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 海归美女博士计算机之母去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15:36: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计算机之母去世 当年的她是海归美女博士图)文章来源: 澎湃
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去世,54年前她研制的107机是个传奇

         8月27日,中国计算机之母、著名计算机专家和教育家夏培肃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辞世,享年91岁。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奠基人之一,夏培肃始终坚持中国要做自己的计算机。中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就是在她的主持下完成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8月27日在其官网首页发布了夏培肃院士讣告。   
学成归国后,担当计算机研究拓荒大任

        夏培肃1945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1947年从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赴英国留学,195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当博士后。1951年秋,夏培肃学成回国,任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网络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52年秋开始研究电子数字计算机;1953年至1956年,她先后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和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56年,参与筹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52年,在华罗庚的组织领导下,夏培肃和闵乃大、王传英组成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揭开了我国电子计算机研制的序幕。1956年,夏培肃参与筹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当时,计算所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计算技术的专业人才,夏培肃作为计算机训练班的业务负责人,培养了700多名计算机方面的科技人员,奠定了中国计算机事业的人才基础。在训练班期间,她翻译、编写了《电子计算机原理》一书,将计算机术语意译为中文,这是我国在计算机原理方面的第一本正式讲义,她翻译的这些术语全国一直沿用至今。
  

1947年-1951年,夏培肃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留校做博士后。


1960年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台电子计算机


        中国的计算机研究起步极其艰难,夏培肃所在的“三人”科研小组中,王传英1955年改行去苏联学习原子能,闵乃大1958年去德国定居,只有夏培肃一人坚持到最后。1960年,她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

        在50年代中国有限的科研条件下,107计算机的诞生一直被视为一个传奇。1949年,美国第一台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EDVAC交付美国弹道研究实验室,1951年开始运行,而夏培肃1953年就提出了自主研制与EDVAC规模相当的计算机的设想。1960年,夏培肃的设想成为现实,被命名为107计算机。107机共使用1280只电子管,磁芯存储器的容量为1024字节,平均每秒运算250 次。而美国EDVAC计算机使用了大约6000个真空管和12000个二极管,平均每秒可进行1150次加法运算或者345次乘法运算。

        当时,107计算机安装在位于北京玉泉路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也是我国高等学校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7机有100多个程序,包括检查程序、错误诊断程序、标准程序和其他应用程序等。开始时,用机器语言手编程序,后改为代真码符号程序。中国科技大学以107计算机为基础,编写了计算机原理和程序设计讲义,作为该校计算机专业、力学系、自动化系、地球物理系等的教材。除为教学服务外,107计算机还接受外单位的计算任务,包括潮汐预报计算、原子核反应堆射线能量分布计算、隧道二极管特性计算、爆破波传播计算、自动控制中的最佳控制计算、建筑工程中的震动曲线计算等。当时,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按照107计算机的图纸复制了一台,用于弹道计算。


夏培肃在坚持科研的同时,也培养了很多学生,她始终坚持中国要做自己的计算机。


研究高速阵列处理机服务于石油勘探
      

         夏培肃一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她提出使计算机大幅提高运算速度的最大时间差流水线原理,大大缩短了流水线计算机的时钟周期。她负责研制成功高速阵列处理机150-AP,将150计算机100万次/秒的运算速度提高到1400万次/秒,在国际上受到巨大关注,为我国石油勘探作出重大贡献。她主持功能分布式计算机系统,领导团队研制成功了GF10系列计算机,使该方向后来成为中科院计算所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

        除了科研和教学,夏培肃还创办了中国计算机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计算机学报》和对国外发行的《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并担任主编。她和许孔时等合作,主持编写《英汉计算机辞典》;担任《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副主编等。

        夏培肃1985年获英国赫里奥-瓦特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11年获首届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终身成就奖。她一生强调自主创新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坚持做中国自己的计算机。

学生怀念:她把获奖名额让给了我

        在推动中国自主芯片研究方面,夏培肃也功不可没。2002年9月,中国第一枚通用CPU“龙芯一号”成功发布,终结了中国计算机产业“无芯”的历史。研制龙芯的负责人之一胡伟武博士说,他最想感谢的人是“我的恩师夏培肃先生。我们把这个芯片命名为‘夏50’,是为了纪念夏先生从事计算机事业和从教50周年。”

        8月28日,胡伟武在龙芯官网上发文悼念导师。他回忆说,自己完成博士论文期间,根据夏老师的要求修改了二十多稿,历时8个月。年逾古稀的夏老师,对他这篇论文的学术内容、章节安排,甚至标点符号,都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和修改。胡伟武说,按照国内外学术界的惯例,研究生写的学术论文一般都把导师作为作者之一,“但夏老师却从不允许我这样做,除非论文中确实包括她的实质性贡献。夏老师在成果和荣誉方面也十分谦让。我刚入师门时,夏老师主持的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并行计算机及并行算法’已接近尾声,我只参加了部分扫尾工作,在项目主要完成人员中排名在十几位。该项目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按规定有9人可以获奖。但我却意外地得到了获奖证书,后来我的师兄告诉我,在申报时,夏老师觉得自己具体工作做得较少, 就把自己的获奖名额让给了我。一个项目获了奖,项目的主持人却没有获奖,这恐怕在科技界是罕见的。”

        夏培肃的丈夫杨立铭,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2003年去世。他们育有三子,其中长子因夫妇工作繁忙疏于照顾不幸夭折,其余两子分别在国内、国外从事科研工作。

4.jpg (99.76 KB, 下载次数: 27)

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26 12:09 , Processed in 0.061601 second(s), 23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