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4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边走边拍] 摄影基础:深度剖析景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03:3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除了曝光和测光的复杂方面之外,摄影爱好者通常会发现景深是最难掌握的一个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这是一个基于主观判断的假设的系数。如果说有人确实对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予以重视的话,那么另一些人则仅是为了应付夜校课程而死记硬背,而许多人几乎完全忽视技术问题或者只吸收一些急需的东西。我得承认,在起初景深似乎像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当时关于“弥散圈”的讲稿颇能说明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后来,我终于体会到景深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了创作而取得特殊效果方面的实用价值。下面我将以完全实用的术语逐步介绍如何控制景深,并在每个部分都增加了新的信息。

理解基本理论
  通俗地说,景深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

  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的。然而,在观赏者看来,这一平面前后的物体也可能会显得相当清晰。清晰范围的差别基于好几方面的标准,在下面几个部分中我们就会接触到。教科书在解释景深时往往要讨论“最小弥散圈”,但那是一个对于实际应用并非必要的技术问题。



  例如:你在天然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老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而这时老虎的嘴,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加大。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虎头越远清晰度就越差。

选择“合适的”光圈

  光圈口径是影响景深的基本要素。概括地说,小口径光圈(由较大的f/数值表示),比如f/16或f/22,产生广泛的清晰调焦范围。相反,大口径光圈(由较小的f/数值表示),比如f/2.8或f/4,产生短浅的景深,前景和背景上的可接受的清晰范围要小得多。


f/32


f/1.4

  创作一幅作品而非简单地拍照,光圈的选择就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即便在使用程序曝光模式时,你也应该在可行的情况下选用最合适的光圈和速度的组合。然而要注意,因为手持相机拍摄,如果长时间曝光,被摄体的移动或相机的抖动都可能使照片模糊。因此,你得采取妥协的办法:选择一个远非理想的较大光圈以保持足够的快门速度。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拍摄一处石头拱廊形成框架的场景照片,把焦点放在靠近中景的喷泉处并按下快门。实拍6张,第一张用f/4,第2张用f/5.6,以此类推直到用f/22拍,然后仔细观察所印出来的8×10英寸照片(由于根据冲印出来的照片来说,网上图片不太具有说明意义)。

  用f/4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上的拱廊和背景城堡影像都不清晰。用f/11拍出的这一切看起来“差不多清晰”,但仍然不符合预期的标准。用f/16拍出的拱廊、喷泉和背景城堡影像都显得够清晰,很多人都认为这张是最佳照片。而用f/22拍出的影像则模糊不清,这是由于使用低速快门且没用三脚架而造成了相机抖动。
选择较长或较短的焦距。
  任何人使用28毫米和300毫米焦距镜头都会发现广角照片通常有广泛的景深范围。相反,那些用长焦距拍摄的照片一般说来景深都很浅。这种情况通常导致一个简单的结论:在任何已知的光圈挡位上,焦距越长,景深越短。如果你需要较大景深的画面,就用较短焦距来拍。

  以上所述似乎是在实践中对景深的评估。但实际上这些说法颇有点迷惑性。景深不会因焦距不同而有所改变,这是一个光学事实。不信吗?那么就用一只35毫米镜头和一只200毫米镜头进行一次具体测试。首先,用长镜头拍摄站在开满鲜花的长篱笆旁的一位朋友。然后换上广角镜头靠近拍摄,让她在取景器中同先前拍摄的影像一样大。用10倍放大镜观察这些幻灯片,你会发现可接受的清晰调焦范围(核对那些花朵)几乎是相同的。假设它们在透视上是不同的:线条与形状的表现肯定是不一致的,在各种距离上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也是不一致的。广角镜头产生“扩大了的透视”,增加了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这能产生一种光学幻觉,使得粗心的观察者认为在这些照片上景深是不同的。

