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话新闻] “Yours”竟是传奇美女特工Szabo的密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0 23: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脍炙人口的情诗“Yours”,竟是传奇美女特工Szabo的密码


1944年6月6日,也就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之日,萨博到法国执行最后一次任务。几天后,她不幸被捕。尽管受尽盖世太保的严刑拷问,她英勇不屈,宁死不招。1945年春,就在盟军包围了纳粹德国、二战接近尾声之际,她惨遭纳粹德军杀害。

萨博牺牲后,被英国皇室追授予乔治十字勋章(King George’s Cross)和法国帝国勋章(Croix de la Guerre),成为首位同时获得英国乔治十字勋章和法国帝国勋章的唯一女性,并且拥有若干个纪念馆供人们凭吊。


1958年,根据萨博生平写成的传记 《女英列传》(Carve Her Name with Pride)被拍成了同名电影。在电影里,马克斯的原创诗歌
“Yours”
也被改编成由萨博的丈夫送给萨博的情诗,并由萨博用做谍报密码。

二次大战早期,不少著名的诗歌曾经被盟军用来编写通讯密码。但盟军很快便发现,这个通讯方法并不保险,因为德国人可以轻而易举地从诗歌的出版来源破译出密码。1944年,马克斯将自己当时还是默默无闻的诗歌送给法英女特工萨博(Violette Szabo) 作为她的谍报密码。

这首感人肺腑的爱情诗,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为了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的通讯符号,并得以流芳人间。 而对马克斯本人而言,曾经与爱人有过充满了心灵、思想与灵魂的交汇,并且能够通过恋爱理解人生、实现人生、升华人生,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萨博1921年出生于法国,后移居英国。19岁时,她与31岁的自由法国军队的军官 Etienne Szabo 一见钟情,双双坠入情网。新婚不久,丈夫离开有身孕的妻子回国参加抵抗战争,很快就战死沙场,终身没能见上女儿的一面。为了不让更多的孩子失去父亲,萨博把女儿托付给自己的母亲,继承夫婿未竟的事业,彻底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她加入了英国特工署,接受了格斗、爆破、通讯、密码学等一系列严格的特工训练。很快,她就并被空投到德占法国,开始了执行破坏德国通讯和刺探军情的任务。

2010年,克里顿总统的女儿Chelsea 在她的婚礼上朗诵了马克斯的“Yours”,深情发表爱的宣言,也为自己的婚礼留下了一份美好的记忆。

几个月前的一天,我和女儿在Skype上聊天,聊着聊着,女儿与我分享了几首她喜欢的诗歌,我也向她朗诵了这首“Yours”。当我朗诵完毕,一向多话的她竟然无语了,可以看得出,她被深深感动了。记不清多久后,她才缓缓地叹道: “This-is-amazing!”她还说,可惜这首诗被 Chelsea 在婚礼上先用了,她可不想做copycat;不过有一天,她会在自己的婚礼上朗诵另一首自己也喜欢的爱情诗。

这个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就讲完了;其实不然,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背后,还有一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The life that I have

Is all that I have

And the life that I have

Is yours.




The love that I have


Of the life that I have

Is yours and yours and yours.



A sleep I shall have


A rest I shall have

Yet death will be but a pause.



For the peace of my years


In the long green grass

Will be yours and yours and yours.




80年代初,我第一次在一个电视转播的晚会上听到一位女星用英文朗诵这首诗。那位女星朗诵的声音很轻,但那几次重叠的“yours and yours and yours”念得很清楚,其层层递进所表达的情感一下子拨动了我的心弦。

当我后来读到了这首诗的全文,亲自领略到它的文字魅力时,再次为之砰然心动。这首诗叫 “The Life That I Have”,被人们简称为
“Yours”
。之后我还找到了这首诗的中文翻译,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中文版也毫不逊色,甚至可以媲美原诗。

我的生命是我的一切,

我的生命
属于你。



我生命中的热爱


也属于你,永远地属于你。



我将长眠,我将安息,


死亡只不过是暂时的歇息。



因为我在绿草丛中的宁静岁月,


将永远、永远地属于你。



我当时想,写出这样诗歌精品的人,一定不是在恋爱中消遣人生的人;这首荡气回肠的诗歌的后面,一定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多年后我发现,原来真有一个凄美的故事:1943年圣诞前夕,英国人马克斯(Leo Marks)写成此诗,以纪念他在飞机失事中香消玉殒的女朋友露丝 。

在这诗里,马克斯将他对爱人澎湃的爱意和无尽的思念,化成一串串音符韵律般的字句,动人心弦。这么多年来,我经历了从少女到人妻、人母的过程,早已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但对这首诗的喜爱,却是一如以往,而且有增无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9 14:36 , Processed in 0.017672 second(s), 21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