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年到1989年,发生了著名的中越边境老山轮战。解放军先后抽调多个军区的精锐部队,轮流到老山地区参加坚守防御作战,守卫祖国神圣领土,打击来犯的侵略者。众所周知,老山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群山连绵,坡陡谷深,丛林密布,河溪纵横,道路稀少,雨多雾大,气候炎热,蛇虫出没,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从古至今,这样的地区都不适于军事行动,对作战的影响非常大。这里就提出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老山这样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作战,解放军将士是怎样生活的,都吃什么、喝什么呢? 与1979的对越自卫还击战相比,老山轮战的后勤供给情况已经改善了很多。主要是因为战区面积小且集中,正面和纵深有限,运输线短,也没有路线较长的敌后穿插任务,因此后勤保障相对容易一些。不过由于老山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我军需要坚守的前沿高地海拔普遍较高,非常陡峭,上下困难,实际路线要比直线距离长上几倍。附近道路极少,不能通车,且受越军火力控制。后方要向前沿阵地输送补给,物资多了只能靠骡马运输,物资少了就要人背肩扛,对运输人力的需求非常大。经常背东西上山要走十几里到几十里,而从阵地上运下一名伤员需要7、8个人用十多个小时,这种任务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既要远途爬上爬下高山险坡,又要冒险闯过越军的火力封锁线,担负运输任务的军工(当时抽调建制部队担负运输任务,有别于民工,故谓军工)吃大苦,受大累,还时刻面临流血牺牲的威胁,表现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老山骆驼”。 为了维持作战部队有充足的热量和营养,上级作出规定,要保障一线人员每天有两顿热餐吃,主食足够,副食定量(供给标准是每天二两肉、三两疏菜、四两水果,不足的部分由罐头代替),日摄取热量为3567-4858卡。因此,后勤部门把粮食蔬菜等用骡马运到二线阵地,炊事人员做好热餐,再和军工一起人背肩扛送上前沿阵地,每日在敌人火力监视下来回往返几十里,既流汗又流血。即便如此,到了气候恶劣与越军火力封锁严密的时候,还是不能按时把热餐送上阵地。这时候,一线部队通常要靠储备的军用食品来维持体力。主打品为老两样,一是761压缩干粮,久负盛名,从1979年一直吃到老山轮战,口感两极分化;二就是罐头,像什么红烧猪肉、红烧牛肉、午餐肉、五香鱼、酸辣菜、烧豆腐、糖水菠萝、糖水桔子等罐头,都是指战员非常熟悉的品种。饼干和罐头,吃几顿或几天可以,要是总吃换谁也受不了,特别很多连队常常要几个月守在阵地上,靠这种军品冷食度日实在是勉为其难。为了缓解这个矛盾,上级允许一线部队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可以自己生火做饭,因此配发了燃料、锅具、米面干菜和易贮存的袋装食品等。这样,也才有了阵地上官兵们煮饺子、下面条、做肉汤的照片存世。 有吃的没水喝也不行。别看老山地区河溪遍布,长年潮湿多雨,可真要吃上干净的淡水也不是容易的事。第一是山高,受越军火力封锁,送水上山和下山取水都很困难,指战员和军工来回往返,耗时疲惫,时有牺牲。二是在自然界也不是什么水都能取,有些溪流中含矿物质多,长期食用会引发多种疾病。三是雨水可以贮存,但在高温下环境下时间不能长了,否则就会发臭。四是可以铺输水管道上山,但工程量太大,还要通过敌人火力封锁区,非短期所能完成。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阵地上的用水都非常宝贵,通常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分半斤水,最好的时候也不过一斤水左右。这些水主要是保障饮用,其他洗脸、刷牙、漱口什么的就只能因陋就简了。好在阵地上常常下雨,至少洗个澡什么的还不是特别难。这样时间长了,由于身体内缺乏水分,很多官兵就患上了尿道结石,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有一次一位师长上前沿阵地检查战备,穿林爬山渴得够呛,但看到战士们因为缺水而困难到这种情况,心中感动而酸楚,硬是忍着一滴水没喝,渴着下山回到指挥所。 老山轮战,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更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战争。解放军广大官兵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英勇奋战,无私奉献,忠诚使命,卫国戍边,书写了“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不朽篇章,值得后来人永远追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