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爸孩妈] 孩子能遗传父母的哪些方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04:2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让我们来看看哪些不会完全遗传给子女?

  据英国《每日邮报》21日报道,英国诺丁汉市女孩凯莉?霍吉森接受剖腹产手术,生下一黑一白的一对双胞胎女婴。凯莉和17岁男友雷米?霍德都是混血儿,专家称,混血儿父母生下“黑白双胞胎”的概率仅有100万分之一。

  据报道,现年19岁的凯莉?霍吉森是英国诺丁汉郡人,她有一个17岁的男友雷米?霍德。2004年夏季一次偷尝禁果后,凯莉发现自己怀上了身孕。她到医学中心进行b超扫描时发现,怀上的竟是一对双胞胎。

  去年4月,凯莉生下了双胞胎女儿。等助产士将婴儿送到凯莉身边时,她才惊讶地发现,两个女婴的皮肤竟然一个黑、一个白。凯莉对记者说:“我发现她们都有漂亮的蓝眼睛,可里米的头发是金色,皮肤是白色;但基恩的头发和皮肤都是黑色。”

  几周过去后,凯莉发现“白孩”里米的皮肤颜色变得更加白嫩,而“黑孩”基恩的肤色却变得更黑,并且里米的眼睛仍是蓝色,可基恩的眼睛已变成了棕褐色。

  尽管以前有过不孕夫妇通过人工授精法生下“黑白双胞胎”的报道,凯莉这样通过自然怀孕生下“黑白双胞胎”的概率只有100万分之一。原来,凯莉和男友雷米都是混血儿,他们各自的母亲都是白人,而他们的父亲则都是黑人。

  遗传智力与后天的教育

  为什么父母非常出色,父母的基因非常出色,而子女却智力平平,反映迟钝。

  相反的,为什么父母十分平常,有的近乎文盲或半文盲(不是因为读不起书,而是像一般人所说的那样是没有书心),可为什么他们的子女却成绩斐然,成为硕士、博士。

  正解想法:智力的发育,遗传是基础,后天的教育及环境是条件,二者都不可忽视。孩子出生后,来自于先天的智力因素已经固定,而这种先天的智力因素能否成为现实,还受到文化背景、周围环境、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人做过调查,发现智商比较高的孩子,约60%~70%出身于有良好家庭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

  因此,有人将智力超常的儿童划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他们本身具备优秀的遗传因素,第二种是智力遗传因素一般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第三种是具有优秀的遗传因素再加上良好的后天教育。所以不难发现,后天教育同样可提高孩子的智力。

  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智力和性格等,有的是受遗传影响,生来就有的,有的是在出生后从周围环境中学习而掌握的。如孩子的心理素质方面,是急躁还是稳定、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怯懦还是勇敢,主要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后天教育很难改变。而孩子的思考力、判断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受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并且通过环境熏陶和教育可掌握智慧性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其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每个家长都应该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提高他们的智力。

  父母对半分的遗传

  肥胖:人的体形有一定的遗传性。比如,我们中的一些人,吃同样的食物,有着同样的运动量,但有些人体形正常,有些人却偏胖或偏瘦。研究认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代谢率,通常代谢率较低的人就容易长胖,这是由于体形遗传因素而决定的。如果父母体形属于容易长胖的那种类型,孩子就容易偏胖。因此,这样的孩子在出生后,喂养上要注意营养平衡,不要吃得过多。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30%。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发胖的机会是50%-60%。另外,也有些说法,认为母亲在孩子体形方面起到的作用较大,也就是说孩子不论性别如何,都比较像母亲。

  秃头:秃头与基因遗传有关已是定论,男性雄性是秃头的成因,最重要的就是因为遗传性的体质。但造物主似乎偏袒女性,如父亲是秃头,遗传给儿子的概率则有50%,而且现在有研究表明,母亲如有女性雄性秃或掉头发严重问题,儿子绝对会秃头。

  青春痘:有些人却倾向某些特定种类的青春痘,这种情况会与其他家庭成员相似。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曾患严重的青春痘,那你比别人更易患青春痘。

  白头发:属于概率较低的隐性遗传,因此不必过分担心父母的少白头,会在孩子的头顶上如法炮制。

  为什么肤色没遗传?

  肤色在遗传时往往不偏不倚,让人别无选择。它总是遵循着“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给孩子打着父母“综合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肤较黑,绝对不会有白嫩肌肤的孩子;如果父母中一个人较黑,一个人较白,那么在胚胎时“平均”后,便给孩子形成一个不黑不白的中性肤色。因此,黄种人生的孩子,一定是黄种人的肤色。一个非洲的留学生找了个肤色偏黑的中国女子,生出的孩子果然皮肤也很黑。

  一对双胞胎皮肤一黑一白,真的是不可思议,那么还有哪些是不能完全遗传的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胆小,不会遗传,却会“传染”

  前苏联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主要借助于皮肤电反应来客观地测量紧张情绪下的男性和女性差异,结果发现,男女在测定数据上的差异并不大,而在情绪表象上的差异很大,女性显得比男性更紧张、更害怕,更忧虑。

  显然,这种表象与数据之间的分化是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相信女性是胆怯的,也允许女性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情绪真相,她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表现自己的情绪,成为女性特有的行为倾向。男性则相反,我们的文化不鼓励甚至否定男性表露自己的情感,理想的男性是不被情绪控制的,富有理性的人,从小到大,男性都受到这种社会教化,即男子汉大丈夫不为情所动,男儿有泪不轻弹。

  这就说明,妈妈胆小是被鼓励的,甚至是被爸爸欣赏的,妈妈毫无顾虑地表现出胆小的样子,经由孩子们的面容、学习和模仿,成为他们行为倾向的一部分,尤其是女孩子们,她们就更乐于同化妈妈的性别特征了。
沙发
发表于 2012-5-9 07:18:0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好好学习经验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23 22:29 , Processed in 0.015674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