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话新闻] 周益军开讲毛瓷背后的故事 红色官窑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5 03:0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
  在英文的表达中,“China”是中国,还有一个意思是陶瓷。由此可见,陶瓷已经成为中国千百年来对外形象的代表。我们可以从无数流传至今的陶瓷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程,看到中国人婉约深沉、纯朴自然而又慷慨激昂、豪迈大气的情怀。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从物质生活到意识形态,陶瓷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关系,中国人对陶瓷也有着特殊的感情。
  醴陵是一座自古就充满现代气息的南方城市,也是我国著名的瓷城,自古就有天下名瓷,出醴陵之美称。釉下五彩是醴陵陶瓷的特色“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是醴陵陶瓷在清代赢得的良好评价。建国之后,醴陵陶瓷更是受到青睐,成为为毛泽东烧制瓷器的“官窑”。
  那么,到底醴陵陶瓷又为什么叫做红色官窑?什么叫做毛瓷?它与其他地方的陶瓷有什么不一样,釉下五彩到底是什么样的技艺手法呢?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周益军揭秘了许多毛瓷背后的故事。

  “怪”鱼盆是为了照顾毛泽东的生活习惯
  毛瓷是指毛泽东主席生前的生活用瓷。当然,这个“生活用瓷”也包括他身后的用瓷,比如说毛泽东纪念堂里面陈设的一些艺术陶瓷和陈设瓷。陶瓷的来源基本上有三个批次,第一批是1958年毛泽东用的盖杯,我们后来把它叫做胜利杯。1958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派人到醴陵的陶瓷研究所,拿来了一个当时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期用过的桶型杯子,要求陶瓷研究所制作这样一个杯子,但没有说明是毛主席用的。同时要求在样品的基础上加大改矮,加上盖子。
  当时研究所选择了醴陵地区最好的制瓷原料来制作这个瓷器。到了6月份试制的样品就出来了,然后把这个样品送给湖南省委去审查,湖南省委审查以后觉得这个杯符合要求。到了7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制作,一共制作了20个素色的杯,没有图案样式,白色的。
  第二批就是1971年9月为主席制作的一批生活用瓷,这批生活用瓷主要包括菜碗、饭碗、盘子、小碟子,比如说毛泽东主席喜欢吃湖南的腐乳,往往就用小碟装着,还有杯、鱼盘,还有五件套的文具、茶具。按照要求,当时这些盘类、碗都要求加盖,一般老百姓家用的碗很少是加盖的,特别是鱼盘很少加盖。瓷器椭圆形的东西不好做,盖子要吻合难度更大,问起原因,工作人员说,主席因为用餐时间很不正常,有时候饭做好以后他顾不上吃,菜又凉了,热了几次以后他还没有来吃。所以,工作人员就想一个主意,把碗都加盖,让它保温,这样就不会凉,这是一个特殊的要求,所以,这个造型就是这样来的。我们后来看这个鱼盘怪怪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原因。

  毛瓷的珍贵原料现在已消失
  毛瓷包括纪念堂里面的用瓷,都用了我们湖南特有的一种原料,叫做球泥。球泥分为两种,一种是大球泥,一种是小球泥,这个球泥产生于湖南溆浦县叫做黄毛园乡的地方。这个矿不像我们广东的原矿面积很大,球泥矿是鸡窝矿,它不是满山遍地到处都是,它是一窝一窝的。这个原料现在已经没有了,在计划经济年代,制作毛瓷和国家礼品瓷都要通过湖南省计划委员会下指标。球泥非常珍贵,挖出来的时候就是一个一个球,然后把这个泥打开,里面有一个黑色的壳,把这个壳掏掉,把它加工以后就可以了。
  其次是精湛的制瓷技艺。制毛瓷的人员是千挑万选的。大家知道,在那个年代首先第一政治要合格,那个要求很严,很具体的,比如说你家里的成分怎样,历史上有没有不良记载,或者亲戚朋友有没有不良的记载,这些都是审查条件之列。
  第二,工艺控制上非常严格。比如说泥坯入窑的时候,在入窑之前要用秤去称,一件一件都要称,每一样都要达到这个要求才能入窑烧成。不合格的,重量没有达到这个要求的,都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前一道工序要控制后一道工序的质量,如果前面做得不合格,后一道工序洗水的看出来了就要把它打碎。要经过7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这样控制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并不知道是为毛泽东主席做瓷器,只知道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好。所以,控制得很严。

  半人高的大缸没有任何接口
  纪念堂的大花缸是醴陵窑代表突破性的一次。大花缸在上世纪70年代是一次拉坯成型的。像1米左右高的大缸大多都是接上去的,然后再做成一定高度的大缸。但是纪念堂的缸不能有接口,也就意味着你必须要用一次拉坯成型的方法才能做成,这是一个难题。当时我们采用接力拉坯方式,拉坯师傅一个人在那里拉,然后由两个人抓住他的手臂一块使劲,这样才拉起来。你想想看,要把一团泥拉成40公分高、比较薄的器物,这要费很大的力气。所以,在计划经济的时候给他们特殊补贴,给他们每天加半斤肉、半斤大米补助,这是特殊待遇对待,在那个时候,这是最好的待遇。
  在做的过程当中有很多问题,比如说这个大缸烧了很多次,到快要交货的时候,这个东西还没有出来,总是底下开裂。当时厂长急得很,因为这是一个政治任务。最后,天天白天拉坯干活,晚上大家坐下来分析开会。有一天拉坯师傅听得很不耐烦了,说我看这个原料不是太粗了,而是太细了,还要加粗。后来按照他的说法,把这个原料重新调配,让它粗一些,真的解决了问题,因为泥加粗了之后水分就能很快地排出来。
  除了在技术上有创新之外,在装饰上也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刚才进到题材,是从毛泽东诗词里面选出的。现在虽然过去30多年了,但这些装饰的画面仍然非常优美,很漂亮。无论是从线条,还是从它的装饰形式,包括釉下五彩的装饰技艺,分水的装饰技艺都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虽然这些花卉比较简单,但是它并不呆板。从色彩上,他用了大面积的红色和绿色。虽然红配绿很俗气,但是我们现在看起来,这些红和绿的搭配,造成了对比非常强烈,但是艳而不俗的美感。现在看起来仍然很好看,它单纯而不单调,色彩对比很强烈,给人的印象很深刻。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
  摄影 黄瑞玲


沙发
发表于 2011-12-25 19:31:06 | 只看该作者

18

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9-27 22:26 , Processed in 0.014513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