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8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自理能力的中国留学生很可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05:4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熊丙奇
在加拿大,温哥华公立教育联盟(Vancouver Public Education Alliance ,VPEA)是一家为内地中国留学生做“落地”服务的教育机构。我这次到加考察,VPEA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诸多中国留学生的故事,听来令人感慨。
   
    其中一位16岁高中生的事例,至今让他们不可思议——这位高中生,居然不会自己穿衣、吃饭,来加留学,本是 HOMESTAY(面向留学生的当地寄宿家庭),可由于他不能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起居,母亲跟来陪读,让HOMESTAY 的华侨房东也看不过去。原来,这个孩子从小到大,一直是保姆照料他穿衣、吃饭,且吃饭是一口口喂。这在加拿大长大的吉米(VPEA员工)看来,他就是一个“残疾人”,很可怜。
   
    吉米对我说,对中国内地来加的高中留学生,本土加拿大人,除了觉得这些孩子普遍自理能力差之外——有一个学生,围着一幢楼转了几圈,都不知道怎样进楼,还有一个孩子,一条路带着他走了多次,让他单独去走,还是迷路——还有一个问题是,他们不愿意交际,回到HOMESTAY,就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不愿意说话、沟通,这种行为,甚至被一些加拿大人认为是反社会(antisocial),这是在加拿大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所不允许的。
   
    不善于沟通,不但让他们失去学习语言,融入当地生活的机会,也闹出一些麻烦来。最近,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就被HOMESTAY主人投诉当地教育局,要求取消在他家的寄宿,原因是他怀疑这个女留学生有同性恋倾向,影响到他自己的孩子。最后经了解,却发现是一场误会。这个女留学生打扮很中性,行为也比较男性化,主人和她聊起有关同性恋的话题,可能是由于语言不通,她只顾一直点头说yes,这让主人确认她有问题。
   
    自理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被加拿大家庭和学校认为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如果没有自理能力,不关心周围社会,学科学习成绩再好,也是“弱智”的,在他们的课程设计和家庭教育中,就要求孩子必须到社区做义工,而且,特别强调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钱,花自己挣的钱才是值得尊敬的。一到16岁,加拿大的学生就想着去打工挣钱,他们买的第一辆车,一定是二手的,吉米说:你注意到吗,在加拿大开好车的都是些年纪大的人,年轻人开的车都比较一般,不管他的父母有没有钱。这与国内很多富家子弟飙豪车真是天壤之别。
   
    我很关心这些留学生在加拿大学习生活之后的变化,比较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告诉我,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比较快地适应当地环境,这些学生说,其实他们是有自理能力的,可是在国内家里父母管头管脚,所有一切都包办代替,使他们的自理能力严重退化,到了没有被照顾、被管理的环境,人就长大了。但也有一些,适应过程特别长,遇到很小的问题,包括换银行卡,也要打电话给他们。
   
    而有的差距,却是很难在短时间中弥补的,甚至可能会影响一生,这就是在国内形成的一些意识、价值观。中国留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普遍薄弱,表现在选修课程、安排自己课余时间、确定自己的升学目标上,难以自如应对,而不像加拿大学生,有自己比较明确的主见;在社会责任感方面,长期以来的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关注个体的享受,远超过承担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包括留学,也有些孩子认为是来享受生活的,而不愿意吃一点苦。
   
    “我们工作特别忙”,VPEA的人员说,这体现了他们的价值,也反映出国内留学生的欠缺,他们的重要作用(为留学生做学习规划咨询、换专业、选课程咨询、升学咨询),其实不是在解决留学生的生活难题,而是在弥补当下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但不管怎样,他们能解决、帮助的学生,只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小部分,更多的中国学生提高包括自理能力、社会责任感在内的生存能力,还亟需国内基础教育环境的整体改变。
沙发
发表于 2011-9-1 12:18:22 | 只看该作者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是給孩子最貴重的禮物!
板凳
发表于 2011-9-8 15:04:45 | 只看该作者
唉  
地板
发表于 2011-9-8 20:21:5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10 15:35 , Processed in 0.024191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