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与思考] 徐康宁:有没有坏的市场经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3:5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邓小平曾经说过,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他还曾经说过,市场经济不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大意如此)。      伟人的话无疑是正确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走的道路也基本是按照伟人所确定的方针。
      不过,如果发挥一点学究气的话,如果对市场经济作进一步引申的话,是否会有其他的答案?例如,有没有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之分?或者说,存不存在着坏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而这种资源配置的作用是通过价格来引导的,即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人们之所以选择市场经济,是因为价格通过自身的信号调节,经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把资源配置到应该配置的地方,最终促进效率的提高,增进社会的福利。但是,如果现实中价格机制的调节不是起到这样的效果,并没有促进效率的提高,增近社会的福利,那还是不是好的市场经济?
      经历过市场化社会转型的中国人,不要说经济学家,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看出身边价格机制逆向引导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已经不可以用“个别”、“局部”来敷衍了。
      明明是国内生产的家具,打上一个意大利的牌子,再把它运到靠近海港的出口保税区,再“进口”到国内来,价格就可以贵上十倍以上,如果不经媒体曝光,这样的事例是可以写进财富英雄案例的(“达芬奇”家具)。市场经济应该把更多的要素(包括资金)流向优质或优等的生产领域,但“达芬奇”家具的事例表明,现实中并非如此,更多的要素流向了劣质、劣等的生产领域。除此之外,还有“问题奶粉”、“瘦肉精”、“倒塌楼房”等等。
      如果还有人说不能以个别案例以偏概全的话,那再看一看现实中具有普遍性的市场定价规则或定价游戏。
      稍有购物经验的人都知道,现实中大概有两类市场占统治地位。一类是价格事先不确定的市场,即消费者事先并不知道最后成交的价格是多少,当然更不知道商家的成本和利润是多少,一切取决于买卖双方的砍价能力(现在连有的医院做手术都可以砍价,医院为了多做手术,可以给部分病人让利);还有一类市场明码实价,价格标的一清二楚,没有丝毫弹性。
      先来看第一类的市场。
      有的消费者进入这种市场是一种愉悦,会立刻兴奋起来,因为可以大展砍价功夫,但更多的消费者是一种痛苦,尤其是不会骗人的消费者。一件商品,明明合适的价格是100元,卖主却要标价500元,然后等着买主来砍价,双方随机进入一场斗智斗勇的过程,其间还免不了相互欺骗、讥讽的环节。虽然有少数的消费者乘兴而归,但多数还是以卖主胜利而告终。
      这是一种典型的坏的市场经济。坏在三处。第一,让双方都学会欺骗。不仅卖主在欺骗买主,精明的买主也在欺骗卖主,佯装在其他地方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东西(当然是卖主欺骗在先)。第二,双方都要承受心理压力,为商品买卖付出金钱以外的成本。自然买主承受的压力更大,担心买到假货。第三,由于买主有心理压力,降低购买欲望,抑制了消费;买方欲擒故纵,错过销售时机,降低了销售的速度;总之,市场的效率被人为地降低了。此处还不考虑商品假冒伪劣问题的因素。
      再来看第二类市场。
      这类市场往往为高档或表面上为高档的市场,消费者一般不用担心假货,也不要去承受砍价的心理压力,但常常货真价却不实。许多地方明码标价,但标的却是高价。我曾经在香港的会展中心喝过咖啡,一杯40港币,还在意大利罗马繁华街头喝过可以续杯的咖啡,标价只有2欧元,但也在上海为等英国签证而无奈地在旁边的上海商城(一个综合商业楼宇)喝过咖啡,价格标得很清楚:一杯90元人民币,不能续杯。据说上海金贸大厦里还有标价200元一杯的咖啡。不用说,这也是典型的坏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本来是自由竞争的经济,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人们的信息搜寻成本会大大降低,从而生产、销售、消费的效率得以提高。但现在的情况是,市场是自由的,竞争也是比较充分的,但人们的信息搜寻成本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很多。任何一个人,到市场上去买房,请人来给房子装修,以及到医院去看病,如果事先不下足功夫,一定会吃大亏的。