在相同位置变换所用的焦距。
  公平地说,长焦距镜头确实减少景深,而广角镜头则扩大了景深——但只是当你的拍摄距离是相同的时候。实际上是影像的大小影响着景深,而不论使用什么镜头。不论你从远处用长焦距镜头还是走上前去靠近被摄体用焦距较短的镜头拍满画面,景深都将是较浅的。

  例如:在与一座历史性大厦隔着一条马路的草地上坐下来用28毫米镜头以f/5.6拍摄一幅其入口处的照片。仍在同一位置,但换用100-300毫米变焦镜头,以100毫米、200毫米和300毫米焦距再拍3张,都用f/5.6。检验照片你就会发现,在这几张照片上大厦的门显得越来越大,而可接受的调焦清晰范围却随着每次焦距的延长而明显变小。

  所以,长焦距镜头就真的能比广角镜头产生更小的景深吗?不错,但这只能以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上使用的时候。这是由于被摄体影像放大倍率的增加而减少了可接受的调焦清晰范围。

改变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

  如同我已提到的那样,景深是受相机到被摄体距离影响的。当你对非常靠近镜头的东西调焦时,所得到的景深就非常小。当你对较远处调焦时,景深就会更大,而且景深因焦距不同而改变。

确定“正确的”焦点
  作为常识,景深在通常的拍摄距离上是按下列方式分布的:景深向焦点前方延伸大约1/3,向焦点后方延伸大约2/3。你想得到大景深吗?那么就把焦点大致设在大场景的1/3处。

  尤其是使用自动调焦的单镜头反光相机拍摄时,让相机来设定焦点是很诱人的。虽然“仓促拍摄”对于捕捉稍纵即逝的动态瞬间也许是必要的,但是在情况允许时控制确切的焦点是很重要的。即便对于使用自动聚焦相机来说这也是很简单的——通常在重新构图时只要轻按快门钮就能把焦点锁住。

  例如:当你处在赛车现场并看到停在附近的3辆高性能跑车:一辆黑色保时捷车位于前景,一辆红色宝马车处在其后,一辆白色莲花车处在背景中。这时,你发现一位名人靠在最近的一辆车上,他的蓝眼珠清晰可见。你必须马上做出决定:是把焦点放在接近中景的宝马车上以获得最大景深,使3辆车同时都清晰;还是仔细地把焦点调到前景的人物身上,这样你就能把他的照片拍得毫发毕现以展示给你的朋友看?

  当把现场中一个鲜明的目标作为主要被摄体时,通常你应把焦点调在最重要的地方:人物的眼睛,游艇船舷上的字母,或者洞穴壁上的岩画。尽管象在其他部分所谈到的那样你确实对景深保持某种程度的控制,但在此时景深却已成为次要问题了。

选用超焦距调焦
  有一个能够产生最大景深的特殊点——把焦点准确地对准这个“超焦距”位置。它是仍然能够使无限远处的被摄体保持足够清晰的最近调焦点,这样景深就从调焦距离的一半处一直延伸到无限远。当然,景深会因选用的光圈和镜头的焦距不同而有所不同。然而,这一技术确实会让你拍出的画面增加景深而你又不必把光圈收缩到最小,以至于因相机震动或被摄体移动而造成影像模糊。

  例如:你用一只50毫米镜头在一条马路中央拍摄时代广场。你想把整个地区都拍摄清晰,但又无法把光圈收缩到超过f/11(再小的光圈就要求使用1/30秒的慢速快门,这会使行驶中的汽车模糊)。使用超焦距的办法,你可以把焦点设在30英尺处,这样做就取代了会把焦点对在前景上的金发美人的自动对焦系统。在取景屏上,因为大部分影像似乎处在焦点之外而会显得不顺眼。你坚持拍下了这张照片,结果发现在印出的照片上从15英尺到无限远的所有景物都相当清晰,即都处在景深之内。

少用无限远调焦
  我在拍摄田野和城市风光中很少用无限远调焦,因为用这种方法,任何前景部分都有可能是模糊的,而这类被摄体对画面来说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为二维的照片增添三维的效果。再者,用这种方法大部分景深都会处于无限远的后面,而对画面失去实际价值,“浪费”了景深。

