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8日,在美国纽约,几名中国留学生参加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 参考消息网3月15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刊登了题为《中国留学生如何学习严酷的人生课程》,文章摘编如下: 当22岁的廉浪鸥(音)回顾她要前往美国留学的决定时,有一个因素显得格外突出:迪士尼频道的电影《歌舞青春》。 廉浪鸥说:“当时,我讨厌中式教育。”她指的是那种高压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歌舞青春》则展现了另一种选择:在一种无忧无虑的氛围中,青春期的学生是独立的,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可以选择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但在她抵达美国后,那种美好的形象变得复杂起来。 目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学习的廉浪鸥说:“来美国前,可以形容我对美国印象的一个词是‘自由’。但在这里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有点了解美国社会了。我对这里的印象从好变坏。” 这在她身上产生了和其他人一样的连锁反应。她说:“很多(中国)学生变得更加爱国了。” 对于留学生来说,廉浪鸥这种最初的着迷和后来的幻灭并不少见,但从未这样严重过。廉浪鸥是正在美国高校学习的35万中国内地学生之一,这一人数是十年前的5倍多。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也同时出现了这种迅速增长。 纽约福德姆大学法学院讲授中国法和政治的教授卡尔·明兹纳说,1979年改革以后的时代风气是,为了国内的发展,中国需要向外界学习。但现在,这一点正在发生变化,“人们对于国外的东西价值几何提出了非常深刻的质疑”。 悉尼科技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教授孙婉宁一直在澳大利亚各大学的中国学生中进行焦点小组研究。她说:“中国留学生对客观性、言论自由、民主价值感到幻灭——这些都是他们最初来这里要学习的东西。” 有关中国留学生态度的研究一直很有限,但已经进行的为数不多的调查呈现出喜忧参半的情况。2016年,一项针对在美国珀杜大学留学的大约1000名中国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自从来到美国后,29%的中国学生对美国的看法变得更加负面,26%的人对美国的看法更加正面,其余的人看法保持不变。 加利福尼亚大学默塞德分校政治学家黄海峰(音)还进行了另一项关于中国大学生希望出国的原因的调查。他发现,出国意愿与对国外社会经济状况的过高估计有明显的相关性。他说:“但是,一旦他们来到西方,他们通常会意识到,这里很多东西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所以,他们会更新自己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