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国] 对话法国建筑师 保罗•安德鲁:跨界和连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4:3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保罗·安德鲁:跨界和连接
Léa Chen


如果说有哪个建筑师,在法国和中国享有同样的盛誉,那么这个人非保罗·安德鲁莫属。

巴黎新凯旋门是法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建筑之一,而中国国家大剧院则是北京的新地标。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日本大阪海洋博物馆、英法海底隧道法国终点站,安德鲁的作品遍布不同的国度,融入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令人惊叹的是,保罗·安德鲁还是一名多产的作家和画家,同时还活跃在戏剧艺术领域。在不同的文化和领域之间跨界,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保罗·安德鲁,和您一起走入他的世界。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浦东国际机场

还在青少年时代,安德鲁便体现了非凡的才能。路易大帝高中毕业后,安德鲁被法国两所最著名的精英学校—巴黎综合理工和巴黎高师同时录取。从巴黎综合理工毕业之后,保罗·安德鲁没有立刻投身职场,而是选择了继续学习。他同时就读于法国路桥学院和巴黎美术学院,并均所有所成,正是这些看起来不相关的专业的学习经历,为他今后在科学、建筑与艺术之间自由跨界奠定了基础。

毕业后,安德鲁在巴黎机场集团担任建筑师。1974年,年仅36岁的他便已经成为了集团的首席建筑师和项目总负责人,5年后成为集团的建筑与工程总监。机场是非常特殊的建筑形式,需要具备大量人流快速通过建筑的能力,安德鲁在巴黎机场集团工作的近40年间,设计和参与了全球诸多机场的设计:巴黎戴高乐机场1号航站楼、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阿布扎比机场和开罗机场等等。世界上有50余座机场是他的杰作,每天,不计其数的旅客在他的作品中或启程,或中转,或抵达。可以说,安德鲁的作品“连接”着全世界。

安德鲁曾获得法国荣誉勋章和国家功勋勋章等诸多荣誉,他即是法兰西建筑院院士,也是艺术院院士。2006年,他获得了世界建筑业界最重要的大奖--水晶球奖。保罗•安德鲁在建筑设计上想象力丰富,在文学修养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学作品《沉睡之水》、《最终》、《记忆的群岛》和《房子》等作品中,文字中呈现的诗性气质获得不少好评。

国家大剧院

安德鲁的文学气质也体现在他的建筑风格上,中国大剧院外的一片水域的设计借鉴了北京护城河的理念,不仅使建筑物成为了美丽的小岛,也使得整个区域充满生气。大剧院的建筑本身蕴含着“阴”和“阳”的构图和哲学理念,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融入了北京城的中心。如果中国大剧院象征着“太极”,那么浦东机场的顶部则像展开的翅膀,而广东体育中心好似三颗珠贝,融入白云山的自然环境中。

孔子学院:您的第一次中国之旅是什么时候?

安德鲁: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厦门有一个修建机场的计划。我们从福州出发,穿过了乡村来到厦门,最终我们没有得到这个项目。当时中国很少有外国人。后来,我为巴黎机场工作期间,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建立了联系, 10名中国实习生来到巴黎,与我们一起工作了一年。

孔子学院:您如何理解中国人对“空间”的概念?

安德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建筑史的国家,非常注重空间的规划。以北京为例,既有紫禁城这样的大面积规划空间,也有着传统的街区—如“胡同”这样的空间。20世纪初,有一些国际化的建筑物在中国落户,这些建筑物经常是由美国培养的设计师创作的。后来,中国的建筑发展有所停滞,直到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建筑越来越引人注目,有些很有创意。

孔子学院:您在中国的系列建筑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哪一件?

安德鲁:当然是北京的中国大剧院。因为它坐落在中国政治中心的“心脏”位置,它展示了中国重视文化和艺术的意愿。选择一名外国建筑师设计这座建筑,也是也有象征意义的,此举非常有勇气。一开始,大家对这件作品还心有疑虑,如今这个建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形象,每天都有很多观光者,有的甚至不是来看节目,而是专门来参观建筑本身的,人均2000多名的参观者,使得这里成为了真正的文化区。这也是我所期待的:建筑融入日常生活。




孔子学院:中国的城市化建设高速发展,不是所有的建设都是令人满意的。您是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安德鲁:确实如此。今天中国有着住房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太多时候,因为建筑师太希望做一个“符号化”的建筑来表现,而忽略了和周边景观的融合。中国发展了很多新的城市或者城市的新区,这在别处是不多见的机会,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有时会忽略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风格。将建筑融入环境是完全必要的,这需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商业气息,更多的创意,少一点“突出自我”。我认为中国人现在理解了这一点。

安德鲁出版的文学作品

Enfin
Par Paul Andreu
Editions Gallimard,
collection blanche
2014

Archi-mémoires
Entre l’art et lascience,
la création
Par Paul Andreu
Editions Odile Jacob
2013

Y avait-il desoiseaux ?
par Paul Andreu
Editions Fata Morgana, 2011

Lettre à un jeunearchitecte
par Paul Andreu
Editions Fata Morgana, 2011

Les Eaux Dormantes
par Paul Andreu
Editions Les impressions nouvelles, 2010.

La Maison
par Paul Andreu
Editions Stock, 2009.

L’Archipel  
de la mémoire
par Paul Andreu
Editions Léo Scheer,
2004


保罗·安德鲁建筑回忆录



作者: (法) 保罗·安德鲁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周冉缪伶超王笑月
出版年: 2014-11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648835
( 少于10人评价 )
推荐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讲述的是建筑的创造。世界著名的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同时作为一位作家,撰写了自己首部亲自执笔的建筑回忆录。
回忆了他在法国、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设计和建造的建筑,从巴黎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一直到中国国家大剧院,前者他为之工作了超过三十年,后者他花费了十年。书中还回忆了安德鲁工作的环境,遇到的人,他的思考和希望,以及在创造中碰到的种种困惑。
整本书没有章节标题,全书仿佛保罗•安德鲁与您促膝长谈。全书围绕着几个主题:
◆建筑是什么?
◆建筑与其他艺术形式、与科学、与经济、与文学有着什么关系?
◆一个建筑师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建筑师的信仰、发现、幸福,还有建筑师遭遇到的失败会有哪些呢?
◆从事建筑必须秉承怎样的戒律,有着怎样的道德?
◆对于建筑的使用者、对于未来身处其中的人应该怀有怎样的尊重?
◆如何挑战既往的模式和过度开发的现状?
在当今这样一个城市发展、城市交通和文化迅速扩张带来建筑狂欢的时代,这些问题从来没有如此尖锐地提出过。通过讲述自己的经验,在法国、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安德鲁先生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
本书有大量设计草图穿插在文字中,与文字结合在一起,保罗•安德鲁与所有人,与建筑师,与年轻建筑师,与非专业人士展开了一场场精彩的对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14 02:39 , Processed in 0.014666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