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讨论]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的成立——赵淑侠(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1:5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的成立
歐洲華人社會在生態上起了根本性的變化,是近三十年的事。隨著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台灣的注意力也不再只集中於美國,兩岸都有大批的留學生湧向歐洲。其他方面的交徃,譬如經貿,科技,藝術和文化方面,也漸漸的有了接觸。對歐洲人來說,中國不再只是地理上的名詞,而是與之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實體。歐洲各國華人數目都大量增加,華僑社會的結構,起了根本性的變化。在變化中的新僑社裡,知識分子佔了很大的比例,其中有愛好文學,以寫作為專職的,因此我覺得諾大一個歐洲,也應該有個華文文學的〔文壇〕。僅靠三兩個出名的作家是稱不上文壇的。文壇如花壇,要有四季盛開經久不斷的紅花綠草。那應該是一夥愛好文學的人,共同耕耘的美麗園地。
由歐洲的華文報刊上,我讀到許多旅歐作家的作品。他們在自己的居住國,繁忙工作之餘,偷閒默默耕耘,寫出洶湧在胸懷中的感情,感想,感覺,和對人生的期許與興歎。字裡行間看得出,這個寫作的族群,是孤單而寂寞的。如果組織一個文學會社提供以文會友,相互切磋的機會。想來會得到支持。但我僅知他們的名,不識人,更不知住址,只好大海撈針一般,寫信到各國的相關機構請求幫助找作家。發出的數十封信絕大部份有回音。偏遠國度,如北歐諸國和希臘和葡萄牙等,都回信說當地〔沒有華文作家〕。但也有幾個國家,如法,德。意,比利時,西班牙等國比期待的更多,遺憾的是他們也只知其名,卻不知住在何處。於是我再寫信去拜託協助,研究聯絡方式。那一年裡,一向懶寫信的我,少說也寫了上百封的信,另加無數個長途電話解釋:在那個兩岸交往還不像今天這樣暢順的時代,我的〔在歐洲華文文學的大前題下,不管他和她從那裡來,都是我們的文友〕的言論,無可避免的會引起很多人的疑慮。說服那作家成為會員不是易事。
19913月16日,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與摸索之後,〔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在巴黎成立。建會的籌備工作,主要是當時的巴黎會員執行,我則每天以電話連繫。
屬於歐洲的,具有歐洲特色的海外華文文學,終於具體而有形的誕生了。是歐洲有華僑史以來,第一個全歐性的華文文學組織。我和這些創會元老,除余心樂和呂大明,王家鳳外,與其他人如郭鳳西,麥勝梅,王雙秀,楊玲等,幾乎都是大會成立前夕,在我們住宿的〔伯爵旅社〕晤面,有的是在成立大會會場上初次相見。
〔伯爵旅社〕名字甚貴氣,事實上只是巴黎第十三區一家華人開的小客棧,最多只能算兩顆星,任何一個〔伯爵〕都不會走進去。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清潔條件也夠,老闆還給打折扣。樓梯口邊的兩排桌椅,是用早餐之處,也是我們共商組織作家協會大計的地方,歐華作協的會章就在那兒制定。我們這幫兄弟姐妹非常喜歡這家旅社。2007年在巴黎開理事會,去了近20人,仍住〔伯爵旅社〕。
這段過程,是我多年來的一貫記憶,堪稱刻骨銘心,但卻與某幾位文友弟妹的記憶不太一樣。我曾為求與他們一致修改此文。但改後心裡不安,因堅信自己是對的。一個作家不該寫自己不相信的東西,是我一向的信念。所以和當時積極參與的呂大明,鄭寶娟,符兆祥等連繫,確認他們與我認為的一致後,又改了回來。我想要怪只能怪時間,年代太久遠,每個人都可能有屬於他個人的記憶。二十年前資訊的概念和方式不像當下這麼進步,我們這群原本互不相識的人驟然相聚,並無嚴密組織,居然連個大會成立經過的記錄都沒留下,殊為可惜。謹憑個人的記憶是不夠的。史料的紀錄和保存已是事倍功半,也只能勉為其難的〔亡羊補牢〕,做到這個地步了。
當我決定在巴黎建會後,曾兩度單身去巴黎。那時以巴黎的文友最多:熊秉明,柯國淳,祖慰,范曾,子修,楊允達,靜遠,呂大明,趙曼,鄭寶娟,謝斯諾,成之凡,還有六七位,因離會太早,名字已記不清了。這正是我為何選擇在巴黎建會的原因。組會過程並不總是順利,好幾次曾想到放棄,但生過悶氣後,覺得讓歐洲華文作協誕生仍是最重要的事。我與當時核心人士商談的事情,並非每位會員都清楚,也無機會向大家報告。大會成立前後許多雜事待解決,以子修,祖慰,和呂大明的丈夫劉俊明等出力最多。只靠寫信和打電話是不可能成立一個會的,必得有人實幹才能真正成事。
余心樂本是瑞士蘇黎世大學學生,後來留下就業,相識多年。我知他文學修養極好,但因他從不聲張,我竟不知他會寫小說,直到有朋友聽說我在組會,告:〔歐洲日報上的推理小說〔松鶴樓〕是朱文輝寫的。〕我才知原來眼前就有個作家,筆名叫余心樂。建會後的初期,他算得是我最得力〔助理〕。
一九八幾年我回台灣探親,認識了文友符兆祥先生,我知他1981年在台北創立了〔亞洲華文作家協會〕,並任秘書長之職。他和我談起,有意以亞華作協為基礎,發展擴建為一個世界性華文文學組織的構想,並希望我在海外為之奔走協助完成。問他可有甚麼支持?他說〔沒有〕,只有他手上的那個硬紙夾裡的幾張紙──紙上寫的是他對未來組織〔世界華文作家協會〕的構想和計劃。
這樣大的一件事,在沒有任何奧援的情況下要做成,自然十分困難。但當我讀過他的宗旨,是要把全世界的華文作家聯合起來,不談政治,不談宗教和種族,只談文學文藝以文會友,使中華文化在世界各個角落得以發揚為目標的時侯,立時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這也是我決心要成立歐洲華文作協的原因。
組會過程中,符兆祥在1900年秋季,專程來了趟巴黎,他想看看歐華作協籌備的內涵究竟如何,若是情況合適,便擬將歐華納入在未來的世華大家庭之內。約好在巴黎相見,我應允一定邀到旅法作家呂大明等人。商談後都覺滿意,當即決定歐華為世華的洲際支會之一,歐華成立後,總會將給予支持。那是我與呂大明的初次相見。和王家鳳相識,乃因她是記者,曾採訪過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2 22:37 , Processed in 0.015327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