  然而,在拍摄体育运动、赛车和野生动物时,如果被摄体位于很远的地方,那么,无限远调焦可能是有用的。在这类情况下,你能够容忍取景器中一部分影像是模糊的——因为你的主要目的是拍出一个绝对清晰的被摄主体。

大景深的作用

  初学摄影者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在一个旅游点上拍纪念照,从取景框中看出去,人物和远处的景物都很清晰,可当照片印出来后,却发现画面上的人物非常清晰,而背后的景物却是一片模糊,无法辨认,不能起到“到此一游”的纪念作用。有时,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主体上,忽略了背景的存在,或者感觉中的背景是模糊虚化的,但是印出来的照片却让人大吃一惊,背景上那些无关紧要的物体都清晰可辨,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干扰了主体,分散了人们对主体的视线。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方便地知道拍摄时的景深大小呢?

  在大部分的135单反照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有的景深表位于镜头光圈刻度和距离刻度之间,采用一排对称的光圈系数,指明每光圈在某一拍摄距离时的景深范围。当你将距离调好,光圈选定之后,可以从对称的两个光圈刻度上找到大致的景深范围,一个表示景深的最近点,另一个表示景深的最远点。在两点距离内的被摄景物,都会是比较清晰的。一些120照相机的景深表位于照相机的调焦旋钮上,通过一条“U”字形的线条指出景深范围。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利用景深来拍出有特色的照片?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常常习惯于选用标准镜头,开到中级光圈(f/8左右),拍摄3米~5米距离的人或景物。这样的照片景深适中,也比较接近人眼平时的观察习惯。但这样的照片较为普遍而缺少个性,有经验的摄影师更喜欢从两个极端(或是大景深,或是小景深)中去寻求画面的独特魅力。

  如果在拍摄时有意识地收小光圈,并选用广角镜头,那么,从近处一直到无限远的物体,都会相当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主体与周围的环境形成有机的联系,这在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中用得比较广泛。大景深可以展现田园的开阔、山河的气势以及建筑物的第一处细节。大景深还特别适合于旅游纪念照的拍摄,使人物和身后的景物都非常清晰,真正起到了留影的作用。

小景深的效果

  取得大景深并不难,但是仅满足于所有的影像都清晰,却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自然界的景物丰富繁杂,在拍摄时常常无法避开一些杂乱的景物,如果让这些景物与主体一样清晰突出,势必会干扰主体。这时学会利用小景深突出主体和相关景物,并虚化一些景物,你的照片就会更富有个性。



  获得小景深的主要方法是开大光圈,并向你所要突出的主体仔细对焦,让其他无关紧要或是杂乱的物体变得模糊而不可辨认,只作为一种抽象的形式空间来陪衬主体。

  在实际拍摄中,可以将焦点对在前景的主体上,让模糊的远景在画面上产生空间透视感,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对主体的干扰作用。有时,杂乱的远景在虚化之后会形成某种质感效果,使画面变得更耐人咀嚼。你也可以将焦点对在中景的主体上,让前景和背景同时模糊,形成对主体的一种明确的视线引导作用。

  获得小景深的第三种方法是让前景虚化,它会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现代摄影家很讲究前景的虚化作用,它所形成的心理效应是突出了摄影的回眸一瞥的真实性和偶然性,使人们相信摄影者是从现场的真实情景中抓拍的,而不是有意的摆布。

  通过模糊、朦胧、虚幻的前景来烘托或反衬清晰的主体,不仅会使画面显得简洁、明快、干净,而且小景深中局部的虚,还可以给观赏者以丰富的想象余地,使画面更加含蓄,魅力无穷。
地板
发表于 2012-9-6 08:52:30 | 只看该作者
行,有意义,我顶 谢谢您了











唐门高手在异世
5200小说
板凳
发表于 2012-9-2 18:45: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好好学习了
沙发
发表于 2012-9-2 11:15:2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到这么有内涵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9 02:25 , Processed in 0.016426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