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9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与思考] 德国的慢是一种能看明白的慢---杨佩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1:3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德国的慢是一种能看明白的慢
/杨佩昌
采访:曹可臻
张卓
整理:王雅菲



杨佩昌,留德学者,著有《为什么德国民富国强》、《德国式领导力》和《用敬业的心做专业的事》等专著。



杨佩昌说,他研究的东西就是怎么让国家的经济像一个机器匀速在发展,而不是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德国基本上不是这样,表面有时候慢点,但是这种慢是能够看明白的,能够理解它为什么。所以德国经济模式的特点是稳定与增长。”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三十年代初期,1929年,爆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古典主义遇到瓶颈了,在此背景下,凯恩斯主义登场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盛行的时期,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这样,有一个例外就是德国。

说是例外,是因为德国并没有循着当时其他国家的发展轨迹,而是根据自身国情和特色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一特色道路就是社会市场经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弗莱堡学派。该学派兴起于三十年代,归属于新自由主义阵营,弗莱堡学派的主要代表叫瓦尔特·欧肯,其他还有伯姆、洛普克,当然后来还有阿尔玛克、包括经济部长艾哈德,也属于弗莱堡学派。弗莱堡学派区别于古典主义最重要的地方是什么呢?在坚持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它认为国家应该发挥一定的作用。弗莱堡学派认为国家的作用并不是要参与到经济之中去,而是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

第一个最主要的事情是稳定物价。第二个事情是维护市场的自由竞争,为了自由竞争要颁布什么?《反对限制竞争法》,它要让经济稳定、物价稳定,要颁布一个《联邦银行法》,这个联邦银行法授予联邦银行独立于政府的地位,也就是联邦银行行长不是由政府任命,而是由政府提名,最后由联邦总统任命,经过国会的批准。也就是说联邦银行的决策可以不听政府的,所以这就导致这样一个局面,联邦银行是有义务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但不听从政府,所以它就不会滥发货币。

二战结束之后,德意志联盟共和国,选择的就是以弗莱堡学派为理论基础的社会市场经济。从那个时候,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就成为德国成功的一个体制。尽管前前后后有波折,但就像德国总理默克尔说的,“社会市场经济尽管经历了各种波折和误会,但市场经济在德国人心目当中,依然是个成功、可信赖的体制。”

对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贡献者,除了艾哈德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人物—他叫卡尔·席勒,是德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著名的社民党人,他上台了之后,就提出了一个“魔术四角”的概念:首先是稳定的货币;第二个,叫充分就业;第三个是外贸平衡;第四个是适度的经济增长。



德国制造的“内在优势”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德国中小企业为什么能很快地走出低谷?原因有很多,除了外部环境的不同,最主要的原因是更深层次的,叫内深原因,即内在深层的原因,或者叫“内在优势”。

如果跟德国人长时间交往就会发现,德国人有很强的前瞻意识和忧患意识,这是第一竞争力。对于这个忧患意识,我举一个例子能更好的说明问题,就是学界的忧患意识。二战结束之后,从1951年开始,德国经济就开始恢复增长了,连续15年增长,这叫德国经济奇迹。而在1955年的时候,就有学者提出了问题,说现在德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靠的是国内外巨大的需求,但这不是核心竞争力。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企业某种内在的东西。但是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所以这个人就把他的这个建议写给了经济部,经济部立即出资并组织了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一个叫哈尔茨堡模式,发起人叫赫恩。赫恩教授就在哈尔茨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德国领导力学院。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德国就有人看到的隐忧并想办法去解决。

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再来谈德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我还是举一个例子会更生动一些,就是德国非常著名的鲁尔区。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煤和铁资源的日渐枯竭,有人意识到鲁尔区可能要维持不下去了,甚至在70年代就有人预言鲁尔区已经“死”了。但事实上,鲁尔区没有死,相反他重生了。鲁尔区之所以重生,关键靠的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保障是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德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是格外的开恩。举个例子说,我们都知道德国的企业宪法也叫企业基本法,有一条规律叫“另外规定”,小于20人以下的企业,不用组织职工委员会。在德国,职工委员会代表着职工的利益,比如说要开除个员工,得经过职工委员会同意。如果企业有什么重大的决策,职工委员会有投票权。在德国的大型的企业里面,职工和雇主的票数是相等的,只有在遇到重大问题上,僵持不下的时候,由雇主担任主席,主席有两票的权利而已。

