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 虹鳟强行充当三文鱼?谁给专家这样说的勇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06:0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点 | 速读
  1、“三文鱼”是约定俗成的商品名称,虹鳟鱼强行充当三文鱼,很多人都觉得荒谬,但也无可奈何。
  2、其实不只中国人会面临“一名多物”或者“挂羊头卖狗肉”的困扰,全世界不少国家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3、有必要对那些商业使用规模较大的动植物,借助DNA条码技术确定唯一的商品名,以防人们刻意或者无意的混淆。
  文 | 魏巍
  刚刚过去的周末,有关“真假三文鱼”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已经有很多媒体都做了“三文鱼和虹鳟鱼有什么区别”“生吃淡水鱼有多危险”这样的科普和风险提示。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让所有的消费者都变成水产专家,想要避免三文鱼这种刻意或是无意的混淆,关键是要对鱼类商品进行科学准确的命名。
  虹鳟鱼强行充当三文鱼:你看不惯它,但也干不掉它
  为什么这么多鱼都拼命要当三文鱼,这不仅是名字或者翻译的问题,更关系商业和利益。
  很久以前的欧洲人用拉丁语里的“salmo”(意为“上升”)来称呼北大西洋里的一种鱼——这个词逐渐演变为“salmon”——这种鱼每年都会洄游到欧洲沿岸的河流里产卵,在洄游时他们会奋力跃上瀑布,向上游游去。18世纪,生物命名法的创立者林奈把这种鱼的学名形象地定为“salmo salar”,也就是现在的鲑鱼属大西洋鲑。

  大西洋鲑
  大西洋鲑为什么在中国会被称为“三文鱼”?据香港《信报》查证,这一称谓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大西洋鲑引进香港时,将“salmon”鱼翻译成为“三文鱼”。
  英文里“Salmon”不光指大西洋鲑,还指大马哈鱼(太平洋鲑)属的很多种鱼。这是因为当年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之后,发现太平洋沿岸也有几种外形类似于“salmon”的鱼类,于是乎将它们统统称为“salmon”。后来为了进一步区分,又在统称前加上了产地、形态等特征,才有了现在大马哈鱼属的诸如Pink salmon(粉三文鱼)、Coho salmon(银三文鱼)、Sockeye salmon(红三文鱼)等众多鱼种。

  各种三文鱼之间的复杂关系,图片来源:果壳网
  不过生物界并没有采信这些俗名,而是将“太平洋鲑”取了一个属名“Oncorhynchus”,这个属名组合自希腊语中的“onkos”和“rynchos”,意思为“弯曲的鼻子”。因为这些鱼在洄游时,上下颌会变成钩子的形状。
  所以,“三文鱼”并不是某一个品种鱼的名称,而是一个在流通中逐渐约定俗成的商品名称,主要有大西洋鲑和太平洋鲑。在国外,如果去买“salmon”,商家会问清楚你是要哪一种“salmon”;但在中国,大多数时候,三文鱼约定俗成的特指“大西洋鲑”,也就是人们认为可以生吃的“salmon”。
  虹鳟鱼也属于太平洋鲑属,但虹鳟的学名是“Oncorhynchus mykiss”,通用英文名是“rainbow trout”,连“salmon”都没有。并且“trout”对应的概念是“鳟鱼”,指的是大马哈鱼(太平洋鲑)属和鲑鱼属的鱼中,生活史全部于淡水中完成,没有跨盐度洄游行为的一个类群。所以,无论按照学名还是英文名,说虹鳟鱼是强行充当三文鱼并不过分。

  其实虹鳟鱼熟食味道很好,而且相比于大西洋鲑价格也便宜很多
  但问题是,中文世界里三文鱼指“大西洋鲑”只是人们约定俗成,而且中国目前也并没有一份法律或者标准规定什么才是三文鱼、什么不是三文鱼。于是就会看到有专家出来说:虹鳟鱼就是三文鱼,大西洋鲑能叫挪威三文鱼,太平洋鲑能叫阿拉斯加三文鱼,凭什么虹鳟不能叫“淡水三文鱼”。很多人都觉得荒谬,但是对他也无可奈何。
  在2014年,山东《生活日报》曾报道说,济南市场上有商家拿虹鳟鱼和大马哈鱼(太平洋鲑)来冒充三文鱼(大西洋鲑)。这篇报道中也提到,当地对三文鱼的检测,只检测其中微生物含量和细菌是否超标,并不会检测到底是什么鱼。

