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抛妻弃子去奉献是制度的悲哀和耻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6:41: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聚会时,朋友讲起一个他的亲身经历。东部一个发达省某机关宣传一个援藏干部,鼓动大家向他学习。这个援藏干部主动放弃东部地区优渥的生活条件,奉献藏区,援藏三年期间只回家过两次,甚至连老母亲生病过世都因工作不能赶回来见最后一面。宣讲活动当然是让人昏昏欲睡,结束后,几个机关干部在一起议论说,这个援藏的就是一傻逼。
我们的体制乐于宣传那些一无所有,只懂奉献的人,赞誉他们心中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充满爱。体制会在他们死后,给予一些他们已经无法感受到,也没有丝毫实质意义的荣誉。这种宣传的套路纵横数十年,激励了许多满怀理想和信念的人们把妻儿父母扔在家里,奔赴理想和信念的前线。当然,时代已变,这种老套的方式渐渐失去了圣洁的光芒,在大众心里逐渐演变成自娱自乐的表演。
《感动中国》我一开始比较喜欢,讲诉的都是一些平凡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事的事例,真实而接地气,而不是讲诉那些高高在上的“圣人”。曾经有一个表彰的例子是一个乡村老师,在环境艰苦的大山里,拿着一两百块钱的月薪,坚持教学了几十年。最终感动了中国,宣传纷纷赞誉她的奉献精神,当地政府也把这种凄惨的经历捧上神坛,让大家学习。几乎所有的宣传,竟然没有一个因为这个奉献的乡村教师所经历的悲惨境遇感到自责和惭愧,居然把这当做一种荣耀,简直是可笑之极。
人民不是傻逼。
一个连自己母亲去世,以工作为理由,都不赶回来见最后一面的人,是何种道德沦丧、冷漠的人?
一个连爱护妻儿的基本责任都没有尽到的人,却声称自己对人民,对祖国负责的人,是多么虚伪的一个人?
一个连自己至亲都不爱的人,何谈去爱人民,去爱祖国和党?
让那些无私奉献在最艰苦地区的人们承受与妻儿分离、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拿着微薄的收入,干最苦的工作,是我们这个体制的耻辱。社会上这样的人越多,越能说明这个社会的不成熟。

仅仅依靠理想和信念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便是如今的50、60后,他们的血液中理想和信念的成分已经稀薄了,我们的宣传居然还企图用这一套古老的方式激励80、90后,或许,他们甚至还想用这一套去感动00后呢。
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宣传套路与人性是相悖的。对大部分80、90后来说,家庭是他们最珍重的东西,他们之所以能够忍受与妻儿的分离,为了事业去遥远的地方拼搏,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家庭。如果这个体制逼迫他们在两者之间做出权衡,就是体制的失败,即便他们选择事业,心中的怨愤必然很大。这个国家必然要有一些人需要远离家庭,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奉献,这个体制应该解决他们的家庭后顾之忧,而不是把他们被迫抛弃家庭的凄惨渲染成无私奉献的美德去大肆宣扬。
常常看到一些宣传清廉官员的报道,曾经有一位清廉榜样,去世时为他换洗衣服,居然发现他的内裤上有好几个补丁。我们的官媒就像猫儿闻到腥味一样,纷纷报道。其实,报道的那些人心中,会不会默默地说一句“不值得”呢?让一个如此清廉的官员承受这种悲苦,是这个体制的失败和悲哀,津津乐道这种失败和悲哀,意义何在?
原因在于,我们的体制不能正视人正常的感情和需求,生拉活扯要把一个正常人演化成一个无私的圣人。哪里又有什么圣人,那些坐在台上念稿子的人是圣人吗?那么如今的监狱中就不会多了这么多熟悉的面孔。
有时加班加点到深夜,太晚怕回去打扰妻儿,就在单位睡觉。回家睡觉的领导第二天上班后,纷纷表示竖起大拇指,说好。这哪里好?这是一种病态的工作模式。加班加点通宵干活的人,哪个心中没有怨气和不满?谁不愿意回家与妻儿吃个简单的晚饭?如果有一天提拔轮不到这些加班加点的人们,他们的怨气将会如何发泄。
不要让老实人吃亏。这句组织部门常常念叨的口头禅说明了吃亏的永远是老实人,我们的体制助长了这种氛围。体制鼓动人们抛妻弃子,去无私奉献,得到的往往是微薄的收入、望眼欲穿的念家情绪。
没有人是圣人,尊重这些凡人们孝敬老人、爱护妻儿那点理所应当、微不足道的需求,是我们这个体制远远没有做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2 09:48 , Processed in 0.057814 second(s), 20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