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6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宝贝秀] 宝宝身心发展问与答(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10:0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俗话说“七坐八爬九发牙”,正代表着孩子的成长发育,不过每个孩子身心发育速度都不同,可是有的家长一看见别人家的孩子会走路了,就烦恼自家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点上。到底什么范围内的成长速度是正常的呢?父母又应该如何注意孩子不是“大鸡晚啼”,而是真正的发育迟缓?

新生儿睡觉时呼噜噜的鼻声,是由于鼻塞还是呼吸不顺?

小儿科主治医师叶健全表示,在冬季或无冷时小婴儿呼吸声音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气候的影响。当冬天来临,空气干燥加上新生儿鼻孔比较小,如果又有一些分泌物,则听起来像鼻塞一样,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天气变化的反应,并不意味着得了病。

通常天气比较暖和时,或等宝宝大约六个月之后,家长就比较看不到这种现象了。另外,如果宝宝鼻子里有分泌物,家长可将细棉花棒沾湿,轻轻清除,或使用小儿吸鼻器,平时并不需要刻意清理宝宝的鼻孔。假使小娃娃只是呼吸比较大声,并没有不舒服,家长也不要紧张过头,频频移动小娃娃,干扰了他的睡眠。

但如果有以下几种特殊情形,建议家长就医检查:

1、新生儿流出黄色的鼻涕,可能是感冒了;

2、小娃娃必须用嘴巴呼吸,甚至出现胸骨凹陷,哮吼的呼吸声;

3、六个月后宝宝的呼吸还是不顺畅,可能是过敏性鼻炎或先天性喉喘鸣的问题。

当宝宝几个月时,不会再摇头晃脑?

当宝宝还是新生儿时,头颈如果没有外力的支持,通常都是前倒后晃。 

慢慢地到了三个月左右,小娃娃的肌肉控制明显进步,如果由大人抱着,靠着大人的身体,小娃娃的头就不会地往前倒。

到了四个月左右,宝宝的劲部的张力就会更进步,当家长抱着宝宝时,宝宝的颈部就可以自行支撑一会儿。而且,约有50%的四个月大宝宝,可以在俯卧时将头颈抬起来,维持一段时间。

到六个月大时,几乎90%的宝宝,都已经可以自由地转动头颈,看看他喜爱的世界了。

另外,如果三个月大的宝宝颈背肌肉过度僵硬,或是全身张力很低呈现软趴趴的现象;或者宝宝六个月后,头部依旧控制不好,有时还会倾倒,建议家长找医师做检查。

当宝宝几个月时,可以坐得稳如泰山?

当宝宝四五个月学会翻来翻去的功力后,同时也开始朝着坐姿发展了。

五个月左右,如果有人帮忙在背后支撑,通常就可以坐得颇有坐相。

到了六个月时,宝宝就可以用手前撑,让自己坐着不会倒下去,当然有时候如果宝宝动作太大,或突然想伸手拿玩具,你也可能会被宝宝侧倒或后全的惊险画面吓一跳。

到了九个月,又有一半左右的宝宝都可以坐得稳如泰山,空出两只小手尽情玩耍了。所以整体来说,七八个月后,小娃娃就进入坐着游玩阶段,不再东倒西歪。

另外,要提醒家长们,有些小宝宝常常爬到一半,就半跪半坐地玩了起来。此时,脚型就呈现W的形状,如果长期下来可能会影响小宝宝的走路姿势,所以家长最好不要让小宝宝习惯用跪坐的姿态做活动。

宝宝的爬行期何时到来?

到了宝宝六个月时,有的家长就会发现家里的小顽皮,竟然出现像毛毛虫的爬行模样,基本上,这还称得上爬,应该只算是蠕动。另外,有些比较好动的小娃娃除了蠕动前行外,还能够翻带滚地让自己朝目标前进呢!不过,相对地,如果是比较文静的宝宝,也可能要到七八个月才尝试着爬行。

大约是七至九个月之间,宝宝多半会有能力成为手脚并用的“爬虫类”,而且多数孩子因为方向感还有太好,加上控制力还不是那么灵巧,多是先往后爬,才学会往前爬。慢慢地等手脚更协调,爬得更顺手,有些身手利落的宝宝,爬行速度就会快得惊人哦!

叶健全医师也表示,并不是所有的小孩子都会经历爬行阶段,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孩子,会直接跳过爬行,就进入站及走阶段,不过因为人类最终的行走方式还是要依赖双脚,所以不爬也不会有什么缺陷。加上有的家庭里并没有给孩子太多可以爬行的空间,以至于孩子没有机会好好地爬行。
沙发
发表于 2012-12-22 14:06:34 | 只看该作者
原来这么多学问呢,多看看
板凳
发表于 2012-12-22 22:49:4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好好学习经验啦
地板
发表于 2012-12-23 06:05:08 | 只看该作者
跟着好好学习,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27 14:40 , Processed in 0.023778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