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与思考] 欧元区偿债高峰10月到来ECB准备何时出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9:0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欧元区偿债高峰10月到来ECB准备何时出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7日 01:20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孙红娟
  继欧洲央行(ECB)行长德拉吉承诺捍卫欧元后,昨日又有多位欧洲央行官员暗示将在近期干预市场。受此影响,欧洲市场早盘,欧元兑美元创出一个月以来的单日涨幅新高,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国国债收益率也有所收窄。不过,ECB到底何时出手仍然是个未知数,《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业内分析师,得到的反馈普遍认为,ECB救市措施最早也要等到9月份。
  多位官员喊话提振市场
  周一,欧洲央行执行理事会委员科尔(Benoit Coeure)表示,该行不会对市场担心欧元区分裂而导致国债收益率上升的情况置之不理。科尔还强调国债购买的模式将于未来几周设计好以供讨论。该表态呼应了上周四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关于“在接下来的几周中设计比较合适的政策模型”的表态。
  另一位执委,意大利央行行长维斯科也于同一天表示,鉴于经济将持续衰退,欧洲央行可能会在未来数月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西班牙总理拉霍伊也暗示,西班牙可能会寻求全面救助。西班牙经济部长Luis de Gunindos也表示,目前西班牙已将今年内大多数的债务需要解决,有能力和时间等待欧洲央行对全欧洲范围内的救助方案作出明确决定。
  受上述官员表态影响,加之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好于预期,昨日欧洲早盘走高,欧元对美元也一度升至1.24的月度高位,之后小幅回跌,截至记者发稿时,欧元兑美元仍旧在1.23左右震荡。西班牙和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一路下行,截至记者发稿时,两者收益率分别降至6.69%和5.97%。
  不过,业内人士并不看好此轮反弹,认为这主要还是信息救市,而且这些信息的不确定性非常值得质疑。
  “目前市场已经如一只受了惊吓的小鸟,任何信息都会拨动它的神经。在当前这种‘信息做市’的时刻,官员喊话来提振市场不值得过度紧张或关注。”一位期货交易所负责欧洲市场的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后续措施能否跟得上还有很大的问号,在欧洲央行和德国央行达成协议之前,启动债券购买计划(SMP)仍然只是一厢情愿。”
  目前德国在反对SMP立场上并未作出任何改变,而SMP是欧洲央行最可能采取的救市方案,即通过欧洲稳定机制(ESM)/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在一级市场上购买欧洲困境国国债,同时欧洲央行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购买,以此降低这些国家的融资成本。
  同样是周一,德国央行(Bundesbank)一位发言人重申其反对ECB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的立场。
  德国仍继续强调财政改革是进行救助的前提,但欧洲央行执委、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普雷特则表示,欧元区一些国家已经丧失了“改革空间”。这里所指的国家就包括当前处于困境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ECB到底何时出手?
  “一旦出现极端情况,比如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爆发新的危机,欧洲央行可能在8月份就会出手在二级市场买进这些国家的国债,如果不出现上述极端情况,8月份陆续出台的一些经济数据,很可能都比较令市场失望,欧洲央行可能会等到9月份的议息会议上将基准利率下调至0.25%。”一位外资行的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
  对于现在市场极为期待的SMP计划,德国央行仍然持反对意见,另外用于在一级市场购买困境国国债的ESM基金目前资金仍未到位,而德国高院将会在9月12日对永久稳定机制ESM是否违背德国宪法进行审判。“这会对ESM/EFSF在一级市场上购买受困国国债造成很大影响,因为德国对ESM资金贡献率占到27%,这部分资金不到位,ESM就很难有实质性作用。”
  上述期货分析师则认为,西班牙和意大利如果在欧洲央行不参与救市的背景下平安度过8月份,其融资成本将在10月上旬随着到期债务的增加面临新一轮的上涨,届时欧洲央行出手的可能性更大。
  彭博数据终端和海通证券(9.90,0.08,0.81%)的数据显示,2012年10月份是欧猪国家偿债的高峰,需要偿还的债务总额为7000亿欧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3 10:37 , Processed in 0.022775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