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王立军陪同时任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考察重庆市公安局
从辽宁到重庆的近二十八年从警时间里,凭借三套王氏刀法,王立军一路过关斩将建功立业。除却其性格与行事风格外,又是哪些力量把王立军推上了神坛?
原标题:王立军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最知名的警察
53岁的王立军毫无疑问是中国最知名的警察。
从1984年的最基层警员开始,直到2012年2月2日被免去警职,28年间,他历任派出所长,刑警队长,县市级、地级市、直辖市公安局长,一直到扛上地方警察所能达到的最高警衔:副总警监。
他曾经权倾一时,有过众多显赫的头衔:重庆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兼局长,重庆武警总队第一政委,分管政法维稳的副市长。却又在一夕之间沦为阶下囚。
他曾被媒体和网民奉为打黑英雄,中国十大杰出民警,“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人民卫士、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2010当代中国十大杰出人物,却动辄劳教监听,涉嫌刑讯逼供,崇拜戴笠、胡佛和普京,并毫无悬念地“和数名女性发生和保持不正当关系”。
他号称法医专家,身兼真真假假多个硕士博士EMBA学位,29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授博导研究员等,一百多项专利。却又被指外号两个合不拢:“嘴巴合不拢,解剖的尸体合不拢。”他的身边人指证他不懂英语,不会上网。即使是网络上的新闻也必须打印成纸质件。
他口才出众,即席讲话感染力极强。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书法作品所在多有。他经历传奇,号称唯一活着的公安一级英模,被黑社会500万悬赏项上人头的打黑英雄,到西西里岛和黑社会分子谈判过的打黑专家,和执行死刑前的要犯如刘涌、文强等唯一有过秘密谈话的人。但被他打掉的所谓黑社会团伙,却屡屡鸣冤叫屈甚至已经平反昭雪。
他至少有四个名字。一个是众所周知的“王立军”;一个是带着神秘色彩的“乌恩”,暗指他简历里的蒙古族血统;第三个是极少有人知晓的笔名:莅銞(即立军的谐音),这个用字生僻的名字多出现在《警察文化沙龙》、《视界》等内部报纸、画册、书籍、贺年卡、明信片等总策划总编辑的位置上,显示他的文化修养;第四个名字则是雅好书法的他在留言时喜欢用的“龙山书人”。龙山,即龙首山,是他发迹的故乡、“大城市”铁岭的一座名山。似是巧合,他离开铁岭后任职的地方也各有一座山:锦州是闾山,重庆是歌乐山。调任重庆时一篇讲话稿里,他曾写道“异地风情不同处,竟把歌乐当闾山”。
在重庆成为他不受制约的大舞台之前,铁岭是他的小学,锦州是他的中学,从铁岭到锦州的二十四年间,他完成了内功外功的修炼,而履职三年零八个月的重庆,则成了他把辽宁经验搬来、放大并恣意驰骋的大学。
王氏刀法
从辽宁到重庆的近二十八年从警时间里,王立军一路过关斩将建功立业的江湖秘诀,是三套王氏刀法:打黑、治警和包装。
打黑是他一生功业的基础。追溯历史,王立军打黑,始于1994年在铁岭的打黑案”,发展于任职铁岭、锦州期间数次抽调到外地打黑的“灭火队”经历,最终于2008年调任重庆后,获得了登峰造极的大发展。纵观这些打黑过程,王立军式打黑的秘诀,在于以下几个要素:全民动员的运动式打黑,一插到底的专案组模式,异地用警和武警介入,异地关押和刑讯逼供。在《从铁岭到锦州》、《打黑真相》这两篇中,读者将看到《南都周刊》记者对王立军打黑史的忠实溯源。
王式打黑,刀锋所向,人挡杀人,佛挡杀佛。2009重庆打黑高峰时期,三百多个专案组按ABC三类分级管理,云集黄龙路555号,以091等十六个重点专案组为先导,主控了从文强到李庄的所有大案要案。当其时也,安徽、山西、广西等外地警方纷纷组团前往重庆学习取经。而王氏打黑的套路,也伴随着王立军盛极一时的荣光,不再局限于重庆。
对外是打黑,对内则是治警。
作为名声在外的“个性化”官员,王立军习惯对传统的警队体制展开雷霆般的冲击。在辽宁,他搞“查摆剖析”,搞责任倒查机制和就地“扒皮”,搞交巡警体制改革(见《从铁岭到锦州》)。到重庆后,这些得到更高强度的放大,一律先就地免职的全员竞聘机制给重庆警界带来的冲击之大,超出想象。《王立军辞典》一文中收录的“胜在起点,败在终点”,“不要潜规则,要元规则”等王立军语录,即是彼时情况的生动写照。
