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4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近年美国华人小区“炫富”风气愈演愈烈,但也有不少华人固守着“藏富”传统,财不露白,部分人甚至做起葛朗台式的“贫穷富贵人”,家财万贯却拿着低收入福利。也有人不慎露出马脚,被联邦当局处以巨额罚款,荷包大出血。 “来美国20多年,从来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就回台湾,去年终于熬到65岁,拿到红蓝白卡,每年报税的收入刚过满四个社安点数的最低额度”,听起来像是典型低收入人士的林老太太,谁会想到,却是在圣盖博谷西区某市拥有一处六单位公寓楼、每月租金收入7000多元的“包租婆”。 林老太太要求部分房客以现金支付房租,并在银行长期租用保险箱,存放积攒的大批现金,多年来从未引起任何税务或法律问题。不过林老太太去年返回中国台湾看病,行前电汇了6万元现金回台备用。当她病愈一身轻地回到美国,却被国税局官员找上,指林老太太一次性汇出巨额款项,与她历年来报税纪录不符。最终国税局以偷税漏税罪名,对林老太太处以9000多元罚款,让她肉疼至今,逢人便抱怨美国政府已经穷到“鱼过拔鳞,雁过拔毛”境地。 比起林老太太,住在巴沙迪那市一处政府老人公寓的孙老太太“藏富”相对更成功。孙老太太每月全部收入就是800多元社安救济金(SSI),享受加州低收入耆老健保(Medi-Cal),乍看就是一位贫困耆老。但孙老太太身家不可谓不富裕,在原籍地上海拥有四处市区房产和大笔存款,一双孝顺儿女都是收入体面的牙科医师。 今年初,孙老太太返回大陆,动了叶落归根念头,更一次性豪掷数十万人民币买下一块高档“福地”。孙老太太对自己在美国的“贫困”生活十分满意,“什么都有政府管着、养着,省心”,唯一令她觉得美中不足的是“拿SSI不能离开美国超过一个月,回国不能待太久”。 北美华人会计师协会会长施启祥指出,联邦当局对现金交易十分敏感,“银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要求银行须将可疑的金钱流动报告国税局,超过1万元以上现金交易,或短期内大量提取大笔现金汇到海外,银行都有义务报告国税局。国税局会对资金持有人要求重新报税,达到一定选择标准,可能会被审计财产,而且此后三年国税局都会将此人列为查税对象,如被认为恶意逃税,更可能无限期查税。 会计师陈博仁指出,“藏富”者某些消费习惯或大笔投资,与申报的收入水平不符,容易引起国税局查账员“兴趣”。例 如“藏富”保险箱、手头积存大笔现金的华裔民众,生活中往往倾向于多用现金,久而久之,银行账户资金流动较少,就可能被国税局怀疑是否另有生活来源。 有华人将现金收入带回两岸三地储蓄,多年来积累大笔存款,趁美国房市低迷时抄底,等房价回升时售出赚差额。陈博仁指出,美国政府虽然难追查民众海外“藏富”,但有大笔投资需要动用到这笔财富时,只要通过银行系统流入,还是难逃国税局“法眼”。如果资金数额庞大,与民众历年税表信息有明显出入,也会露马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