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来源: 中国经营报
2007年3月,张高丽调任天津市委书记,中央把打造中国经济第三极、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重任交给了张高丽。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他当选为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高丽。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同意天津以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为核心载体,开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业务和租赁业务四个方面的政策创新试点。
该方案的批复,无疑将加快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进程,使得天津离北方经济中心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2007年3月,张高丽调任天津市委书记,中央把打造中国经济第三极、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重任交给了张高丽。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他当选为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肩负中央重托的张高丽主政团队,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又将面对哪些挑战?
环渤海经济圈新龙头
近几年,天津开始重新擦亮天津卫这张老名片。2010年天津实现了GDP9108亿元,增速高达17.4%,成为全国第一,而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在全国省市区排名第三。“十一五”期间,天津的GDP增速直线上升。这使得天津在全国区域经济板块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如果不出意外,在2011年,张高丽主政的天津将超越他曾经主政过的深圳,直逼广州。
按照目前经济发展趋势,天津在2~3年间超越广州成为中国经济总量的第三城应不令人意外。如果保持住这种趋势,在更长远的2020年,其超过北京可能性也非常大,到那时,天津可能成为和上海遥相呼应的北方经济中心。
天津位势的上升,得益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大调整。在2005年制定“十一五”规划时,中国最高决策层就已下决心要将天津尤其是滨海新区做大做强。因为中国经济要均衡发展,除开长三角、珠三角这两个增长发动机,还需要第三个以至第四个发动机,环渤海经济圈无疑是最佳选择。而环渤海湾经济圈的建设角度必须要有一个龙头城市,之前的龙头北京由于城市功能承载过大,土地资源匮乏,已经力不从心。为此北京的定位从以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调整为了“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这逼迫北方经济中心要从北京外移,天津无疑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
2005年国务院在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将天津在中国区域经济的版块中的定位由以前的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现代化港口城市调整成了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于是天津在这一轮国家区域经济战略的发展调整中,被推到了前台。
而天津的发展中,滨海新区无疑是其龙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指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16.88 -0.71% 股吧]新时期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胡锦涛对天津滨海新区这三个“重”的表态,让其成为区域经济聚光灯下最耀眼的明星。这也可以解读为,天津滨海新区承载着中央对中国区域经济平衡的重托。改革开放后有深圳,上世纪90年代有浦东,如今新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天津滨海新区来构筑中国区域经济的平衡格局。
天津滨海新区地位的提升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力推也有很大的关系。2005年6月24日至26日,温家宝就任政府总理后首次视察天津,49个小时全部在滨海新区度过。此后,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2006年5月18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汇报,讨论并原则同意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该意见比较罕见地出现了增长第三极的词汇。该意见让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后的第二个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也最终确定了其成为天津打造北方经济中心城市龙头的江湖地位。
2007年3月,张高丽从山东省委书记调任天津市委书记。这种任命可以解读为,中央政府把打造中国经济第三极的任务交给了张高丽。张其实也成为这一战略的执行者。这种重托与张高丽的履历和能力有一定关系。张高丽系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生,毕业后长期在石化行业工作,曾任中国石化[8.15 1.49% 股吧]总公司茂名石油工业公司经理。这种履历对主政天津这样一个石化工业大市有着重要价值。
天津速度下的张高丽路径
客观来说,对于这几年天津的爆发,既要承认是国家战略大转移的结果,是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的结果,但也必须承认主政天津的张高丽团队对于打造中国经济第三极发挥了重要作用。张高丽上任天津后,其主政的路径最先明确的是其发展战略。
2007年3月,张高丽在天津第九届党代会作报告使用了滨海新区的字眼,凸显了其将滨海新区发展作为天津重中之重。2007年12月,在天津市委九届三次全会上,张高丽比较清晰地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即:明确一个奋斗目标,把握两个发展阶段,实施三个重要战略,坚持四个毫不动摇,贯彻五个工作方针,取得六个显著变化。接下来又增加了构筑“三个高地”即构筑高端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生态宜居的高地,以及 “五个攻坚战”。回顾张高丽主政天津4年多来,其主政表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大项目、大投入的高举高打。从天津统计公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天津这几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从2007年的2388亿元猛增到 2010年的6511亿元,其中2008、2009年两年的投资增速分别高达42.5%和47.1%。而在这其中,滨海新区的占比都在50%以上,其中工业大项目的投资更成为一个重点。张高丽主政后,自天津市九次党代会以来,天津累计实施了940个大项目,总投资达18400亿元,目前已经有半数左右竣工投产。2011年天津又推出180个大项目,投资在2500亿元以上。这些大项目包括了著名的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大乙烯、大炼油、大钢管、小手机、小汽车等一批大项目。在这种大项目和大投入的支撑下,工业成了天津经济发展的主发动机。2010年天津工业总产值达到1.7万亿元,比“十五”末净增1万亿元。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正是因为这种超常规的大投入支撑,2010年天津滨海新区的GDP实现5030亿元,比上年增长25.1%,成功超过了之前的老大哥上海浦东新区。
第二个方面是对天津滨海新区行政体制予以了改革。一是建立统一的行政架构,撤销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撤销塘沽、汉沽、大港区现行建制,建立滨海新区行政区;二是构建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三是组建两类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四是赋予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和自主创新权,新区的事情新区办。这种比较彻底的行政区划的调整,需要有足够大的魄力支撑。而这种彻底的行政区划改革,也使得了滨海新区可以极大的提高效率,降低内耗,从而凝聚成发展的力量。
第三个方面是对天津的城市空间规划予以调整。1986年《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一条扁担挑两头”的所有特大城市未出现过的布局结构,两头即指中心城区和滨海地区。工业用地开始东移,重点发展滨海地区;而在2006年版天津城市“总规”,鲜明地提出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主副中心”的空间格局。但这种主副中心的空间格局,给滨海新区带来功能单一、多头发展的弊端。通过各方论证和公开征求意见,天津将空间发展战略改成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目标。一轴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两带是指“东部滨海发展带”和“西部城镇发展带”。至此,天津城市发展布局由一主一副,进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双核发展的新阶段。这对天津自身而言,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思路在短时间内的调整。
第四个方面,是推进了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各种先行先试。第一个三年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实施以来,天津在金融、土地管理、涉外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还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最大的亮点是在金融领域,天津已经成为了私募股权基金的主要聚集地,到2010年天津有917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落户。这些金融创新都是天津在务实的基础上,和北京、上海这样的金融中心城市差异化改革实验的结果。
观察张高丽主政天津的路径,从短期来看,天津速度可以证明是取得了一定实际效果。但长远来看,这种速度是否可持续,尤其在国家支持政策出现转移的情况下,如何靠内生增长模式保持持续增长还值得观察。不过还好,天津去年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2.5%,在全国排名第三,这应是一个比较好的信号。
|
-
8.jpg
(13.72 KB, 下载次数: 369)
-
7.jpg
(52.88 KB, 下载次数: 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