是直接宣传商品。而《微博有鬼》之所以火爆,是因为三部片子都摆脱了广告的嫌疑,而试图变成真正的反映社会热点的电影短片。


  实际上,三部曲的3位导演从业以来也一直在拍MV和广告,还有少量的微电影。除这类导演以外,拍摄微电影的人大多是电影发烧友和玩票儿的大导演。没有专职的微电影导演,但随着受众对微电影要求提高,如何拍好微电影,成了一个新门类。


  短片 广告 作品


  “微电影是专业人士为了区别于短片起的名字,但现在谁拍短片都叫微电影。这个名词在当下很尴尬,时髦大家都想靠。两个月前,我还愿意说我在拍微电影,最近我都不想提这个词了。”《私信》导演金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电影应该有电影的元素和态度,对作品质量的要求在里面,很多人对这个比较模糊,认为是个片子都能叫电影。但片子主要看受众的认知度有多少,名字怎么界定无所谓。”


  “微电影”确实有些尴尬。客观地讲它就是时长较短的片子,少则几十秒,多则二三十分钟。但随着微博的普及和风靡,借助微博所引申出的广泛含义和便捷的传播途径。乐于切中社会热点的微电影愈发火爆。实际上,早在2001年,导演伍仕贤(微博)曾拍摄了11分钟电影《车四十四》,虽在国外获奖,但一开始并未在国内引起关注。


  直到微电影的概念逐渐兴起,那些无法实现大银幕梦想的MV和广告片导演们开始利用自己的积蓄拍摄短片,这成为了早期微电影的雏形,但它似乎注定无法逃出广告的窠臼。2010年12月,某汽车广告《一触即发》被首次冠上微电影概念,设置了预告片和首映式。继而,某著名时尚酒店以微电影的名义,结合12星座以及男女关系的劲爆话题打造出系列宣传片。


  虽然有着浓重的广告色彩,但这仍然是很多年轻导演展现自己的机会。以往年轻导演们拿着长篇电影的剧本去找投资,即使剧本过关,投资方可能仍无法定夺是否投资。他们无法知晓年轻导演能否挑起这个担子,微电影成为了铺垫和展示能力的简历。


  2010年底让无数人落泪的片子《老男孩》出现,很多人开始关注这类故事生动、制作细致的网络短片,微电影出现了一个从广告载体向正式作品的重要转折,投资方开始将这样的微电影看作一种“正式的创作”。


  “现在拍微电影和以前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前没有投资方,今年5月份开始,大家都在关注微电影,传统电影公司也在关注,不再只是广告商关注。这给年轻人创造了很好的平台。”《@谁谁》导演郭正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而微电影的创作也成为导演向正式电影过渡的训练。“微电影给导演拍长篇电影前带来一个缓冲期,这是自我考验和自我认识的过程,盲目去拍长篇,夭折的很多。”导演金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每次拍,总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拍十部微电影,都发现自己的新的不足,如果将这些不足带进长篇电影,是很要命的。”


  不涉黄 不露点 不讲政治问题


  “对于传统的影视作品,原则上要实现上院线、实现版权发行收入的话,一定要经过两道审批,一个是广电总局的,另一个是中影的,这都要拉很长的时间,而微电影是不需要的。如果你不期望实现任何版权收入的话,你可以不用经过那两道审批。我们的片子能够在短时间内制作出来。这是传统电影和微电影最大的不同。” 《微博有鬼》三部曲投资方,灵思传播机构北京公司总经理宋环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目前针对微电影的审查基本上是真空的。”


  拿到《摄制电影许可证》、电影剧本备案、申请、影片审查……目前国内的电影审查制度仍较严苛。虽然拍摄微电影不存在这些问题,但这就对微电影的制作者有很高的自律要求。


  “实际也很简单,不要涉黄,不露三点,不要讲党政问题,其他都可以拍。网络的包容空间很大。”导演金赫直言不讳地描述了微电影的底线,“就怕片子太火,引起关注了,如果其中有(某些该回避的内容),会被禁。”


  但是,随着微电影的火爆,在中国现实语境下,不可能长期存在监管空白。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微电影发展的趋势,业内有消息称,针对微电影的审查机制可能也会出台。其实,一些微电影的制作方也希望所拍摄的片子可以进入这个审查体系。随着微电影制作越发精良,投入越大,如何收回成本甚至盈利成为制作方必须考量的问题。


  目前,微电影多在各网站被网友们自觉点击传播。制片方无法将版权卖给电视台,更无法进入院线放映系统。视频网站作为微电影唯一的播出平台,却是免费的。


  但改变的迹象已经出现。各地方电视台开始关注微电影,有的电视台已经准备开设专门栏目。这就对微电影的制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比如在尽量不出现“鬼”,但可以提到“妖”,这是很多卫视台不成文的规定。按照这样的规则,如果《微博有鬼》要进电视台,可能就得改名。另外,《目击者》的结尾,做了坏事的女主角在片中一定要被绳之于法。


  针对于微电影的特性和中国的现实环境。制片方通常把微电影分为三类,一是针对当下热点迅速制成的免费短片;二是类似《微博有鬼》这类能促成观众反思的策划之作;第三则是大投入、制作精良的微电影精品。而尴尬的是,在网络为微电影提供了最初的平台与阵地之后,因为免费分享的原因,如果微电影制片方企图盈利,就必须进入传统电影体系。


  “现在网络视频短片的市场比较浮躁,恶搞的、无厘头的、恶心的、乱七八糟的一些东西比较受网友喜欢,这些传播的东西比较肤浅。而我们微电影的制作就是要摆脱这种印象。我们下几季的作品都会经过广电总局相关的主管部门的审批。我们对自己(对影片尺度的把握)有自信,但是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反馈。”《微博有鬼》投资方负责人宋环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要使参与微电影这个平台的个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发行中的版权收入必不可少的,所以会走传统电影的发行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3 18:24 , Processed in 0.043319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