  图片来源:微博@开水族馆的生物男
  一名多物:商品走红更容易,但困扰也不少
  像这种多种鲑鳟鱼类都被称作“三文鱼”的现象,在分类学上被称作“一名多物”。“一名多物”现象的存在,虽然让人更容易熟悉和接受一些陌生物种,但也会使得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发生物种的混淆,不利于科研贸易等事务的进行。在林奈建立的生物命名法规中,一个最基础的原则是要求“一物一名”。像上面所述的那些“三文鱼”,若用学名进行描述,是丝毫不会造成混淆的。(真假三文鱼:不止是译名惹的祸,果壳网)
  而另一种大宗贸易渔产“鳕鱼”也存在命名混乱的问题。与三文鱼一样,中文世界里“什么是鳕鱼”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只是遵循约定俗成的习惯,对不同的鱼冠以鳕鱼的名字。而这样命名的原因,很可能只是因为这些鱼都是肉质雪白。
  比如,鳕形目鳕科鳕属下的大西洋鳕鱼、格陵兰鳕鱼、太平洋鳕鱼和黄线狭鳕(明太鱼)都被称为鳕鱼;而与鳕形目毫无关系的裸盖鱼,也被称为银鳕鱼,并且银鳕鱼比鳕属下“真正的”鳕鱼更加名贵,它的肉质较鳕鱼更为细腻,是日本料理高档寿司店的常备品。

  银鳕鱼其实并不属于鳕形目
  当然,就像虹鳟强行充当三文鱼一样,也有鱼强行充当鳕鱼,比如前几年频繁见诸媒体的油鱼。油鱼其实是两种叫做叫做蛇鲭(qīng)的鱼——异鳞蛇鲭和棘鳞蛇鲭。它们是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洋里的深水鱼,体内还有近20%的油脂,其中又以一种被称作蜡酯的物质为多。但是,人却不能消化这种物质,只好原样再把它排泄出来。以如果一次摄入过多的话,就有可能会引起腹泻、腹痛、恶心和呕吐。
  其实不只中国人会面临“一名多物”或者“挂羊头卖狗肉”的困扰,全世界不少国家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早在2008年,两名纽约高中少女便利用一种叫做DNA条形码检测的生物技术对曼哈顿的餐馆和超市来了一次高科技打假:她们从零花钱里掏出三百刀,收集了四家餐厅和十家超市的生鱼片样本,寄送到实验室进行DNA比对,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一的样本都与其标签不符。2012到2015年美国加州大学的学生,利用同样的技术对洛杉矶26家口碑较高的寿司餐厅进行抽样检测,发现47%的鱼类菜品货不对版。

  一名多物的现象非常常见,比如螯虾科的克氏原螯虾(就是麻小)现在也被成为小龙虾
  只不过最近几年中国人确实处在消费升级的风潮之中,很多人在最近几年都开始吃一些以前没吃过、没见过的东西,但对这些东西的知识储备不多,分辨能力也不强,所以很容易就被那些刻意或是无意的“一名多物”情况误导,或是被“挂羊头卖狗肉”的商家忽悠了。
  准确命名,别再让消费者自己猜
  无论是三文鱼还是鳕鱼,分割之后都很难用肉眼辨认出来了,假设商家不以次充好,就算以三文鱼或者鳕鱼的名字,也会对很多人造成困扰,这时候科学、准确的命名就很重要了。
  2007年,香港出现市民食用标签为鳕鱼的油鱼,之后出现腹泻的情况。随后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发布识别及标签鳕鱼/油鱼的指引。
  指引建议业界应标签该两种鱼类的中、英文俗名为“蜡油鱼”和“oilfish”,而不可使用任何其他名称,包括“鳕鱼”,作为其俗名。食物安全专员陈汉仪医生还说到:“每种鱼类只有一个获确认的学名,而每个学名均是独一无二及国际通行,因此渔商之间进行鱼类买卖时应采用鱼类的学名,避免混淆。”
  欧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彻底。2014年12月13日起,欧盟变更了所有鱼类和水产养殖产品的标签规则,规定商品标签必须标示产品名称和鱼种学名,同时还要标注捕捞区域/国家、生产区域/国家。因为生物学名是唯一的,这样可以帮助消费者分辨鱼的具体种类,避免混淆。

  图片来源:台湾物品编码中心网站
  欧盟的这一做法是一个很好的、可参考的思路。但问题在于,中国很多消费者别说对拉丁学名了,就是对鱼的中文学名都不熟悉,就算印到标签上,对消费者可能也不会有什么作用。
  不过,还可以借助DNA条码技术。这其实是一种新型的物种鉴定技术,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利用生物体内具有代表性的、相对较短的DNA片段,来确定该物种的身份。DNA条形码技术从2003年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包含超过一百万种物种DNA序列的全球数据库。
  所以,有必要对那些商业使用规模较大的动植物,借助DNA条码技术确定唯一的商品名,以防人们刻意或者无意的混淆。
  确定唯一的商品名除了有利于消费者分辨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商家不能再将“李鬼”当“李逵”。比如2012年,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在例行检查中就发现,在抽检的111个鱼类产品当中,有20个普通鱼类产品被错误的标注成鳕鱼,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都违反了爱尔兰和欧盟相关法律,食品安全局有权利对此进行处罚。
  回到三文鱼和虹鳟鱼的争论上,如果有唯一商品名,大西洋鲑就是大西洋鲑,虹鳟鱼就是虹鳟鱼,无论谁叫三文鱼,另一个就不能以此命名,否则就是虚假标示行为。消费者也不会面对“大家都叫三文鱼,到底哪一个才是三文鱼”的困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3 01:15 , Processed in 0.026775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