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 回乡还是留城?“空城”不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07:2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乡过年热闹,留城过年自在;回乡过年破费,留城过年冷清;回乡过年传统年味浓,留城过年也有新乐子;回乡过年阖家团圆是老传统需要传承,留城过年不给春运添堵是新趋势得适应……每年此时,返乡过年还是留城过年都成为异地务工者难以决断的问题。

本报记者在多个城市采访发现,大城市“空城”现象已经在逐渐缓解,务工者年龄越来越以80后、90后为主,更适应城市生活的他们,城市归属感萌芽,更愿意避开春节人潮,选择拥抱新的生活,留城过年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春节,仍然是一个富含文化意义的节日,人们对节日有着仪式的期待,培养了留人过年土壤的城市,也要为这土壤增添生长力的元素。如何给同为建设者的外来工城市春节增添“烟火味”,考验着城市的温情。

深圳

春节“空城”不再,工会为职工增添“年味儿”

“吃饺子啰!”1月12日18时许,随着一盘盘新鲜出锅的饺子端上桌,深圳市福田保税区和鑫源工会大食堂里一片欢声笑语,300余名保税区来深建设者与福田区领导一起享受饺子宴,共迎鸡年新春。

饭堂里,不少来深建设者还未来得及脱下工作服,刚下班就赶来了。他们来自不同省份,包着形状不同的饺子,相同的是,他们脸上挂着的灿烂笑容和此刻感动的心。“聚在这里的来深建设者,有不少是选择留深过年的,能提前和大家一起包饺子、吃饺子真是开心。”在一家科技公司当工会副主席的刘秋玲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近几年留深过年的人越来越多了。

春节的深圳,不再是“空城”。

为让春节没有返乡的来深建设者能在深圳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福田区总工会、福保街道办事处共同主办了饺子宴,区领导与职工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此外,还为留深过年的职工准备了1万份饺子券。刘秋玲说:“不少公司员工觉得在深圳过年,可以参加的活动很多。去年,深圳市总工会就为留深务工人员准备了锦绣中华的门票,带着孩子去知名景区玩,是很难得的体验。”

留深过年,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知乎网友王愉欣发帖约留深过年的知友一起玩。年夜饭如果有6人以上她可以组织,年初一《三打白骨精》上映了,大伙儿可以一起去看电影;年初二去梧桐山或者杨梅坑耍一天。

知乎网友子木来深4年,有两年是在深圳过的年。“主要是春运期间实在不想挤,而且现在越来越多人选择留在深圳过年,这边气候温润,很舒服。”

33岁的刘秋玲来深圳已经16年了,已经在深圳成家、定居。对她来说,深圳就是家。“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生活。在深圳工作、成家、生活,我觉得深圳就是我的家。我很喜欢深圳,空气好,办事也便利。”

“今年准备带小孩去珠海或广州长隆玩儿,也会去香港转转,还可能开车去野生动物园。”刘秋玲高兴地谈起今年春节的出游计划。刘秋玲所在公司有5000多名员工,由于过年公司不停产,机器24小时运转,所以回家过年的员工不超过1000人。“这几年,深圳完全没有‘空城’的感觉。”

“今年刚生了宝宝,还在坐月子,不回老家过年了。”万珍珍一边为婴儿换尿布,一边告诉记者,“坐火车回去要12个小时,带着两个孩子,很辛苦。”

虽然来深圳已经10年了,但还是觉得在深圳过年没有“年味儿”。在万珍珍看来,留在深圳过年的或者是家太远,或者是在深圳买了房子,家人都过来了。“虽然丈夫、两个孩子、婆婆都在深圳,万珍珍还是觉得回老家才有过年的感觉。

但今年,万珍珍还是希望家人在深圳有个愉快的春节,她参加了深圳市总工会举办的“深圳工会·温暖过春节”活动。“希望能申请到一张欢乐谷的门票,让丈夫带着女儿去玩儿。”她笑着说道。

合肥

留城快递员:“客户需要,除夕夜也得赶过去”

1月12日,23岁的吴剑早早地通过电话告知家人,今年除夕,不能陪他们一起过年了。

“想回家是肯定的啊。”整理完刚刚卸下来的快递物件,吴剑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憨厚的笑容写满脸庞。