刚才说的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另外一条路是发展大型企业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上。所拥有的产品在同行当中无可替代,这是大型企业的目标。其实在德国无论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靠的是什么?是先进的技术。这个技术已经做到了什么程度?我有个印象,全球至少有30多个产品,这种产品是完全不讲价的,什么叫不讲价?就是一口价,不要也得要,这个东西在别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所以德国的每个企业都有这样的理念,不求全、不求大,只求精。



实业优先与敬畏自然

德国人有根深蒂固的实业观念。虽然欧洲的金融中心和央行都在法兰克福,但我在德国这么多年注意到,金融业不是德国最发达的。最发达的是他们的实业。

1871年之前,德国已经以实业作为优先,这种产业政策已经定调了。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德意志帝国优先发展了工业。德国的农业相当薄弱的,竟然不能养活德国人自己。但是德国的土地是全欧洲最肥沃的,漫山遍野种的不是粮食而是草,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种粮食不太经济,也不划算。第二,他们认为农业是在破坏环境。德国人在向土地索取的时候,内心有种民族畏惧,他畏惧大自然会不会对它进行报复,大地的母亲会不会疼。这是很有意识的,德国的农业不能自给,甚至连水果都要从别的地方进。



保守严谨的投资观

“做实业的话,可能每天都要进工厂、都要忙碌,但是利益远远不如投资金融来得快,德国人是怎么面对这个问题的,怎么抵御这种诱惑呢?”我认为这个问题恰好跟德国人的思维有关系了。德国人做一切都非常的严谨。你会发现德国人缺少什么东西?冒险。德国人非常缺陷冒险意识。我举个例子,全世界有很多天使投资,但是德国几乎没有,为什么?因为德国人认为这是在冒险,看不见的东西他们是不会投的,除非这个企业做到一定程度,能看到一个雏形,他会认为钱投进去能看到企业的壮大。所以说要说服德国人投资,简直太难了。

关于德国人的严谨,我总结出了一道程序——ETHOS,就像是电脑程序。E是经济。德国人在投资之前会想这个投资在经济上是否划算?是否能成功?接下来要考虑一个程序,是T,就是技术上的问题。在这个技术上,技术是否可行、是否成熟。接下来是H,与人打交道,他们会考察这个人,不说八百遍,考察十遍、八遍是肯定的。

我遇到一个真实的事,我有个朋友,他想跟德国人合作,对来中国考察的德国人盛情款待。但最后德国人做决定,不投资、不合作。为什么呢?我的那个朋友百思不得其解,我也是。后来德国人说,第一,你这个朋友是个很好的人。第二,他只是一个关系的管理者。也就是他只展现出他强大的关系出来。第三是他没有展现出他的管理才能,他怎么来管理?第四,没看出他有战略。没有管理、没有战略他是不会投资的。反过来如果你对他压根不招待,但你跟他谈判,把你的思路谈得非常清晰,让他看到某些真实的东西,他才能做出决定。而不是你让他请吃吃喝喝。吃、喝,个人友谊可以,但是做事不可以。O是组织,比如一个秘书要给领导放一个牌子,怎么放呢?或者哪个领导从哪个地方走进来,谁先发言,就这么非常细小的组织工作,这就是德国人的细微之处。

