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欧商讯] 华媒刊发“寻人启事”的背后:折射侨胞悲欢离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05:5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有文章来源:西班牙欧华报

在西班牙,的华文媒体都会为侨胞提供免费的实用信息发布服务,可以在报纸上找到招工、找工、租房等信息。在众多的实用信息中,总会有小小一块刊登着“寻人启事”,看似不引人注意,但在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或辛酸、或感人、或心痛的故事。
孩子,你在哪里?
2009年,西班牙《欧华报》接到侨胞贾先生的电话,他要求刊登一则寻人启事,寻找他已经失散近一年的儿子小益。2006年,19岁的小益来到西班牙,小益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怎么说话,所以贾先生和儿子交流甚少。作为父亲,他并不清楚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儿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小益来西后没有去读书,一直在断断续续地打工。2008年春,贾先生托人在马德里餐馆给小益找了一份打杂的工作,考虑到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应该学习如何独立生活了,临行前,贾先生将儿子的护照、居留卡、医疗卡等等统统交给他自己携带保管。
来到马德里后,小益只在餐馆工作了两天,第三天他匆匆地离开了餐馆。没人知道他的去向,从此,他与家人失去了联络。
小益出走后,贾先生心急如焚,一直到处打听儿子的下落,同时国内的亲人也一直在为小益担心。从2009年至今,贾先生刊登了无数条寻子的启事,可是让他日夜挂念的儿子却一直没有联系过他。
从《欧华报》创办至今,已刊登过数十条寻子的启事,也写过数篇专题新闻,帮助家长寻找失踪的孩子,但是类似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这表明很多年轻侨二代对旅西生活的不适应,也说明两代人之间存在着隔膜和沟通的问题。很多离家的孩子感觉自己并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重视和关爱,而作为他们的父母,把自己的精力经历完全投入到了创业养家的工作中去,把对孩子的一片深情都深深地埋在了心底深处,并没有及时地表达出来。
亲爱的,回来好吗?
2010年7月,网友“红笺书签”在西华论坛发布一条寻人启事,寻找失散5年的丈夫刘晓峰。为了帮助网友“红笺书签”,《欧华报》也曾刊登过一篇寻人短讯。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在MALAGA打工的刘晓峰和家人取得了联系。
本以为这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然而,时隔一年,网友“红笺书签”再次发布寻夫的启事。去年,在找到刘晓峰后,断断续续地和妻子家人联系了几个月,在这期间,他并没有把自己在西班牙的电话号码留给家人,每次都是通过QQ联系。
几个月后,刘晓峰便很少登陆QQ,也不再主动和家人联络了。据妻子介绍,刘晓峰的父亲换上了严重的小脑萎缩,因思念儿子,终日忧虑过度,身体每况愈下,老人家最大心愿就是能在有生之年再见儿子一面。刘晓峰的孩子正在读高二,因想念父亲,经常走神,严重影响了学业。每当同学们谈论自己的父亲时,儿子只能坐在角落黯然神伤。高考在即,他渴望能和同龄人一样,在人生的紧要关头能得到父亲的鼓励和支持,可对于他来说,如此普通的心愿却是那么遥不可及。
父亲漂泊多年,可以几年不联系他,孩子有时甚至怀疑父亲是不是已经不爱他了。他曾哭着对老师说:“老师,你看其他的同学多幸福啊,有爸爸陪在身边。我爸爸连电话也不愿意给我打,是不是因为我不优秀啊?我不想上学了,我想去西班牙找爸爸,我怕他不要我和妈妈了,我想和大家一样有爸爸在身边……。”
为了能完成病重的公公的心愿,为了能让儿子解开心结,以乐观健康的心态去面对高考,“红笺书签”又踏上了跨国网络寻夫的征程。“红笺书签”寻夫的目的非常简单,她知道与刘晓峰的缘分已尽,只求他能和家里多联络,抚慰生病的父亲,安慰即将高考的儿子,履行他为人子为人父的责任。
8月22日,在西华网友的帮助下,刘晓峰再次进入了“红笺书签”的视野。据悉,目前刘晓峰在马拉加郊区的一家衣服工厂打工,但是他仍然拒绝和家里联系,拒绝和孩子沟通,不做任何回应。无奈的“红笺书签”在帖子里写道:“刘晓峰事件并非个案,它反映了当今社会风气的日渐衰落。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许多的家庭都在忍受着同样的煎熬,只是他们选择了沉默。想我们当初也都是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父子情深,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人的信念彻底发生了改变,只有无度的欲望在肆意地泛滥,所有的责任、义务、承诺通通抛在脑后,剩下的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温情的躯壳,试问这样的人生还有意义吗?”



正如“红笺书签”所写的一样,千里寻夫的案例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去年,《欧华报》就曾帮助过在辽宁的吴太太寻找自己的丈夫,在吴太太费劲心机终于联系上丈夫后,丈夫却并未留下自己联络方式。就这样,吴太太的丈夫只是轻轻地一转身,就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吴太太和“红笺书签”的遭遇也是出奇的相似,家中有生病的公公和深深依恋着父亲的儿子。
细心的读者一定还会发现,在《欧华报》的寻人专栏中有一则长年寻妻的信息,“寻妻子薛叶霞,老公找你,家里又开新店了,请见报速与我联系”。这位寻妻的主人宋先生从2008年妻子离家出走后,就曾出重金登报寻找妻子。如今已经4年过去了,宋氏夫妇的小儿子已经快上小学了,可是孩子的母亲,宋先生的妻子却一直杳无音信。
也许,那些离家出走的成年人背后隐藏着各种不为知之的苦衷,但是每个人都有不可逃避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作为成年人,必须要拿出勇气去面对现实。如果对婚姻失去了信心,应该尽快给对方一个明确的交代,否则只会徒增彼此的痛苦。
温情故事感动心灵
寻人启事是华人社会的一面小镜子,折射出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让人欣慰的是,除了上文提到的那些辛酸的故事外,还有很多温情、助人为乐的故事。
“寻曾在CALLE……王XX,我是这里的新住户,最近收到好多封你的信,都替你保管好了,有空过来取吧。”
“寻在ZARAGOZA餐馆打工的老刘,工友眼镜儿找,想你了,有空和我联系!”
“本人捡到潘XX的银行卡,请速速和我联系!”
“寻青田华侨中学XX届的同学们,今年的同学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希望看到本通告的同学相互传达,期盼大家勇跃参与!!”
“寻温州人刘X,听说你在西班牙,我暗恋你多年了,如果你还是单身,请加我的QQ!”
被亲人、朋友、爱人关怀和惦念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希望仍在“失踪”的人们能够体会,没有任何一种家庭责任和义务是单独存在的,其中无不充满了关爱,而这种关爱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地去珍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11 01:53 , Processed in 0.015435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