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 《晚秋》观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13:1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片以独特的气质叙述两位主人公的命运,同样是因人伦纠纷而阴差阳错都走向监狱的两个人在相遇途中碰撞,为了减少个人存在时的孤独的腐蚀,两人开始相处,在72小时仅有的自由时间里从彼此中汲取到对生活的挣扎的勇气。
  现实的残酷性是片子中无所不在的体现,所以72小时也就有了避世的意味所在。陈安娜的悲剧命运,72小时出狱时间里,她只有对着母亲的棺木才有话能说出来。亲人递茶水的热情正是对生疏的欲盖弥彰,而自己入狱的导火索——爱情,也已经结婚生子。对错跟好坏这样两对辩证关系在本片的探索中是深入进影片内部的思考。
  所以勋用两个汉字“好、坏”就能回应安娜讲述的所有残酷经历,不能不说是影片哲学意味所在,且不说安娜的汉语在勋那里毫无可通之处,勋只用感觉或者说用超越语言的人类原是沟通方式去简单阐释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免刺目,只说两个汉字,一对反义词就用朴素的辩证法去挑战哲学权威的勇气和思考,亦有其价值所在。
  结尾用长镜头含括安娜两年后独坐茶馆,带领观众漫长等待,用“说了这么多”对始终未出现的“神秘人物”收尾,不免使人猜想,也许连同勋在内都是安娜的单方臆想,用于绝望至顶的生活中生出一线类似希望的幻念。现实与臆想的对比性产生一种不真实感,或许正是影片是观影观众之间关于存在的哲学思考。
  “晚秋”是片中“late autumn"的中译文,两位主人公是在少有的冬天来临前的遇见,是二人的人生节气,也是心灵节气,二者都沉溺于现实的残酷决绝,承担和无谓牺牲里,还有西雅图深秋的独特大雾天气,都席卷着这一堆人关于爱情,关于对孤独的本能抗拒,关于对挣扎不出的阴郁的各自承担,还有与绝望中希望同等意义的未来承诺。总之,都在思考活着,但更多的是灵魂的活着,也同样是在抵抗,所以“晚秋”也就有了微弱的挣扎力去释放无谓的反抗,其作用力与周遭的压迫力的对比残酷的类似于72消失之于一生。如果用一生的压抑去换取72小时的挣扎,有多少人会义无反顾的选择确定?“晚秋”也成就了一种释放,它是一处火山口,qq三国游戏点卡,虽然小,但极有可能会产生“晚秋效应”的情感大宣泄。
来源:uncnhom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7 10:11 , Processed in 0.025466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