S是社会。社会因素往往是我们的企业家最缺乏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只要事业上可行、经济上可行基本上就要干了。而德国为什么能抵御住诱惑?就是S。德国人会去考虑当地的风俗习惯是什么?投资的法律环境怎么样?文化怎么样?等等。举个例子来说,企业的工会,一般人都不会重视,德国就会把这个问题先考虑好。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时就因此失败过,举个典型的例子。上海汽车投资韩国的双龙,在我的印象中损失了50个亿。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韩国的工会力量。中国没有想到韩国的工会这么厉害,一波一波的抗议,抗议涨价,要这个补贴、那个补贴。中国企业哪承受得住?最后中方退出了管理层。



双轨教育与尊重技工

德国企业中工人的高素质和教育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一是基础教育,一是双轨制的职业教育。

在小学和幼儿园阶段,德国孩子基本上在玩,没什么考试。如果你到德国,我一定推荐你去看小孩子,看什么呢?看孩子的脸,孩子的脸上绽放出来的笑容发自内心。到了高中阶段还算有点学习,但他学的东西比中国少得多。德国的教育只教学生如何学习、怎么学习。教学生怎么思考,思考当中还有更多是批评。德国人说一个不会批判的人一定是个奴仆。而且他们的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国家强制性,可以随便用。但有一个标准,就是技术标准、知识标准,不是政策标准。

另一个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德国的教育实行双轨制,一般到十五岁左右就决定是继续上大学深造还是选择一门职业进入职业学校培训,这种培训是和企业签约的,同时进入企业当学徒。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方式要从历史讲起。一开始德国的定位就是做实业,所以那个时候就需要大量的技工。要做技工就需要人,要经过培训,培训完以后要有人来带领,手把手来教。

德国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而且德意志这个民族的民族优越感很强。德国人天生对自己的国民、对自己的同胞有一种平等、爱的意识。所以他们并不认为一个学徒工有多么低下。一旦做了技工,就会一辈子做这个,他们内心有种骄傲。

一个学徒工会觉得他是这个工厂里的宝贝。如果他没有把他这个活传下去,这个工厂就危险了。我举一个亲身的例子,我20年前的时候在北京的一家德国公司做翻译。他们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工厂,刚开始只有十几个工人。公司派了一个德国技工,不到 30岁。他展现出来的技术就别说了,尤其是那种调理性。他说你知道你们的工作为什么慢吗?是因为你们没有把你们工作的程序调理化。于是,他就干最基础的工作,他把各种机器按照顺序重新排列,排成了非常合理的一个顺序,这是第一个工作。我们很多的器械是放在地下的,工人经常要蹲在地下,一天非常累。于是他弄了个铁架子,把那些机器摆在上面,因此工人每天都是直着腰,正好把手放在特别舒服的位置。所以一下子生产效率就大大提升了,这是第二件事。

我们工人的焊接,很难看的,可是德国人的焊接,一遍过去就不需要再第二遍来修复。中国人做完以后还会有毛糙之类的地方,德国人一点没有。焊工、钳工,一个小伙子什么东西都会,这叫质量、素质。他会那么多的东西,又那么厉害,你说他会自卑吗?在薪酬上,一个技师的工资非常高。正因为他们有这样的技能,薪酬一点不低。德国跟美国是不一样的国家,或者说跟法国、英国很多国家都不一样。在美国,高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薪酬非常高,技工肯定要低得多,但德国一个高级技工可能会跟中层管理者的收入差不多。

在德国,一个普通技工也有两三千欧元的收入,在德国可以过上非常体面的生活。德国最大的一个支出是租房。如果租一个两室一厅,一百平米左右的房子,大概在四五百欧元。在德国可以这么说,吃可以忽略不计,我在德国期间,从来没觉得吃对我是一个问题。一般德国吃饭都到饭店点一个菜,点的一般是十多欧元。这一盘可能有土豆,也可能有米饭、也可能有面条,还可能有牛排、鸡肉,什么样的东西都有。这一盘肯定够吃。同时饭前还有沙拉,或者可以来点啤酒,或者饭后来点咖啡、甜点之类的。一个人的消费一般不会超过20欧。

沙发
发表于 2011-12-1 08:39:0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板凳
发表于 2011-12-2 01:55:0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全體內參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2 22:36 , Processed in 0.022057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