完成基本人事洗牌后,警营文化沙龙成为王立军文化治警的重要平台。而大规模招聘研究生以提升警队学历水准,也是文化治警的重要内容。王言必称文化承载力,“文化承载力决定警务生产力。”另一方面,以号称建设亚洲最大警局为口号的“警务大跃进”,斥资数百亿的近三十个大工程,以及“警察人民公社”,也自此拉开序幕。
市局政治部和纪委两个部门成为他的两大抓手,即所谓“双轮驱动”,前者掌握帽子,后者掌握棍子。问责一出,闻之色变。而对各项专报的批示以及市局警令部专项督办,对他写的、说的一一对照落实,一律发放督办书,则成为他的主要治理工具。王立军精力过人,平均每天要批示一百多个文件,对文件的内容和形式要求极高,对纸张,质地,抬头,格式,字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都会成为打回重写的理由。
短短三年间,多管齐下,通过一次又一次严酷整风,王立军在重庆警界树立了说一不二的权威,警员们称他是货真价实的“王”,就是王法,一些高级警官称去见他也是“上朝去”。《治警》一篇中,对此有生动记录。
包装是他的第三条路径依赖。
辽宁时期的王立军,就深谙包装之道。他个性中的演艺人格和略显夸张的行事风格,本就容易成为媒体猎奇的焦点。从早期持枪跃马的小马哥形象,到中期荧屏上亲自演绎的英雄热泪,再到重庆时期的偶露峥嵘,这些王立军极为重视的塑形工程兵分两路,外宣倚重本地媒体和关系媒体的定向报道,内宣则地毯式覆盖警界公安内网,以及呈送他一个人的专报、快报等,收效奇快。而他的文宣团队,私下自嘲每天都在办一份《顺天时报》,搜罗网络声音以塞上听。《化妆师王立军》一文,对此有条分缕析的记录。
打黑后期筹办的重庆打黑展,利用内外宣之间的政策缝隙,吸引了国内外数以万计的重要客人前往,成为重庆三年间最为重要的外宣平台。一时之间,上午听书记市长介绍“五个重庆”,下午到重庆市局看打黑展,晚上到大会堂唱红歌,成为“重庆一日游”的必备三部曲。
刻意筹建的女子交巡警特勤支队和遍布全重庆的近500座交巡警平台,是对外集中展示的两个重要平台,也是不惜血本的形象工程,在赢取眼球方面,为王立军立下了可与打黑展媲美的汗马功劳。
他对形式感的要求,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警车摩托车直升机,钢盔闪亮警灯闪烁,人海战术的大场面,整齐划一的画面感,覆盖了从抓文强到抓李庄到春节团拜会的所有重大场景。他违反警务条例,为女子交巡警修改警服和警车样式。重庆市公安局的底楼车库,也依据他的审美趣味,被改造成了类似华西村文化快餐的全球警察博览。
而最突出的形式感,则是他对学历与学位的迷恋。一个只拥有初中学历的转业军人,在通过自考与成教获取了中专与大专文凭后,在十余年时间里,通过在某校学习、进修、开会,或洽谈合作后,通常会在该校担任教职的“王立军定律”,相继获得了数十所大学荣誉教职,成为世界级刑侦与法医专家。王立军的学历技术与官位级别的平行发展路线,既是当下官场与学界联姻的典型道路,也打上了充满个人化色彩的王立军烙印。《学者王立军》一文,详尽描述了“王立军定律”以及王立军式的学术道路。
2008年,从辽宁转战重庆的王立军,挟三套王氏刀法南下,开始了在重庆浓墨重彩的三年,在重庆,他三年之内连升四级,其实际权力,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也是没有监督,无法制约,无人敢当其锋的三年。在2011年5月升任副市长后,若非尼尔伍德案这个小概率事件,已经没有多少人怀疑摆在他前面的就是一条金光大道了。
但即便是在仕途最顺利的时候,王立军自己也未必永葆乐观。在东北打黑时,他感叹自己就如领导嘴里的口香糖,随时可能被抛弃。重庆三年的腥风血雨,让他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被迫害妄想症的产生,会进而转化成为对更高位置更大权力的渴求。
如果说2009年底的李庄案是重庆形势的分水岭,那么2011年底的尼尔伍德案则成为王立军命运的分水岭。此后,因该案引发的罅隙,王立军与曾强力支持他的市委领导关系陷入僵局,被免去警权四天之后的2月6日,王出走成都美领馆,以和他行事风格高度吻合的“惊天动地爆炸性事件”的方式,亲自落下了王立军时代的帷幕。一桩预先张扬的谋杀案,是如何引发末路逃亡,最终让重庆形势急转直下的?此中缘由,可细看《东窗事发》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