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娱乐] 老外搞不懂:没下雨,中国人为什么还要打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03:4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刚刚过去的夏天,可是把全球不少人直接热成了狗。在中国凡是有阳光照晒的地方,就必定有一群举着遮阳伞的人路过。拿着我的太阳伞,太阳多大都不怕!
中国人到底有多喜欢打太阳伞?
在中国夏天,说一句毫不夸张地话,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看见有打伞的群众!
无论是在大街上
在海边
还是在图书馆
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太阳伞!不仅女生要打伞,连男生也希望找一个伞友。男生的心情请了解一下!
在中国不仅晴天要打伞,阴天也要打伞。因为在中国有这样的一个说法“阴天看不到直射光,不代表没有紫外线。这时候的紫外线反而会比有直射光的时候更加强烈!”
在中国骑电瓶车的时候,也会打伞!
中国小贩在摆摊的时候,也会支起巨大的遮阳伞
不管外国人怎么不理解,反正中国人就有一万个理由打起太阳伞。
中国人对太阳伞的热爱,引起了外国人的疑惑
有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走在大街上,举目望去都是遮阳伞,外国人就很迷惑:没下雨你打什么伞啊?中国的太阳伞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值得他们每天都躲在太阳伞底下?
众所周知,外国人非常喜欢晒太阳,是狂热的晒黑爱好者
连外国的化妆品都是防晒伤,不防晒黑。你就别指望他们能理解为什么大太阳天还要打伞出门了!
有人曾经问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国外打遮阳伞真的会被嘲笑吗?
网友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嘲不嘲笑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你一定会成为众人当中最显眼的那一个。
你在国外的时候鼓起勇气撑起了太阳伞,一定会收获周围人满满的惊诧,搞不好你还会上报纸。
外国人理解不了中国人为什么打伞,归根结底是理解不了亚洲人民对白的执着。
在西方,崇尚小麦色的皮肤,人们觉得一个人皮肤白是很正常的情况,如果你有一身黝黑的皮肤,想必阁下一定富贵逼人。而在中国,皮肤白代表了生活优越,皮肤黑,想必阁下经常搬砖吧。
在中国形容一个女生优质,一般会夸她“白富美”,虽然这是一个近年来才出现的新词,但是在中国偏爱白皮肤的传统已经传承上千年了。在国人眼中,首先你要“白”才能证明你“富”,最终你才是“美”。
对白的追求并不是当代人专有的矫情病,而是深深植根于我们老祖宗的观念中——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农民劳作要受到日晒雨淋,皮肤自然会变得深黑粗糙。而古代的达官贵人,生活环境优越,皮肤自然白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人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潜在的评判标准:皮肤白皙的人出身环境优越,阶层高。而皮肤黝黑的人出身环境差、贫穷。
久而久之,“白”从出身评判演变为审美标准,不仅中国,东亚地区的几位好基友——中日韩泰越等等,也都以白为美。四大邪术:泰国变性术、韩国整容术、日本化妆术还有中国的PS术。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评判标准,所以中国化妆品消费市场,67%的女性表示注重美白功能。
而在西方,以貌取人是很错误地一种行为。在国外,富豪是不会通过名牌服装、豪宅、豪车来彰显自己的财富。在国外对于财富的体现,往往是一些细节方面。比如一身古铜色的皮肤,一副健美的身材,以及一口整齐的白牙。黝黑的皮肤代表了悠闲的假期时光,只有富人才会有充足的假期去享受生活。
白古“相貌平平”,黑古帅气逼人
中国对于美白的追求到底有多疯狂?
想知道中国人现在主流的审美是什么样,就好好地观察一下娱乐圈的当红明星就行。尽观娱乐圈,会发现现在娱乐圈中,一水全是唇红齿白的小鲜肉、小仙女。而在热度刚刚过去的《创造101》中,皮肤黝黑的王菊站在一群“白瘦美”中是格外的显眼突出。
艺人孙坚和王菊在机场的合照
而中国人民在长期与晒黑的斗争过程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十六字方针:阳伞为主,遮肤为辅。严防死守,片肤不露。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捂”。
在这种防晒思想的指导下,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除了普通的防晒工具,遮阳伞、遮阳帽,“脸基尼”外,
还有一些。像花臂袖套,防晒的同时还圆了你做社会大哥的梦。
头戴雨伞,钓鱼防晒两不误。
电瓶车遮阳套装,防晒防水防隔热。
还有终极文艺男必备宁采臣同款防晒工具
总之,为了防晒美白,我们有条件就上,没有条件,我们是创造条件也要上。
最后有个小问题想问大家,明星变黑之后,你还会喜欢她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2 22:51 , Processed in 0.016305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