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温州戏曲,路还很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00:0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07-02 05:11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青年演员的敬



业,点燃了温州戏曲的星星之火。



永嘉昆剧团胡曼曼饰演的扈三娘。



八爪/文 刘伟/摄
新秀在成长
由腾腾——折腾和升腾
“我都快70天没有休息了”,腾腾说。
她说这话的时候,是在6月21日晚,地点是在永嘉县人民大会堂的后台。当晚,永嘉昆剧团精心打造的大戏《金印记》,第一次在家乡父老乡亲面前亮相。演出前,腾腾瞪着大大的眼睛、轻轻地说。后来才知道,她嗓子哑了。
4月初,永昆开排《金印记》,腾腾在剧中演主角之一——苏秦妻子。从此,永昆的演职人员都进入了“魔鬼赛程”。念剧本、粗排、连排、响排、公演……大伙都忙得团团转。腾腾也很忙,简要罗列下她六月的大致演出情况:
8日,乐清剧院内部演出《金印记》;9日同一地点公演,同时接受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吕育忠一行三人现场验收;
13日下午,“新松计划”全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温州分赛区永昆专场,腾腾在《白蛇传·断桥》中饰演白素贞;
20日,永嘉县人民大会堂,《金印记》内部演出;21日,《金印记》公演;
22日,去杭州,参加“新松计划”全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复赛,并进入决赛;26日,再赴杭州,参加决赛;
29日,苏州第五届全国昆剧艺术节开幕。她除了参与《金印记》演出之外,还要饰演折子戏《钗钏记·相约·相骂》中的丫鬟芸香。
时间回到7年前,2005年的夏天。
17岁的山东姑娘由腾腾刚刚戏校毕业,她和12位同学一起南下温州,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来到温州后,先在民营剧团落脚,跑野台、演路头戏,风餐露宿,辛苦异常。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大背景下,2005年6月,永嘉昆剧团恢复建团,是文化部重点保护的七个昆曲艺术团体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县级院团。在民营剧团搭班的同时,由腾腾偶尔也去永嘉昆剧团帮帮忙。2006年和2007年,永昆通过两度面向全国招聘人员,原来只有11人的永嘉昆曲传习所,发展为现今拥有近50人的永嘉昆剧团。剧团基本上恢复了专业艺术团体的演出功能,为重振永昆雄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6月经过考试由腾腾和4位同学一起进入剧团。
进入永昆后,原来学京剧的由腾腾在老艺人和领导、同事的帮助下,进步神速。2007年5月,文化部在杭州举行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由腾腾获“十佳新秀”,永昆选送的另外两位演员冯诚彦和金海雷,分别获得“优秀青年演员”奖。2007年10月30日晚上,永嘉昆剧团排演的《琵琶记》在东南剧院成功演出,这是永昆恢复建团之后,凭借自身力量打造的一部大戏。由腾腾在剧中饰演牛小姐。2009年,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在苏州开幕,《琵琶记》捧回两项大奖。
在永昆的这些年,腾腾学了很多戏:《百花公主》中的方百花、《三请樊梨花》中的樊梨花、《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在永昆这个平台上,腾腾还得到了许多名家的指点。单单排练《金印记》,永昆就请了胡锦芳、刘异龙等多位昆曲名家担任指导老师。他们给演员说戏抠戏、指导身段念白、传授舞台经验。以腾腾为代表的永昆新一代青年演员,正在成长。
薛清——青衣和青黛
认识薛清的时候,她还是个漂亮的未婚女子。她说自己是唱刀马旦的。有武功的女人,厉害。
看过她在《白蛇传》中演白蛇,貌若天仙,温柔贤惠,大美。
后来想看她的戏,看不到了。再次见到她,眉宇中透露出成熟之美,她结婚嫁人,在家相夫教子,许久不见。
6月12日,东南剧院,“新松计划”全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温州分赛区的市瓯剧团专场,又看到了她。已经不是刀马旦了,而是青衣。演的戏,是《昭君出塞》。后台,她的爱人和孩子,都来了。演出结束,女儿在后台,给老妈一个深情的吻。
六月的她,也是忙碌的。市瓯剧团的大戏《东瓯王》,16日和20日分别在台州和杭州演出,杭州的演出结束后,她又留下来参加复赛和决赛阶段的比赛,中间还跑了上海几趟,因为长辈住院,得来回折腾,也是辛苦。
第一次看薛清的《昭君出塞》,还是两年前的温州戏曲演员大赛。看了好几次,排练也看,比赛也看。薛清主演王昭君,张雷雷饰演马童,导演则是国家一级导演、瓯剧团原团长章世杰。这戏很吃功夫,行内素有“唱死昭君、累死王龙、翻死马童”的说法。戏中的主角王昭君和马童都有异常繁重的唱功做功。彼时薛清刚刚产后复出,排练厅的地板上,汗水洒了一地。
中学的时候,学过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不过,学生时代是体会不了这种断肠人的心情,直到看了折子戏《昭君出塞》,多少有点感受。
说来也巧,马致远的名作《汉宫秋》,就是讲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悲剧,主角是汉元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故事流传下来,却是因为王昭君。《汉宫秋》写的是汉元帝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给他人的无奈,但是现在我们在舞台上看不到汉元帝,看到的是昭君远嫁番邦的痛苦。这痛苦,可以从青衣大段的唱腔中体会,也可以从昭君用青黛画的眉毛中窥视一斑。
戏的最高潮出现在昭君和马童来到玉门关,这里是“出塞”的当口,马儿止步不前,昭君问道:“马夫,为何马不前行?”马童回答:“南马思念故土,故而不走。”昭君听闻心惨然,一大段的连唱带做的表演就此开始,令舞台满场生辉:“漫说道人有思乡之意。那马儿岂无恋国之心,何况人乎……”清丽典雅的文辞,婉转细腻的唱腔,道尽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期待明日之星

