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胞胎被养父母分别收养12年 在异国重聚(组图)
文章来源:
星报
一个湿冷的冬夜,在咸美顿(Hamilton)附近的一间路边咖啡馆,一个黑发披肩的女孩坐在窗边餐桌等待着什么,她的父母陪伴在旁。当停车场的汽车前灯闪烁时,她顿时绽开笑颜。
几秒钟后,另一位笑面如花的女孩冲入咖啡店,她同样拥有乌黑发亮的披肩长髮,面容与窗边的女孩如同版印。她随身携带一个过夜包和一个枕头,奇怪的是,她也有父母相陪。坐在咖啡馆内的一家人叫道︰「吉莲(Gillian)!」随着进来的女孩亲昵地拍打另一女孩的肩头,大家都笑意融融。
这四名家长在雪雨交加的冬夜,于高峰时间总共驾车6小时,才让她们在两人所住城市的中间位置会面。几分钟后,一对家长带着两名女孩一起回家,所有这些努力,只是为了让这两名12岁的女孩能在其中一人家中住一晚。
对于一次仅18个小时的访问,过程确实麻烦,但这些努力源于多年前所做的承诺,当时两家家长发现,他们分别收养的女孩竟是同卵双胞胎。
这两名女孩生于中国,受环境所迫,12年前分别交给两个不同的家庭收养。不知道是出于幸运还是有人故意设计,收养她们的夫妇均来自安省,而且他们发现了这两个女孩间的秘密。麦克劳德夫妇(Kirk and Allyson MacLeod)把丽丽(Lily)带到多伦多北部的凯西克(Keswick)镇。肖恩夫妇(Mike and Lynette Shaw)夫妇把吉莲带到温莎市旁边的小镇阿默斯特堡(Amherstburg)。当这两对夫妇发现她们是双胞胎时,他们发誓要把她们当作姐妹养育。
被分开抚养 又一起成长 这种情况既有意思又罕见。丽丽和吉莲是全世界少数被分开抚养的双胞胎之一,但她们又一起成长。她们因此成为意外的实验对象,给学者研究人类行为开了扇新窗,让他们能够实时地研究天性和养育对个人性格和智力的影响,推翻传统的抚养和教育观点。对于科研而言,丽丽和吉莲是无价之宝。
1999年寒冷的平安夜,麦克劳德夫妇和肖恩夫妇都提前收到了礼物,他们即将收养的婴孩相片。麦克劳德夫妇和肖恩夫妇均30多岁,3个月前,在通过同一渥太华机构收养儿童的夫妇聚会中,他们曾经见面。他们作为同一小组成员,将一起动身去中国接孩子。当他们收到照片后,兴奋的准父母们开始交换电子邮件。肖恩夫妇看到丽丽的照片后,给麦克劳德夫妇发了条简讯︰注意到两个孩子的任何相似之处吗﹖两个孩子非常相似,麦克劳德夫妇也有同感。
两个家庭联络了收养机构,请协调人查看此事。两个孩子甚至有同样的生日,令人担心一个婴儿同时派给了两个家庭,又或者她们是双胞胎。不过,孤儿院数天后回复,确有两个孩子,且两人在不同地方被发现,被单独带到孤儿院,她们不是双胞胎,只是长相相似。
两个月后,麦克劳德夫妇和肖恩夫妇在中国湖南的一间酒店,与其他3对夫妇一起守在电梯口等待他们的孩子。孩子出现后,人们很快发现,这两个女婴长得一模一样。孤儿院坚称,她们没有关系,不能同时被收养。如果此次没人带走她们,她们就会被放回收养名单中,而且无法保证她们下次会被同时收养。
不过,随后的DNA测试显示,丽丽和吉莲确实是双胞胎。离开中国前,肖恩和吉莲夫妇达成协议,要把她们当姐妹抚养,虽然两家人并不知道如何履行承诺。
麦克劳德太太后来发电子邮件,向全球顶尖的双胞胎专家寻求抚养建议。明尼苏达双胞胎和收养研究中心(Minnesota Center for Twin and Adoption Research)的知名专家席格(Nancy Segal)收到电子邮件后兴奋不已,同卵双胞胎分开抚养,但又作为姐妹一起成长,她还闻所未闻。除此之外,之前对分离双胞胎的研究,多以回忆性的追溯式研究为主,这次学者有机会展开实时研究,从儿童期、青春期,直到成年,也是首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