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国] 奥朗德政府推进“就近入学”方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09:2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欧洲时报编译报道】今年4月11日,法国教育部发布通函,宣告将对上届政府有关“放宽就近入学规定”的方针进行调整。法国于1963年开始确定 “就近入学”原则,然而,历经了半个世纪,这一原则始终未能构成全民共识。究竟应该强制街区就近读书,还是容许各家自由择校,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政府方针则时松时紧,不断在教育界掀起阵阵波澜。

“就近入学”原则之争

“就近入学”原则是上世纪60年代由教育部长福歇在戴高乐总统支持下制定的,依照按居住地点划定的“分区就学图”(la carte scolaire),要求青少年就近上学,所有的公立学校和与政府签约接受资助的私立学校,一律不允许接受跨地区报名。该政策的本意是协调生员分布,平衡各地的教育力量。二十年以后,希拉克以教育 “须贯彻自由原则,保障高质量”为名,提出对就近入学“有限松绑”,调整执行过程中的限制分寸,允许“特殊情况特殊照顾”。闸门一松,80年代起寻求“特准”(la dérogation)的家庭如潮汹涌,逐渐形成精英名校应接不暇,普通学校生员流失,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平衡出现两极分化。

为了让孩子上好个学校,避开名声较差的学校,家长们或找关系走后门、或设法开具特殊证明,有的甚至弄虚作假,或不惜血本干脆举家搬迁到心仪学校街区,可怜天下父母心,家家都期望把子女培养成精英。自此,以“缩小社会差距,让人人都受教育,能发展”为信念的一派与“个人奋斗光荣,反对侵犯自由选择权利”的另一派唇枪舌剑,争论不息,斗争再无休止。最近的一次大动作是2007年, 教育部长达各斯落实萨科齐竞选总统时的允诺,上任伊始便进行改革,立即放宽“就近入学”限制,加大特许幅度,并打算过几年便完成彻底取消“分区就学图”的变革。2012年社会党夺得政权打破了这一如意算盘,新任教育部长贝荣遵循社会党早在2010年春明确表达的立场,日前宣布将“控制过头行为”,对具体政策进行收缩性调整。

审批方针被调整

国民教育部新精神未出台前,凡想进入自选初级和高级中学,提出“跨区报名特别准许”(demande de dérogation scolaire)申请者,应该符合依次序决定优先的以下一条或几条标准:

①学生患有残疾,持有“权利与自治委员会”(commission des droits et de l'autonomie)证明,②学生患有重症病,治疗单位位于该校附近,③申请者为成绩特优生、④申请人家境清贫为奖学金生、⑤学生有“特殊学科” 要求(un parcours scolaire particulier),例如早在小学已学一偏门外国语、古老语言或特殊地方语言,或已修有音乐、舞蹈、戏剧和体育课程,需要在双语学校或跨区学校继续学习。⑥申请者已有一个兄弟或姐妹在该跨区学校读书、⑦学生居住地近在咫尺与跨区学校毗邻。

不过,已具备条件的申请者是否能遂愿入校,还要根据所申请学校接纳能力而定。

教育部本次通函列举的一项重大新规定是,原列于第5位,有可能获得跨区特批的“特殊学科”,今后在审批中作为第末位条件考虑。其他6项条件和先后照顾次序不变。不言而喻,这仅仅是改革第一步,政府的决心很大,最终目标将是“坚决执行就近入学原则”。

为什么需要改革

2007年,萨科齐许诺要让学校自治,为了让学生家长从此有择校自由,将逐步取消“分区就学图”,甚至打算将同国家有协约的私立学校“重新布局”。3年后,政府的这一“取消”计划演变成了“放宽限制”方针。事实上,萨科齐总统的宏图由于具体学校吸纳能力的限制,最终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初高中的教育形势。相反,如参议院去年6月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它“使原本已处弱势的学校更加被边缘化”,因而这是一项不成功的改革。这也正是审计院2009年底得出的结论。利穆赞大学教授阿耶德则强调指出:许多调查结果“一致显示,受影响最大的是地方上一些已被大众‘弃置’的初级中学,它们日益被孤立,在学生们家庭心目中彻底失去了信誉”。对这次改革,贝荣部长明确表态:“我再次声明,必须要保证社会各阶层混合,学校也一样”,最终目标将是坚决执行就近入学原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28 02:00 , Processed in 0.023318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