吴剑是安徽顺丰速运合肥蜀山区金寨路营业点的快递员工,从事仓管员兼快递员工作已有1年半的时间,他的老家在安庆市怀宁县。

快递工作实行365天工作制,今年他和同事轮班,这是他第一次不能回家和亲人一起过除夕。“父母和老婆都没说什么抱怨的话,但他们肯定希望我回家。”吴剑说。

作为一名快递员,吴剑每天的工作是装卸快递物件,核查分拣之后进行派送。“要保证经我手的快递不能出现一点失误。”

适逢年底,收发快递量大幅增加,高峰期达到每天5000件,工作量也是平时的几倍。这几天,吴剑和他的同事都要加班加点干活。早上还没到8点,吴剑就赶到营业点,将快递件从运输车上卸下来,同时将需要寄送出去的快递装上车,一个个地分拣核查,最后将卸下来的快递装到电动车后面的铁箱子里,挨个送出去,平均每天送到客户手里有100余票。

“年底客户都很着急,总是收到催促电话,我要第一时间赶过去。”跨上电瓶车,一路开过去,车子前面虽有挡风玻璃,但是风从两边吹到腿肚上,吴剑穿着厚厚的外套依然觉得冷。中午回来扒上几口饭,又匆忙开始工作。“有时候和同事轮班,上晚班要到晚上9点多才结束。”

“大多数客户对我们的工作很理解,偶尔也会遇到少数脾气不太好的,这个时候,就要保持冷静和耐心,好好讲话。”从事快递工作以来,吴剑也有觉得累的时候。

老家有父母妻子,60多岁的奶奶,宝宝才7个月大。“前几天给孩子买了玩具和奶粉、还有年货寄回老家了,还给妻子寄了点钱,叮嘱妻子过年给爸妈买身衣服。”虽然不能回家,吴剑却早早给家里寄回了过年礼物。

“年前三四天,快递会积压很多,但很多客户不一定在合肥,所以我要一个个提前打电话联系,看看是否需要送过去。”而对于客户不在合肥的,吴剑就要妥善保管好快件。

“客户有需要的,除夕夜都要赶过去。”吴剑说。

从事快递员工作以来,吴剑从未发生过一次失误,而他也有自己的工作标准。“要提供最快最好的服务。”

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加上计件提成,过年还有补助,吴剑觉得自己的收入还行。今年,他还攒钱买了一辆车。

就快过春节了,吴剑和他的同事都要在营业点值班,他已想好了,打算和同事们一起吃个年夜饭。“想攒钱在合肥买套房子,把爸妈妻子接过来一起住,过年就能团聚了。”吴剑笑着说。

打工8年没看过故宫,今年体会“城里人的年”

“今年春节我们不回老家了,把女儿接到沈阳一起过年。”来沈阳打工8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董春梅说。春节将至,年味儿越来越浓了。据《工人日报》记者在外来务工人员中采访发现,留在沈阳过年成了一种新趋势。

据了解,沈阳共有外来务工人员67万人。以往大部分的打工者选择返回家乡过年,春节期间,在沈阳的人数骤减。然而,近几年,由于体验异乡新年、迫于工作压力、适应了城市生活等原因,越来越多的打工者选择留城过年。

“8年了还没瞧瞧故宫和大帅府长啥样,上小学的女儿也想看看。今年先给孩子买身新衣服,再带孩子在沈阳城里逛个遍!”董春梅兴奋地说。她觉得,在沈阳生活多年,还没怎么体验过“沈阳人”的生活。春节,她想留在沈阳,好好体验一把,带孩子出来也长长见识。听说每年沈阳北市场都有大规模庙会,剪纸、微雕、皮影,还有各色小吃;在棋盘山还有冰雕展。她特别期待,恨不得现在就把女儿接过来。

怕来年工作不好找,孙安德今年选择一个人在沈阳过年。这几天,看着商场上挂起红灯笼,来来往往的人们开始置办年货,孙安德内心有些挣扎。两年前,他经人介绍在沈阳市皇姑区一个小区当保安。由于单位人手不够,过年要有人值班,孙安德回家过年,物业公司就会找人替他,年后回来可能就没有岗位了。再加上过年有加班工资和红包,他就选择了留下来。

