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服装店里的模特照片,使人联想到一个词:茫然。 在法国,经过一年辛勤打拼的华人商家,面对着欧洲每况愈下的经济形势,回顾这一年的经商历程,他们有着怎样的体会与感受呢? 欧洲时报记者岁末之际走访了巴黎几个华商主要聚集区,感到往日客来货往的商业街如今显得冷清。回顾经济危机越演越烈的一年,华商最多的感受是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同行竞相压价、顾客购买力萎缩、销路越来越窄;翘首2012年,生意是坚守还是收缩、人是走是留?心中不无茫然。展望经济大形势,一场“欧洲大衰退”已经无法避免,欧洲华商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守住“阵地”应对危机,已成为身处“寒冬”中的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及时更新 应对危机 新年将至,巴黎12区圣马丁尼街道显得有些冷清。这里曾是巴黎著名的童装批发市场,但随着华人店铺的不断增多,这里也成为巴黎主要的华人服装批发地之一。 在一家华人童装商铺内,店员忙碌地清点着货品,零零星星的客人时不时向店主询问商品的价格。据店主介绍,这里的客户主要是当地的服装批发商和大型超市。这些批发商从这里订购批发商品,转手再售予法国中小型服装店;而大型超市,例如Carrefour,Cosmo和Cora,则是通过订单的方式订购童装的款式和数量。从2011年华人服装批发行业的整体销售情况来看,欧洲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让不少华商受到影响:营业额的整体跌幅达20%左右。如今,欧洲低迷的经济走势也使当地商家削减订货量。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店主加快了商品款式更新的速度,增加商品的种类,同时也向制造厂商减少了进货量,从而避免“压货”的情况。 作为这家华人商铺的合作商,巴黎一家布料供应商的负责人Iska女士,向记者坦言道,在如今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许多华人商家都选择将设计和制造的工序移至中国。因而,他们对当地的原材料需求降低,这也使法国布料商的订单量骤减。但这家童装商铺的店主也提道,这几年在欧洲打拼的经历也让他慢慢意识到,国内的一些款式的确更能吸引欧洲人的眼球。但由于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有所提高,再加上航空运输价格不菲,将生产链安置在中国也并非易事。 回顾这一年来的经营过程,这位华人店主也认为,“危机”二字中包涵了“风险”和“商机”。在法国经营服装批发的华人商家,经过这些年在欧洲市场的摸爬滚打,已经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虽然市场需求量有所下降,许多华商也纷纷抱怨“如今生意难做”,但仍然应心存希望,迎接2012年挑战。 杀价成风 竞争激烈 巴黎11区作为另一个巴黎重要的华人服装批发市场,一些华人商家也感觉生意一年不如一年。 方先生在11区经营着一家名为“XD’OR的”的服装批发店。这家商铺从意大利进货,客户主要是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零售商。2007年踏入服装批发行业时,方先生已经感觉到行业竞争的残酷性。那时的巴黎,服装批发行业中,除了华人的身影外,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也都在积极寻求增加商铺,扩大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淡去时,欧债危机使整个欧洲经济进入倒退期。这几年,方先生明显地感受到,客户对货品的质量和款式变得越来越谨慎和挑剔;同行竞争之间也变得更为激烈,时不时也会出现“压价”的现象;进货方害怕批发的货品卖不出去,因而出现存货现象。方先生也坦言,在华人服装批发行业出现“压价”的情况比较普遍:进货商一般会在巴黎几个传统的服装批发地,如巴黎3区,10区,11区和奥拜维利埃等地来回走动观察,一些华人商铺因而互相杀价,陷入恶性竞争当中,这也使得一些中小型规模的店铺深受其害。 然而,如今,当越来越多的欧洲制衣加工企业将加工和制造转向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市场的中国时,方先生也谈到转移进货源所带来的困难。四年来,方先生所经营的店铺始终坚持从意大利进货。在他看来,在中国寻求合适的服装制造加工厂也非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对中国市场的考量以及在当地建立起必要的人脉资源,都是行动前不得不考虑的方面。 对于现阶段经济形势下欧洲市场购买力下降,订货量减少的情况,方先生希望能够把现有的生意做好。在身处困境时,方先生也想过像一些华商朋友一样回国投资发展,但考虑到子女的成长环境和教育问题,这个想法始终未得以实施。方先生也表示,无论如何都应该坚持下去,并相信总能在困境中求得一条生存之路。 (欧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