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 “911”15周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1 02:3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ize=15.9996px]    中新网9月11日电  谁也不知道,15年前的今天,历史的巨轮会在前进时突然改变方向,轰然倒塌的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让人们曾经熟悉的街道,变得面目全非。2001年的9月9日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惊和创伤,也触动了“时代精神”。

[size=15.9996px]  15年过去了,9·11带来的连锁反应仍不断发酵:美国社会进入了一个“以安全之名限制自由”的时代;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步拉登后尘,成为全球最大的恐怖威胁;秘密监听计划的曝光带来了无法平息的冲击波;时间也未能治愈人们心中所留下的伤痕……站在如今的路口回望,事情已不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简单。

[size=15.9996px]  【失而复得的“28页”】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纽约世贸中心遗址纪念广场举行隆重悼念活动,为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默哀和追悼。

[size=15.9996px]  2个月前,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在多方的长期压力下,公布了一份尘封14年、长达28页的“机密调查文件”。这份文件涉及15年前的9·11事件,它的重要程度曾让美国前总统布什称,“这份文件将让我们难以赢得打击恐怖主义战争的胜利”。

[size=15.9996px]  这“28页”来源于2004年正式向公众发行的9·11袭击调查报告,一直保存在国会山的一个地下室里,没有与厚达838页的报告一起公布。

[size=15.9996px]  根据知情者猜测,文件内容有可能显示,当年发生9·11恐怖袭击的时候,一些劫机者或与某些和沙特政府有联系的人或组织“有过接触”,并列举了疑似接触的情报信息。

[size=15.9996px]  对此,沙特官方也敦促尽快公布,还沙特清白。称“这样遮遮掩掩,反而让人觉得好像真的支持了9·11袭击者”。

[size=15.9996px]  “9·11”纪念日到来两天前,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法案,允许事件受害者及其亲属起诉沙特政府。然而,根据公布的解密文件,报告并没有确定地指定任何沙特高官支持“基地”恐怖分子的证据,只是涉及到一些未经证实的线索。这含糊其辞的解释并未令人满意,相信还有更多秘密,深埋其间。

[size=15.9996px]  【不为人知的秘密】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斯诺登。

[size=15.9996px]  2013年6月的一天,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收到了美国中情局(CIA)前职员斯诺登提供的两份资料,并将其公布——“9·11”所衍生的惊天秘密,由此曝光在全球公众面前。

[size=15.9996px]  这,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局代号为"棱镜"的大规模监控项目。过去6年间,国安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全美国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美国舆论哗然,从美国出走的斯诺登也一夜“成名”,几经辗转,最终在俄获得庇护。是英雄,还是叛徒?美国人对他,情感复杂。

[size=15.9996px]  在“反恐”的名义下,2004 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等政府核心层通过一些司法程序手段,成功绕开有关公民隐私等法律困境,建立了一个此前从未公开过的“星风”(STELLARWIND)监视计划。

[size=15.9996px]  “星风”监视计划分拆成了由美国国家安全局执行的4个监视项目,除“棱镜”外,还包括“主干道”(MAINWAY)、“码头”(MARINA)和“核子”(NUCLEON),这些都只是项目的代号,具体名称及含义仍属美国国家机密。

[size=15.9996px]  小布什及其继任者奥巴马不断扩充着这些监视项目的内涵及范围。尽管按照美国情报部门官员的说法,上述项目的监视目标均为“外国人”,但事实上,四大情报搜集计划牵涉的范围极为广泛,从某种程度而言,几乎可触及每一个美国家庭。

[size=15.9996px]  “棱镜”计划曝光给美国带来的内外压力巨大,所引发的冲击波在短期内也难以平息。拉美和欧盟国家领导人集体发难,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用“完全不可接受”等罕见强硬的措辞,表达了被“传统盟友”监听的愤怒。巴西总统则在有关美国情报机构监控她与助手的通讯新闻曝出后,选择通过推迟国事访问表达抗议。

[size=15.9996px]  国际社会对美国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声骤然加剧。而这起惊人规模的海外监听计划,脱胎于一桩与“9·11”关联密切的法案。

[size=15.9996px]  【代价巨大的法案】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3911纪念仪式

[size=15.9996px]  15年前,突如其来的恐怖,如一个无形中被开启的电动开关,让没有一丝防备的美国社会为之战栗的同时,也猝然拉开了反恐大幕。

[size=15.9996px]  对美国政府来说,最大的震动在于:策划袭击的恐怖分子是以合法的身份来到美国、学开飞机、用普通电话和普通网络电子邮件联络,最终成功地组织和实施了这次恐怖袭击的。

[size=15.9996px]  美国痛定思痛,决定不能坐以待毙,要防患于未然。于是,美国国会进行了大规模立法来支持反恐行动——《爱国者法案》由此诞生。

[size=15.9996px]  这个以防止恐怖主义为目的,扩张美国警察机关权限的法案,极具争议性。根据法案内容,警察机关有权搜索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医疗、财务和其他种类的记录等,它极大地增强了联邦政府搜集和分析美国民众私人信息的权力。

[size=15.9996px]  15年来,以宪政体系、民权和自由为代价,它将美国社会带入了一个“以安全之名限制自由”的时代。然而,美国和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安全。

[size=15.9996px]  如今的恐怖袭击早已不同于往日,恐怖思想以网络为桥梁,渗透在各个角落。不需长期准备,不需大肆招兵买马,神不知鬼不觉地培养本土“独狼”,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带搞突袭,已逐渐成为恐怖主义新的特质之一。

[size=15.9996px]  本·拉登死了,新的、更为凶残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却在中东乱局中坐大,非洲、中东和南亚都有极端势力活动,且近年来,科罗拉多州《蝙蝠侠》首映式枪击案、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奥兰多枪击案……一桩桩由本土恐怖主义滋生的血案,让美国人害怕,那个漫画中犯罪猖獗的哥谭市,是否已成现实?

[size=15.9996px]  美国事件调查委员会联合主席之一托马斯·基恩说:“我们没有取得反恐胜利,而是处于僵局。”

[size=15.9996px]  【未能治愈的心伤】

[size=15.9996px]

[size=15.9996px]  美国纽约新世贸中心开业。

[size=15.9996px]  这不仅是“一代人的斗争”。生活在“9·11”阴影下的孩子们已长大成人,然而在一度被称作“归零地”的区域,留在他们心中的不安感,并未散去。

[size=15.9996px]  就在前两天,一项针对1000名美国人进行的调查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现在比2001年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倒塌之前更不安全。这一数据比去年的民调结果增长了19个百分点,比“9·11”一周年后的民调结果翻了一番还多。

[size=15.9996px]  一场袭击,使曾经深信国家安全的美国人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萨默森曾说,恐怖活动炸毁的“不仅仅是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的一部分,而是美国的平静和安全感”。

[size=15.9996px]  2016年9月10日,“9·11”15周年纪念日前一天。美国国务院发出声明,呼吁全球范围内的美国公民警惕——恐怖袭击风险仍在。

[size=15.9996px]  或许,对于美国人来说,世贸中心双子楼倒塌的恐怖画面,将永远烙在他们的脑海里。

[size=15.9996px]  不过,也正如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所说,下城曼哈顿的浴火重生,才是生者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5 18:16 , Processed in 0.026032 second(s), 21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