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田] 青田华侨与辛亥革命老人的书法奇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12:1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学大师饶宗颐为朱奕龙(左)创办的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院题写院名。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山之上,国有殇。”10月12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于右任书法展”在我市开展,中国侨联副主席、银帝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奕龙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聊起于右任书法展,他轻轻地吟出了于右任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望大陆》。也正是这首诗,激起了朱奕龙这位青田华侨的怀乡思国之情,也牵出了他与辛亥革命老人于右任一场跨越时空的书法奇缘。
  从“于书”中感悟人生真谛
  朱奕龙的老家在青田县祯埠乡锦水村,从小家境贫寒,他就靠自己的双手挣学费。他九岁上山砍柴,初中的学费都是自己上山砍柴挣来的,儿时的苦难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
  1990年,朱奕龙到西班牙经商。“在华侨当中,于右任老先生的《望大陆》流传很广,大家都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朱奕龙说,20多年前,当他在西班牙第一次听到《望大陆》时,就牢牢记住了这首诗和作者的名字。“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的爱国情怀,击中了这位年轻华侨的心灵。
  “爱国不分形式,回国本就是为国家的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1996年,朱奕龙从西班牙归国创业,在祖国大西北的宁夏埋头一干就是15年。他的举动让不少人既敬佩又惊讶,但在朱奕龙的眼中,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因为那首触痛他灵魂的《望大陆》,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到这里为止,朱奕龙与于右任也仅限于“神交”而已,真正将他带入于右任书法世界的,是一幅于右任手书的对联。正是这幅对联,让朱奕龙对于右任有了更深刻、更感性的认识,也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从此,收藏于右任书法成了朱奕龙工作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奕龙在宁夏一位朋友家中,看到了这幅于右任先生手书的对联,他立刻被这两句话所吸引,以至于后来成了他的座右铭。
  “当时我特别喜欢这幅对联,这幅对联表达的意思,恰好是我为人处事的准则,于是就问朋友能不能把这幅作品转让给我,可是朋友当场拒绝了。”但之后,朱奕龙“三顾茅庐”,态度一次比一次诚恳。朋友最终被朱奕龙的真诚所感动,把对联送给了他。
  从此,一扇大门被打开了,朱奕龙开始进入于右任的书法世界里徜徉。
  十余年痴迷“于书”收藏
  于右任先生是辛亥革命老人,杰出的近代教育家,同时又是激情满怀的诗人、沉雄博大的一代书法大家。他擅长魏碑与行书、章草结合的行草书,首创“于右任标准草书”,海峡两岸同胞视“于草”为瑰宝,能得其寸楮片纸,均奉若拱璧。于右任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另外两位为王羲之和颜真卿)。
  “尽管知道收藏难度很大,但随着对于右任作品内容理解的加深,对他盼望祖国统一愿望的感知,我愈加痴迷他的书法了。”朱奕龙说,随着他对于右任人品、学识了解的加深,就越发被于右任先生的书法所深深吸引,收藏的数量也逐渐增多。或从海外回购、或去拍卖竞标、或从民间收藏……十多年来,朱奕龙奔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通过各种方式,悉心收藏于右任先生的作品,内心深处有一股力量一直推动着朱奕龙去做好收藏,那就是对老人一腔民族情义的敬仰和推崇。
  如今,朱奕龙已珍藏先生墨宝412件、碑刻遗珍216件。他所收藏的于右任书法作品从质量和数量上来说,在海内外都是首屈一指。
  2010年8月,朱奕龙投资千万元在宁夏银川建成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院。于右任书法收藏研究院(台北)院长陆炳文,得知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院收藏研究于右任书法作品,便专程来到银川实地考察,看到朱奕龙如此丰富的收藏,陆炳文震惊不已,连称“不虚此行”。当时,他足不出户在艺术研究院整整呆了三天,细细品味每一幅珍品。
  2004年于右任辞世40周年之际,朱奕龙主编的《于右任先生墨宝》,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朱奕龙赶到北京,邀请时任中国书协主席的沈鹏先生题签,沈鹏先生最初是疑惑的,他要求先看看于右任的书法真迹。第二天,朱奕龙返回银川一次性带了50幅于右任的书法作品。到北京后,沈鹏先生特地找了一处僻静的民居,朱奕龙陪着沈鹏先生整整鉴赏了一整天。那一天,沈老一直没说话,只是反反复复地看、上上下下地研究。夜深了,他收起所有的书法作品,握着朱奕龙的手说:“年轻人,我很感谢你,没想到有生之年,我还能看到这么好的于右任书法。”说完,老先生掸掸袖子上的灰,用手梳理了头发,欣然就笔。