适应了城市里的生活,一些打工者回乡过年的热情并不高。李伟豪在一家理发店当理发师,这两年他都没回乡过年。和他一样,店里不回乡过年的还有3个小伙子。“出来打工6年,在沈阳形成了自己的一个亲密圈子,回家反倒没有这些情谊,和大部分亲戚没有太多感情,同学、好友也分散在各地。”李伟豪说。

今年,他和几个朋友准备去浑河边上放烟花,看场电影、去KTV唱歌、再去饭店吃顿火锅。他说,在沈阳过年有通宵的霓虹灯、冲天的烟花,热闹多了。

42岁的育儿嫂杨姝一周后去接婆婆,33岁的电工孙俊辉接来了放寒假的儿子,28岁的销售经理刘洋接来了父母……这些外来务工者都选择将家人接到沈阳过年。记者采访发现,常年在沈阳打工者的配偶、子女都在身边,对工作的城市有了感情,生活基础设施也比家乡好,他们希望在城市扎根,适应在城市里过年。

遵义

为了让农民工拿上工钱回家,他们熬夜坚守

1月15日23时,中建四局三公司遵义奥体中心项目部的农民工宿舍内还亮着灯。临近新年,项目部的大部分农民工都陆续返乡了,而项目部的管理层每个人都还在留守工地。

“老张,你仔细看看,我觉得这个螺丝的数目对不上,我们再仔细核实一下。要保证还没走的农民工们不能少拿一分工钱。”在安装部办公室,项目经理付晋刚正在和劳务公司经理张勇进行项目核算,核算的结果就是老张手下80多名农民工一年工钱的依据。两个人在数目上产生了分歧,一致决定,第二天一早去库房清点数目。

24时,付晋刚把老张送走,疲惫地打了个哈欠,“还不能睡,还要把明天的工作安排好,农民工走了,管理的工作压力更大了。”说完,他从抽屉里掏出一袋咖啡,熟练地撕开, 泡上,双眼继续紧盯着一张张数据表。房间里的同事们也在电脑前各忙各的,贵州冬天的寒夜难熬,几个人在屋里开着暖炉,响起了一阵噼里啪啦的敲击键盘声。

今年31岁的付晋刚参加工作8年,他跟着项目部走过大江南北,这几年来他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农民工回家越来越方便,而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回家的反而越来越少了。“跟着我们一起施工的农民工几乎每年都能按时回家,买不到车票,公司还会协调政府和工会帮助他们买票。”他说。

次日凌晨1时,付晋刚的手机响起,一家劳务公司的经理告诉他,明天又预计有200名搞安装的农民工要离开工地返回湖北老家。“看样子原定在下个月15日开工的计划要变了。”付晋刚拿起工作计划,重重地用红色圆珠笔在上面做了修改。改完后,他咕嘟一口,将咖啡喝了个干净。

这已经是付晋刚连续3天熬夜了。

白天大家都在赶工期,没时间搞结算,而农民工又急着在年前回家,付晋刚决定在年关前每天加班5小时来完成工作。这天夜里,他回到宿舍后,已是3时多,临近的农民工宿舍,早已万籁俱寂,人们安然入睡。

1月16日,早晨7时,付晋刚接到了老张的电话,两个人来到一间堆满器材的库房内点数,3个小时后,数据出来了。下午13时,老张手下的80多名农民工领到了工钱。农民工班组长秦中心今年领到了11万元的工资,他笑着告诉记者,领到这笔款后,他定了3年的“小目标”就要实现了:“我想给家里修栋房子,预计要花30多万元,已经攒了两年多的钱了。谢谢项目部啦,结算这么快!”他已经订好了去重庆的汽车票,然后转火车回武汉。

下午14时,长途大巴车来工地上接秦中心和老乡们返乡。付晋刚则返回寝室安心地睡了一觉,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他还要经常性地这样加班。“看着农民工们能满意回家,值了!”他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6 05:39 , Processed in 0.029005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