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赚钱故事] 创业记:我所犯的那些入门错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06:12: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业者手记:我所犯的那些入门错误
2013年的8月25日,我和连客团队的三个合伙人一起在打包清理我们办公室中剩余的杂物。合伙人J坐在地板上,调侃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创业失败了好不好?"其实他的意思是,2012年11月,他曾经负责关闭连客位于北京东四的办公室,变卖了所有家具和办公用品,打包撤出;2013年2月,他又一次和当时刚刚裁员一半的连客团队一起清扫我们曾经的大办公室(就是有四面巨大的黑板墙的那个),收拾东西准备撤出。这是他的第三次。扔东西、装箱、搬运,承载无数加班夜晚的空间瞬间一片空荡荡。而连客,即将从一个公司转变成一个由感兴趣的人们一起兼职运营的项目。     


     人们总是想要遮遮掩掩自己的失败。为了自己的名誉也好,形象也好,想要成为一个传奇也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极少在大众媒体上读到鲜活、详尽、真诚的创业失败故事。     


     相反,好莱坞式的逆袭故事、成功案例们的"砖家解读"每天都像病毒一样前赴后继地涌现在我们微博、微信的信息流中。但正如迈克尔·刘易斯在2013年在普林斯顿的毕业演讲上做说的,成功者总是高估了自己的决策,严重低估了运气的重要性。     


     在社交媒体的放大作用下,这制造了一种空前的假象。尽管成功者就像灾难片的主角们一样,每一个活下来的背后都躺着九百九十九个领了便当的龙套,但媒体就像是带有欺骗性的摄影镜头一样,让你我很难感觉到这个悬殊的比例。更可怕的假象是,看着这些成功学的故事,人们会觉得自己只要有勤奋、聪明、坚持、意志力、和一些好的灵感,便也可以战无不胜。这种"无知的乐观"造成了很多天赋和生产力的浪费。     


     所以我决定做些不一样的事儿     


     虽然连客也有过一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时刻,但我只想和大家细致地分享我过去两年中犯下的至少一百个大大小小错误,以及它们如何导致了失败的故事。从"无知的乐观"到"知情的悲观"再到"知情的乐观",这些错误才是我这段美好经历中最大的收获。     


     忘了哪个智者曾说过,成功其实很简单--你只要在每个阶段都不犯那些最重要的错误就好。我很喜欢这句话。在这个成功学导师漫天飞舞的时代,我们已经很难听到这么真实又诚恳的话了。这么说吧,虽然"每天早上打坐冥想15分钟"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好建议,但是杰夫·贝索斯很显然不是因为这15分钟的冥想才打造出亚马逊帝国的(哪怕这个建议来自杰夫·贝佐斯本人)。更糟糕的是,我们一天又一天接受到的类似"140字的成功秘诀"几乎数之不尽,而一个普通人很难同时做到它们。     


     相反,在创造一点什么的路上避开一千个路障比同时满足一千个"成功条件"的可操作性要高多了。成功的背后总是有蝴蝶效应般无法预见的原因,但失败却就是因为那么千百来个错误。因此,我想将那些成功的案例放到一边,只分享自己犯下的一百来个导致失败的错误。     


     更重要的是,我的目标是将这些经验和教训分享给每一个普通人,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创业者。因为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一定会用到它们--在你重新认识了创业这件事以后。     


     你可以创业吗?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吧。其实任何学生、有日常工作的年轻白领、赋闲在家的孕妇、想要重新开始的中年人、甚至是已经退休的长者,都可以从生活中抽出一些看肥皂剧、打游戏的时间来创造一点什么,并从中获得收益。这即是创业的开始。不要去考虑你是否能把它做得很大很有影响力,这是新手错误。而且创业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或者媒体热衷于报道的)那样需要巨大成本。如果你刚刚开始创业,却觉得自己动用了巨大的成本,你极有可能又犯了另一个新手错误。     


     最酷的部分来了--创造一点什么(Hack Something)是人生最好的引路灯。大神Paul Graham曾经在他的日志"边缘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Marginal)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可以回到我二十多岁时的年纪,我会告诉我自己去更多地做一件事情:一起创造一点什么。当时的我像许多同龄人一样,花了很多时间在思考和担心我应该做什么;我也花了一点时间尝试着去创造一些东西。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应该花更少的时间去担心,花更多的时间去创造东西。当你不知道你该干什么时,做个东西出来。     


     (If I could go back and redo my twenties, there would be one thing I'd do more of: just try hacking things together. Like many people that age, I spent a lot of time worrying about what I should do. I also spent some time trying to build stuff. I should have spent less time worrying and more time building. If you're not sure what to do, make something.)     