  “当时沈鹏先生很感慨,他告诉我说:‘要是在旧社会,我是要跪着写的。’”说起这件往事,朱奕龙感慨不已,“一般人很难理解那种感情,那是超越了所有物质的顶礼膜拜,是心中固守的一席精神圣地。”
  朱奕龙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挥作用。目前,朱奕龙已主编出版了4套《于右任先生墨宝》。今年,又陆续出版了12册《于右任书法碑刻遗珍》。
  “于书”收藏促两岸交流
  生于忧患的于右任,1949年远去台湾,晚年时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4年病逝于台北。1962年1月,于右任连续在日记中做身后安排,并作诗流露思乡之苦。那首著名的《望大陆》就作于此时——没能见证祖国的完全统一成为他此生最大遗憾。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精神财富是不灭的,这种精神也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走向繁荣不断努力。”朱奕龙说,作为一名归国华侨和侨务工作者,他时刻在思考如何寻找文化切入点,为两岸文化交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正是一个契机。
  “纵使‘故乡不可见’,但于右任留下的伟大作品和民族情感可见。”朱奕龙说,于右任墨宝是两岸同胞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如今能让更多同胞感受其书法的和谐之美和创作内涵,感受其雄奇豪放的书法艺术和深深的爱国情怀,是一件美事。早在三年前,朱奕龙的脑海里就有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于右任书法展”的雏形。
  去年下半年,中国侨联就开始部署赴台举办“于右任法书纪念辛亥展”(在台展览名称——编者注)的相关工作,台湾方面也对展览高度重视,不仅萧万长、吴伯雄、江丙坤、曾永权等人先后会见大陆考察人员,马英九还专门为此题匾:“两岸连缘。”
  “其实这次的展览,最初是计划放到台北国父纪念馆最高规格的中山画廊举办的。”朱奕龙告诉记者,就在展览的前期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时候,今年7月份,他发现台方在审核中,将原定展名“于右任法书纪念辛亥展”改为“于右任法书纪念展”,并纳入所谓的“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发现台方这一政治企图后,朱奕龙断然决定,取消“于右任法书纪念辛亥展”赴台展出。
  今年9月6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于右任书法展”亮相全国政协礼堂,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市委书记卢子跃的邀请下,“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于右任书法展”移师丽水展出。
  有意把“于书”留在丽水
  为了做好这次丽水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书法展览,朱奕龙特意提前赶到了丽水,检查布展情况。在市文化馆的展厅里,朱奕龙向记者介绍了这次展览的作品。
  他告诉记者,这次到丽水展出的作品和在北京全国政协大礼堂里展出的作品是一模一样的,这些作品见证了历史,也诉说着于右任想念大陆、思念故乡、热心期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丽水人,我也一直想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接到卢书记回家乡办展的邀请,我立马答应了。”朱奕龙告诉记者,自己的根在丽水,还有很多亲人也在丽水,一年中会回来十多次,家乡的发展、家乡的需求也都记在心上。
  丽水家园、云和家园、青田家园……朱奕龙的银帝集团在银川发展壮大,在银川开发的很多居住小区,取名的时候,用的都是丽水的地名,朱奕龙说,家乡始终都在他的心中。
  除了于右任的书法外,朱奕龙还有很多收藏专项,如秦砖汉瓦、青田封门青的名人印章、陕甘宁边区珍贵的税票等很多收藏精品。目前,银帝集团即将在宁夏银川开建一座三万平方米的综合性艺术馆,而位于北京的银帝艺术馆也将于今年年底落成。在采访结束时,朱奕龙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心声:他有意在家乡丽水也建设一座艺术馆,将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留在丽水也好,或者做其他专题艺术馆也可以,这也是他多年来的一个夙愿。
  于右任生平简介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他的侄外孙刘遵义教授乃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青田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22 10:57 , Processed in 0.015031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