本次“新松计划”全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在温州分赛区(初赛)上,“70”后的瓯剧团副团长方汝将,坐在评委席上看完了所有的演出。
初赛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摸摸温州青年戏曲演员的家底,因为比赛是有门槛有年龄限制的(35岁周岁以下)。永嘉昆剧团、市瓯剧团、市越剧团和乐清越剧团四家单位部分优秀青年演员共27人参加了比赛,9位选手进入复赛,2位选手进入决赛。
从参赛演员的年龄结构来看,“70”后的演员不是很多,“80”后占了绝大多数,而这批演员也是各大剧团的中坚力量,“90”后的演员则是未来的主力军。略显遗憾的,温州民营职业剧团的部分青年演员,没有机会在这样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而像木偶戏、布袋戏这样的小剧种,因为影响力、受众面等关系,后继人才缺乏,想看到优秀的青年艺人,已非易事。

6月14日,市瓯剧团团部,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8级瓯剧班(剧团内部称为“小小班”)学员进行了期末汇报演出,10位孩子,十出折子戏,生旦净丑俱全。
这本是一场普普通通的学员内部演出,但那天,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吴东特意邀请三位省里的专家共同观看,现场还来了不少媒体同行,又不普通了。原因我想很简单:这帮孩子,这帮95后的孩子,是瓯剧的未来。
期末汇报演出结束后,瓯剧班的30多位孩子们16日又赴台州,参加《东瓯王》的演出。演出一结束,一辆大巴又马上给拉回温州,到学校已经是深夜。在车上,瓯剧团副团长蔡晓秋对大巴司机说:“师傅啊,请您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一点。”在她眼里,这帮瓯剧团的未来,可不能让他们给冻坏了。
18日、19日,瓯剧班的学生在学校进行期末考试汇报,20日,又一辆大巴载着他们去杭州,参加《东瓯王》在杭州的公益演出。同样的,演出结束回温州,已经第二天凌晨。“这么晚回到学校回到家,对这帮孩子来说,是第一次,但是未来,他们毕业后进了剧团,这样的日子将是家常便饭。”晓秋说完这段话,不免有些伤感。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你猜不到开头,却猜得到结尾。当我第一次看小小班学员表演时,我也疑惑,这帮小孩是哪里冒出来了?
同样的疑惑在五年前也发生过:2007年12月1日和8日,由温州市越剧团和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培养的越剧班在市区东南剧院,为市民奉上了两场实习演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和《五女拜寿》)。作为观众,我们看不到莘莘学子四年来筚路蓝缕的艰辛,却有幸见证了他们舞台生涯的开始……
越剧班成立于2004年,全班26名学生,招收时最大的18岁,最小的年仅14岁。当年在越剧班成长起来的温珊珊、周莉等优秀青年演员,如今已经在市越剧团开始挑大梁了。虽然本次“新松计划”比赛中,市越剧团没有演员进入决赛,但不可否认,本次比赛越剧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再加上温珊珊等演员之前均已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全国越女争锋龙凤配新秀奖),评委自然在打分上比较吝啬。
据瓯剧团团长缪小源透露,“小小班”已经和温州大学达成了协议,两年后,这批学员还将进入大学校门,进一步深造。

作为“戏曲故里”,800年前,瑞安人高则诚创作的《琵琶记》把中国戏曲升华为一种成熟的艺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温州更是创作与演出了许多堪称一流的剧目,并获得许多奖项。温州瓯剧团曾被国家文化部称之为“天下第一团”。“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国家级奖项都曾落户温州。
自1985年以来,温州农村更是出现了全国罕见的戏曲兴旺景象。据统计,温州除6个国有剧团外,还有70多个职业与半职业剧团,每年演出达2万多场。
近几年,温州市文广新局正倾力打造“戏曲故里”品牌: 与温州大学签订协议,定向培养4名地方戏曲方向研究生;与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罗怀臻合作,开展本土精品剧目创作;通过“下订单”的形式与著名剧作家张思聪签署了“大型越剧《长安残月》剧本创作”协议;携经典剧目《荆钗记》加入保利院线进行纯商业巡演,目前已在合肥、无锡等城市取得了平均上座率9成的好成绩。
针对此次全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上,温州选手在决赛中名次靠后的现象, 市文广新局文艺处处长郑云表示,比赛结果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技不如人。不过,由于本次比赛对参赛选手的年龄做了限制(35周岁以下),温州各个剧团的优秀一线演员,并没有机会参加比赛。而参赛演员平时没有太多机会单独排练自己的剧目,再加上因为6月各个剧团比较忙,我们也没有为此次比赛专门进行重点剧目重点演员重点打造,反映在成绩上,所以不理想。
经过几年的蓄势,不可否认,温州冒出了一批可圈可点的新秀,她们在戏曲圈子里已小有名气。然而,本次大赛表现最终差强人意,也表明温州戏曲人才虽然传承有序,但却缺乏耀眼的明日之星,温州戏曲的未来仍任重道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10 22:32 , Processed in 0.024300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