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内旅游] 油画《开国大典》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13:5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庆期间,央视播出了一档特别节目——“国庆记忆”。“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是这个节目中的第一个专题。   

  油画《开国大典》是一幅被视为中国革命历史文献的鸿篇巨制,它艺术地再现了1949年开国大典的宏伟场面。其碧蓝、大红、金黄组成的色彩基调,让天空显得格外清朗。古老的城楼,“富丽堂皇”。表达了“庄严而热烈的场面”。毛泽东对这幅画赞不绝口,说:“是大国,是中国。”又十分自豪地说:“我们的画拿到国际上去,别人是比不了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油画作者董希文,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起稿组组长。他说“一笔下去几乎是要负千年责任”,然而就是这幅“要负千年责任”的《开国大典》却被反复修改。   

  这幅画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的那个庄严一刻,是“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画上站在毛泽东身后第一排的是共和国第一任国家副主席,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3年后,因“高饶事件”,高岗被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这样的人物怎能作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站在历史舞台上。于是这幅画被第一次下令修改,抹去了高岗。   

  就是这幅被认为无法改变的历史实物见证,却在20年间,经过多次反复修改。这些修改折射出共和国几十年的政治风云。《开国大典》不仅定格了1949年10月1日的那一天,也记录了一段北京白癜风医院jbdf/bmjj/22.html]怎样宝宝才是健康的呢[/url]中国人无法回避的历史。   

  文化大革命中,被认为是党内最大的走资派。1972年,“中央文革小组”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筹办美术展。在《五七干校》进行思想改造的董希文因此被调回北京,要他在《开国大典》上去掉。这幅画再度被勒令修改,在的位置上,补上了原来在后排,被挤得只露半张脸的董必武。历史被再一次篡改!   

  不久后,中央文革小组又要求对一批五六十年代有影响的革命历史画进行“刷新备用”,《开国大典》在刷新之列。据董希文的学生,现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回忆,“刷新”是要抹去周恩来身边的林伯渠。此时的董希文正处于重病之中,“刷新”任务就落到了靳尚谊身上。但这幅画在几经修改之后,已经无法再改了。靳尚谊建议,按原作复制一副,再在复制品上去掉林伯渠的像。1979年,文革结束以后,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中国历史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其实原件已经无法恢复,所谓恢复,只是在靳尚谊的复制品中补上的像。经过反复修改的董希文原作和靳尚谊复制的《开国大典》,现在同时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两幅珍品,见证了那个艺术也可以当作政治附属品的特殊年代。   

  历史是人写的,历史观点,代表的只是史学家的观点,应该是可以争论的。人们常说要客观地看待历史,这句话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我们所了解的历史,不一定都是真相。政治家可以根据需要对历史进行取舍,朱元璋就曾下令删改《孟子》。删去了诸如“君为轻、民为重”等他认为大逆不道的观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资料,不见得全都是真实。即便是照片,现代技术完全可以把它改得面目全非。   

  《开国大典》的被反复修改,让人质疑。历史如果可以随着人的主观意图而任意改变,那么红皮型白癜风的基本介绍我们如何还能以史为鉴!2013.10.7。
沙发
发表于 2017-3-8 04:29:31 | 只看该作者
没看完~~~~~~ 先顶,好同志












12V1A电源适配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2 21:21 , Processed in 0.016043 second(s), 16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