      再说一种坏的市场经济的情况。
      在好的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凭借“货币选票”,去给商品和企业“投票”,未得票的自然被淘汰,市场上留下的应该是好的企业和好的商品。理论上如此,实际上也大致如此(虽然实际与理论有点距离)。所以,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消费者可以选择来自世界各种美好的商品。例如,美国消费者可以凭货币去选择英国的西服、意大利的皮包、泰国的大米、菲律宾的水果,还有美国的苹果手机。中国也是市场经济,消费者手中持有的也是货币选票,但选择范围大大缩小(此处暂且不论),即便拥有选择权,付出的货币选票也比美国消费者多得多(此处也暂且不论),重要的是,消费者用货币选票换来的不是优质商品,因为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优质商品。
      我用雨伞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因为我曾经在一次海峡两岸学术论坛上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来自大陆的、台湾的许多学者听完我的发言后都认同我的观点。
      每个人在中国内地都有雨天打伞的经验,包括每一位读者朋友。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或经提醒有这样的体会:在市场上能买到的雨伞几乎都是劣质货,实在不经打,用几次就坏了,质量太差。而且,还没有消费者抱怨这一点,因为这样的雨伞实在太便宜了,十几块钱一把,用坏了再买一把新的。于是乎,市场上全是这种简便的劣质雨伞,想买一把好的雨伞都不知道该到何处。于是乎,中国的厂家始终在生产这种劣质雨伞,消费者始终在使用这种劣质雨伞,既降低了福利水准,又浪费了资源,这是不是坏的市场经济?(可以把雨伞的例子延伸到其他市场,仍具有相当普遍性)。
      中国的厂家并非真的不会生产好的雨伞。我曾经在英国花15英镑买过一把雨伞,并带回国内,同行人见我不买奢侈品买雨伞十分不解,但在国内雨天使用时,周围人见到都加赞赏,称从未见到质量这样好的雨伞。其实,这把雨伞还真的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只不过不是国内品牌,是由英国的企业在中国代工生产的,使用的是英国的专利和技术标准。偶尔见到国内市场上质量较高的雨伞(由于有英国买伞的经历,所以有时对伞的市场比较留意),几乎都是出口转内销的。
      雨伞的例子证明,我们的市场经济不仅没有培育出合格的生产者,而且没有培养出合格的消费者,因为大家都有图便宜而始终使用低质商品的习惯。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坏的市场经济?
      我们的市场经济,以GDP的规模与增速来衡量,无疑是高效的,但用净福利来衡量,如扣除因忍受低质商品和低质服务以及非金钱成本上升而引致的福利的丧失,就要大大打一个折扣。
      本文还仅仅是从生产和消费领域讨论市场经济净福利的损失,尚未涉及分配领域和其他社会经济问题。如果联系分配不公、权贵市场主义、决策失灵、政绩工程、市场短期化行为等诸多社会之弊,坏的市场经济一面就更加突出。
      为什么会有坏的市场经济?为什么我们也是尊重市场,尊重价格机制,但结果和人家的市场经济有很大不同?
      作为一篇短文,本文只想说明,市场经济有好坏之分,现实中有大量坏的市场经济的一面,不打算再花更长的篇幅去讨论为什么会有坏的市场经济存在,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来讨论这个问题。笔者只是在脑海中粗粗“滤”过这个问题,可能有几个思考点,此处简单写下,作为文章的结束语:可能有历史的因素,市场经济来得有点匆忙急促,缺少积淀;可能有制度设计的因素,因为我们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可能有文化缺失的因素,搞市场经济的国家多半都有人本主义的文化背景,而我们没有;还有可能我们的市场经济主体本来就与众不同,是属于民族劣根性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23 01:03 , Processed in 0.020711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