     很多人曾经问过我怎样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我的答案就是:做一些什么(hack something)。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的话,今天的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免费的开放资源,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很容易地上手使用。它们使得一个人创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便捷和低成本。     


     所以,我只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们做一件事:去尝试着创造一点什么。     


     这会为你的生活打开一扇门,带来全新的机会和视野,让你认识新的自己。而如果你也在过程中犯很多错误(几乎是无可避免的),请发自内心的承认它们,好好总结,把它们真诚地分享出来,并学会享受这件事。这也是达到"知情的乐观"的唯一方式。     


     我最近一次走进地铁里的书店,看到畅销书架上排列着一本本成功回忆录,就在想今后应该多一些人把犯过的错误写成这么厚的书。少一些人将错误遮掩起来,更少一些愤世嫉俗的人在失败以后对后辈们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别幼稚地挣扎了"这样毫无贡献的话。这样世界才有希望变得更好。成功学听腻了,我们需要更多正能量的失败学:多做一些什么,多乐观地失败几次并从中成长。     


     因为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我们得一个便当一个便当来。     


      入门错误一:过早产品化     


     连客最早的想法是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经历"的交易市场。换句话说,就是一个线下体验式消费的淘宝。从第一天起,我就希望团队可以尽快开发出一个原型产品。在做完市场调研、写完商业计划书、铺完第一批线下合作方以后,我曾认为开发出一个原型产品是做这个项目的最首要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这最终导致整个项目的进度极大地受限于程序员开发原型产品的速度。     


     而时间恰恰是创业最大的成本。     


     听说过"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人们都知道最小化可行性产品(MVP, Minimal Viable Product)的理念--即通过一个最小化、却可以满足核心需求的产品来测试市场的反应。MVP背后的核心原则就是减少时间成本。尽管如此,我仍曾错误地以为做MVP依然需要自主开发一个原型产品。     


     事实是,为了将一个项目推向市场,自己开发一个产品并不是首要条件,甚至不是必要条件。产品仅仅是将一个创意变成结构化、自动化服务的工具。但在你将创意变成自动化服务之前,你应该做的是首先通过人工的方式来确定你的创意是否可行,即寻找Product-Market Fit。然后再通过开发产品将这个创意转化成可以通用的自动化服务。     


     换句话说,在你决定在开发一个自动贩售机在地铁里卖饮料前,请先站在地铁里卖一个星期的饮料看看是否有人买单。这个道理听上去简单,但包括我自己,我见过太多的创业者将这两步颠倒了过来。     


     在开发产品之前测试产品是否可行?是的。而且绝大部分的情况下,这都是可行的。有太多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件事情。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事情之一就是有太多的开放资源可以供我们普通老百姓利用。建一个微博、建一个微信群、建一个论坛(豆瓣小组/百度贴吧)、开一个淘宝店、建一个基于模板的网站--这五个最大众的工具上可以实现80%产品的创意。     


     如果重新做连客这样的一个服务交易市场,微博+微信+淘宝已经足够满足90%的功能。但我们来举两个其它领域的例子。     


     假设你想通过互联网卖高端情趣内衣。你不应该一上来就开发一个B2C网站(尽管你可能认为高端的同义词就是要有自己的网站)--你应该先开一个淘宝店。尽管你可能认为淘宝不够高端,很多人在淘宝上成功地做着客单价五万以上的商品生意。但考虑到开一个淘宝店要好几天的时间,而时间又是最大的成本,你甚至不应该先开淘宝店。你应该先建一个微博(10分钟),来发布你要卖的情趣内衣的图片和信息。再建一个微信号(10分钟)来将对你感兴趣的人们添加为好友,通过微信建立你的核心客户管理系统(CRM)。再找到两三个充满目标用户的渠道(线上或者线下皆可),将这个微博和微信的信息散播出去,研究市场的反应。     


     同样的,假设你想通过互联网做一个建筑领域的在线教育社区。你不应该一上来就开发一个带有视频功能的社区网站,否则至少三个月就这样被消耗掉了。你只需要豆瓣小组/百度贴吧/Discuz论坛+优酷。我想你懂我的意思了。Don't go for fancy points. Being fancy is not why we build a startup.     


     记住,最重要的是你做什么,而不是是否自主开发一个产品。     


      入门错误二:把创意当做机密     


     这可能是普通人在创业初期最容易犯的新手错误,当然包括我自己。如果你在读以下故事的时候,忍不住地想说"傻叉啊",那么请答应我一件事,就是今后你自己绝对不会犯这个错误。     


     在做连客的前半年里,每当被人问到连客究竟在做什么时,我都会回答说:抱歉,我们签了保密协议。事实上,为了让每个全职和兼职的员工都能够有这个听上去很酷的借口,我们起草并让每个员工都签订了一份正儿八经的保密协议(啊,真是浪费时间啊)。     


     当我在大半年以后意识到这件事情是有多么的犯傻以后,我开始把自己放开,积极地答应和朋友们的约会,并与很多新朋友讨论连客的模式。这时候我才发现,我不是一个人在犯傻。     


     九月下旬,还在某C顶级私募基金工作的老朋友A找我吃饭,希望我给他还在孕育中的创业公司提一些意见。在金融圈已经做了五六年的A是一个非常朴实真诚又有社会经验的朋友,他告诉我说他遇到的问题是想创业、写好了计划书,但找不到一个有资深行业经验的合伙人。他虽然有一个目标人选,但是非常担心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和模式告诉对方,对方可能就会自己去做了。当我问他这个创意究竟是什么时,他略带勉强地回答说了是在高端食品行业的。我察觉到了他的勉强,便也没有再追问下去。     


