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 美国华裔为何比黑人更不受待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19:4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华裔为何比黑人更不受待见?看看他你就明白(图)




▲迈克尔·罗


据美媒报道,《纽约时报》华裔资深编辑迈克尔·罗9日带着家人从上东城教堂出来后,因为被认为挡了一名女子的道,便被该女子呵斥“滚回中国去”。迈克尔·罗上前理论,该女子威胁要报警,并再次高喊“滚回该死的中国去”。

事情发生后,迈克尔·罗在《纽约时报》的公开信中说,这并不是他第一次遇到种族侮辱。许多亚裔每天都在竭力应对这种无处不在的异己感。

不久前的美国当地时间10月3日晚,福克斯新闻频道政治评论节目《奥莱利实情》播出了一段丑化亚裔的街头采访,引发美华裔社会公愤。

这两起事件当然不是巧合。同样不是巧合的是,除了美国华裔的愤怒之外,这些事情在美国连一朵小浪花都没有掀起。

想想之前美国黑人遭枪击后的喧闹,我们就应该明白,谁才是美国社会中最不受待见的人。

如果检视一下美国电影,也许能更形象直观地感受一下华裔的地位问题。

华裔面孔很早以前就出现在美国电影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傅满洲。当然,这可不是什么好角色。

傅满洲是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创作的傅满洲系列小说中的虚构人物。他在1913年的《傅满洲博士之迷》一书中首次出现,号称世上最邪恶的角色。傅满洲是一个瘦高秃头,倒竖两条长眉,面目阴险。他实际上是黄祸的拟人化形象。



所谓“黄祸论”,是成形于19世纪的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理论。该理论宣扬黄种人对于白种人是威胁,白种人应当联合起来对付黄种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祸论”甚嚣尘上,矛头针对中国和日本等国家。

美国在上世纪中期拍了不少关于傅满洲的电影,也由此形成了中国人皆为阴险狡诈的刻板印象。



不要以为,随着时光的流逝,美国人会遗忘这些东西。2013年5月1日,在雪佛兰全新SUV车型Trax的一则视频广告, 引用了1938年的歌曲《东方摇摆》(Oriental Swing),歌曲中出现了“Now,in the land of FuManchu”的广告歌词。“FuManchu”指的正是“傅满洲”。

华人,就是这么不受待见。

李小龙、成龙以及《卧虎藏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眼中的华人形象。但事情很快又到了另一个极端:在西方人看来,是个中国人就应该会功夫。



诚然,李小龙和成龙都很神勇,但是在电影中他们从来没有什么鲜明的人物性格,干脆蜕化成了一种代表功夫的符号。



就连中国女演员到了好莱坞都不得不变身打手。比如《生化危机》中的李冰冰,在电影中的作用也就只剩下打打杀杀。



进入新世纪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电影人自然也不会视而不见。于是乎,我们屡屡能看见美国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元素。

那么,这说明美国人终于尊敬华人了?当然不是。华人演员的作用无非是打打酱油,好让一些好莱坞电影人安心数钱罢了。《X战警》中的范冰冰、《独立日2》里的Angelababy,都是再好不过的例子。



在华语影坛威风八面的周润发与李连杰,也只能在美国电影中扮演阴险狡猾的反派角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观众仍然将他们视作“傅满洲”,一种神秘莫测而又危险之极的东方力量。看看发哥在《加勒比海盗》中的造型,是不是和傅满洲有几分神似?



综上所述,华人在美国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正常”。

中国演员进军好莱坞或许有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和偏见,而在美国出生或已取得美籍的华人演员虽然具备较好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同感,发展同样命途多舛。比如,马修·莫伊在《破产女孩》里饰演的餐馆老板,只不过进一步加深了美国人对华人的刻板印象。



当然咯,其他亚裔演员也没好到哪里去。韩裔演员Ken Jeong这张辨识度100%的脸,大家不会陌生。他在美国影视剧中的形象简直不忍直视。





有意思的是,黑人演员的处境要比华裔演员好上太多了。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安娜堡传播与新闻学院的媒体、多样性与社会变革倡导组织发布了一份针对好莱坞多样性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美国电影产业仍然是“白种直男俱乐部”。在被纳入统计的全部 414 部影视作品中,只有 22 部(2.9%)达到了“种族平衡” 标准。在少数族裔中,黑人演员的出镜率遥遥领先。

我们只需要稍稍回忆一下,就能想到威尔·史密斯所扮演的在《独立日》中拯救美国的飞行员,在《我是传奇》中拯救地球的孤独行者。至于摩根·弗里曼更是被定义为智者形象,多年来致力于在电影中为其他人物指点迷津。



很明显的,如今早已没有人敢在电影中嘲弄黑人,这是一种“政治正确”。但亚裔演员的处境呢?似乎没有多少人关心。

回过头来看,一个现象更值得我们重视。

近年来,美国黑人屡屡为自己受歧视叫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黑人的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都不佳。但从受教育状况看,亚裔美国人受教育程度一直较高 ,甚至高过白人。其中亚裔接受过4年大学或4年大学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更是大大高过白人、黑人和西裔。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亚裔美国人曾两度引起传媒的广泛关注他们重视家庭和子女教育、勤奋工作、吃苦耐劳、经济生活大幅度提高,因而被主流社会称之为“模范少数族裔”———为非裔、墨裔和靠政府救济的白人,甚至经济上遇到困难的中产阶级白人树立了榜样。



但这一切,都没有使华裔美国人得到足够的尊重。我们在开头提到的《纽约时报》华裔资深编辑迈克尔·罗,1976年出生于匹兹堡,199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之后曾为美联社撰稿两年,还曾任职于《新闻日报》、《洛杉矶时报》。2003年至今,他在《纽约时报》工作了13年,他带领的记者团队今年入围三项普利策奖。

即使和很多亚裔一样,他“算是人们口中的模范少数族裔了”,但他“依然常常觉得自己像个外人”。

即使拥有相近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学识,华裔美国人仍然被隔绝在社会主流之外,这说明什么呢?在美国人看来,值得高看一眼的有且只有白人的样貌和文化。

路人让迈克尔·罗“滚回中国”,但这显然不可能。无家可归,可能是这些产生身份焦虑的华裔美国人最糟糕的结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25 13:09 , Processed in 0.026004 second(s), 21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