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爱图] 8招技巧拍出唯美氛围的人像摄影作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9:0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不容易约到愿意一起出去外拍的Model ,她对着我说:“要唯美漂亮的那一种风格,另外,请抓住我最青春洋溢的角度!”无法抑制内心的忐忑不安,好害怕自己无法达到模特儿的要求呀~其实只要多多利用外在环境的光源或引导模特儿的肢体动作,并且在适当的时机按下快门,想要拍出一张唯美浪漫到爆表的作品,绝对不是一件难事。下面就告诉大家人像摄影要掌握哪些要领,才可以拍出好照片哦!

  一、夕阳中的剪影



夕阳中的剪影

  常见的逆光拍摄效果有两种:一是剪影效果,二是“轮廓光”效果。剪影效果是将拍摄主体置于明亮的背景中,曝光时,以高光部位作为测光依据,以造成背景清晰且主体因曝光严重不足而形成黑影轮廓的一种艺术照片。透过对天空的点测光完成剪影的曝光,大光比、高反差强化了逆光光效,达到了勾勒被摄主体清晰廓型和强化主体的目的,具有奇妙的艺术造型效果。

  二、利用逆光下美丽的眩光



利用逆光下美丽的眩光

  在逆光下,人物的发丝会更明显,身体的边缘线也会呈现出来,人物的呈现也更为鲜明。此时,可以尝试更加大胆创新的拍法,那就是将太阳收入了画面,这样不但画面中有一个神秘的高光点,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串魅力四射的眩光,使画面产生特殊气氛。

  三、高光调影像表现清新气质

  什么是高光调(high key)摄影?这实际是从黑白摄影中衍生的一个概念:以画幅中灰白比例的比重来区分照片的色调。黑、深色多的是低调片子,白、浅色多的是高调片子。摄影的高光调处理手法是选择明亮或白色的背景,而主体人物多为明亮或白色,刻意使主题明亮部分淹没在背景中,作品是以白到浅灰的色调层次占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加上少量的深黑色调。

  四、低光调影像充满意境



  低光调(low key)画面是以大面积的深色调与小面积的浅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色调,是运用暗背景衬托暗主体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低光调画面中,深灰至黑的色调层次占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少量的白色往往是人物的肤色和服饰,在低调中格外明显与亮眼。关键是寻找颜色深沉或者光线较暗的背景,利用光线的反差也可以有效地营造低光调照片。在区域光环境中,将人物置于被光照亮的位置,利用相机的宽容度来加大人物和暗背景的反差,同样可以实现迷人的低光调效果。

  五、长焦段突显主体特征

  长焦段镜头压缩了主体与背景、前景的位置关系,拉近了被摄主体与观者的距离。同时,长焦拍摄时的景深浅,会使前景和背景模糊,甚至完全虚化。因此,如果希望利用主体与前景、背景的虚实对比关系对主体进行特别的强调,往往需要透过长焦段镜头来拍摄。

  六、定格跳跃的姿态

  抓拍指在被摄主体不知晓的情况下,由拍摄者直接摄取人物活动的生动瞬间。摆抓结合即整个摄影过程中,被摄物体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但并不告知确切的拍摄时间,被摄物体的心情放松,动作便会更显自然,拍摄者选择最佳角度和光线后,在适当时间按下快门。

  七、时尚的Cosplay造型

  近年来,Cosplay成为一种新时尚的潮流。Cosplay是指“角色扮演”或“服饰装扮”,之所以发展迅速,极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来自日本漫画的影响。拍摄Cosplay要尽量使拍摄的效果符合原先模仿的对象。在拍摄的时候,为了达到所需画面效果,可从不同角度拍摄。在拍摄的过程中要善于模仿游戏原型人物的动作风格,不要过多受构图的限制。

  八、彩色与黑白的对话

  生活中经常看到一幅照片里同时存在黑白和彩色的元素,如果照片中黑白的元素作为背景存在,那么黑白中的彩色元素就会显得格外显眼,这种利用黑白背景衬托彩色元素的拍摄手法称为“抽色”。第一种方法是从摄影技法出发,选择黑、白、灰三色的背景,突显身着彩色服饰的模特儿;第二种方法是使用后制处理软体,将画面中人物以外的背景处理成黑白色调。相较之下,第一种方法的运用效果更加自然。
沙发
发表于 2012-10-19 15:39: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好好学习了
板凳
发表于 2012-10-19 21:59: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资料,真的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26 08:14 , Processed in 0.023502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