     在A以后,我还见过两个更加年轻的创业者,每当聊到具体的创意时,都支吾其词地将他们的机密保护地严严实实。现在回想起来,资历越浅的创业者越容易犯这个错误,因为他们通常觉得宝贵的创意是他们颠覆行业中资历深的从业者和公司的最核心武器。     


     在互联网时代里,每个犯过这个错误的人都或多或少受过一部电影的毒害--即描述Facebook创业故事的《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在电影中,哈佛的高富帅双胞胎Winklevoss 兄弟将Facebook的创意告诉了"行业资深人士"马克·扎克伯格 ,结果被后者无良剽窃并先发制人,最终变成了一台印钞机。所以看过电影的人肯定会想,即使我的创意不像Facebook那样值上千亿美金,但是至少是有潜力做成上千万人民币估值的公司的。如果也被资深人士剽窃,岂不是很惨。     


     要脱离这种思维的苦海,必须先理解创意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在一些人的思维里,创意就是酷炫的产品功能--这又是一个新手错误。一个创意的本质是发现市场的一个需求,并做出一个产品来满足这个需求。单方面的酷炫没有用,要贴合才会有化学反应。所以创意的核心是Product-Market Fit。     


     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好的创意确实是所有创业要素中最重要。我的观点是,Product-Market Fit比团队和执行都更要重要。更有甚者,例如阅项目无数的著名连续创业家、兼风险投资家、兼硅谷大神Marc Andreesen,称之为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阅读这个观点背后的深层逻辑,这里就不展开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把你脑中的创意当做机密一样层次保护起来。恰恰相反,你应该尽可能多地与了解这个行业的资深人分享。原因如下:     


     其实,你的创意在刚刚孕育出来的时候就达到Product-Market Fit 的概率微乎其微。你有了产品的创意,但未必最最了解市场。与行业资深人士交流你的创意,将大大有助于你调整产品创意,使之到达最重要的Product-Market Fit。     


     而且如果真的有行业人士觉得你的创意精彩绝伦,而你又具备把这件事做成所需要的能力的话,那么正常情况下,他应该会找你一起合作。这是一件对你创业成功非常有利的事情。     


     你肯定在想,那万一遇到不正常情况怎么办?我还是不敢冒这个险啊。好吧,那我们来分析一下。     


     如果你具备相关能力,但他依然选择一个人偷偷从零开始自己单干(这真的是万里挑一的概率),那么他缺乏做成一件大事所需要的聚人的能力--你有更多的优势。反过来分析,如果你不具备相关能力,只是有一个创意,那么这个机会本身也不属于你--Facebook的电影讲的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情况下,你都没有损失。但是通过这些交流你的收获会是巨大的。你将有机会避免掉许多不必要的尝试,少走许多弯路,更快地找到Product-Market Fit,并因此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还记得吗?这才是创业者最大的成本)。     


     其实,我们的创意就像我们自己生的孩子一样,做爹妈的很容易高估他们的价值。但当你将自己的孩子从密闭的婴儿房转移到一个天然的环境下接受质疑、批评和攻击时,你会发现,它这才开始茁壮地成长。     


     所以现在每当我有了一个成型的创业创意以后,我不但会找到行业资深人士并倾听他们的看法,还会在在和一些我认为是目标用户的朋友们分享。前者能帮助我从技术层面和行业宏观的角度从上至下的来看清一个创意的不足之处,后者则能帮助我从下至上地了解目标用户的微观看法。     


     一个好的创意确实是所有创业要素中最重要的,但是100个创意中有99个是糟糕的。很多聪明人之所以犯这个错误,是因为他们选择性地忽略这个很简单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越聪明的人越容易犯错误)。所以当你有一个创意时,你想的不应该是赌它可以憋出一个全垒打,而应该是如何用最快速的方法确认它不是那99个糟糕创意中的一个。     


     PS:这篇博客发出后收到了一些拿黄章和雷军作为反例的评论。个人观点:最容易犯这个错误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的创意是十年一见的Facebook,对方是十年一遇的小扎;自己是已做出成功产品的黄章,对方是手下有十几个CEO级别人才的雷军。1000亿美金的脸书,100亿美金的小米。这种媒体热炒的事件其实和刚刚起步只求生存和快速试错的创业者毫无关系。     


     如果你对以上内容有任何的建议、提问、质疑、或补充,欢迎留言参与讨论。期待和大家交流。以上分享的两个错误只是开头,我也会在以后日子继续向大家分享别的错误。     


     虎嗅:错误是一个创业者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最宝贵财富--如果他认识到它、消化了它。而如果他愿意将它分享出来,毫无疑问,你得到了一个创业者最好的礼物。     


     (David)     

20.jpg (35.18 KB, 下载次数: 76)

2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2 17:09 , Processed in 0.018401 second(s), 24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