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張明行 于 2012-2-23 03:26 编辑
世上真的有一人公司 蔡東豪
劉長樂很有意思的一句金句:倖存者才可能成為建設者。
我們經常聽到這句說話:「誰人離去對公司都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公司不是依靠一個人。」這句話沒錯,一間有相當規模的公司,是由無數細節組合而成,而把這些細節轉化成有效率的工作成果,是依賴由人組成的不同團隊,團隊中不同人擔當不同崗位,與外界結成不同關係。
這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形成企業文化,某一個人離去可能在短期內對公司造成損害,但長期而言,公司的前途依賴由不同團隊共同創造出的實質價值。每提到一個人對一間公司的影響,我們都會想起喬布斯和蘋果,以前不少人沒法想像沒有喬布斯的蘋果會怎樣,因為喬布斯等於蘋果。
喬布斯去世前公開自己的病情不輕,示意他在蘋果的參與程度不如前,蘋果也趁機標榜不是一間「一人公司」,公司架構健全,人強馬壯,指出蘋果所取得的成就,喬布斯功不可沒,但真正功勞歸功團隊文化。喬布斯去世後,庫克接任,外界大致接受蘋果不是「一人公司」。
連蘋果也可以沒有喬布斯,那麼世上有沒有「一人公司」?答案是:有。我找到一間,這間「一人公司」在香港上市,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華語媒體集團之一,它是鳳凰衛視( 2008)。我認為蘋果可以沒有喬布斯,但鳳凰衛視就不可以沒有創辦人兼主席劉長樂。
鳳凰衛視誕生一刻開始就是一個甚麼都不像的怪東西,而這怪東西的誕生、長大、成功,全賴劉長樂。請注意,靠的不是團隊,而是一個人。我不能想像鳳凰衛視失去劉長樂的日子怎過。
鳳凰衛視要做倖存者 或者鳳凰衛視根本不應該存在,它營運的是內地政府看管得最嚴的電視廣播業。內地改革開放二三十年,不少敏感行業已變得開放,甚至准予外資參與,惟獨電視廣播仍然由政府緊控,政府刻意培養國企獨大壟斷,莫說外資,連民企也難踏足,而且,在可見將來,內地政府已明確表示不會放寬外資和民企參與電視廣播業。
鳳凰衛視是一間從開始就有外資參與(梅鐸旗下新聞集團佔 17%股權)、在香港上市(股東背景複雜)、大股東劉長樂是民營企業家的傳媒集團,這身份算怪吧!鳳凰衛視經營了 15年,至今仍無法完全在內地落地,理論上,只能在廣東省、三星級以上酒店、部份官員、外國人家中才收看到,但眾所周知,實際收看鳳凰衛視節目的人數遠超越理論上能收看的人數。鳳凰衛視的存在一直就在邊緣上,這分鐘可以名成利就,下一分鐘可以粉身碎骨。
我認為劉長樂非常掌握到自己的處境,他有一句金句:「倖存者才可能成為建設者。」一針見血,太有意思。鳳凰衛視不只身份怪,它的市場定位也怪。鳳凰衛視的節目定位跟 TVB的節目路線,那些娛樂飲食再娛樂飲食,完全不同,它的節目以新聞、時事、資訊為主,形式是清談,著眼國際事務,飲 TVB奶水大的香港電視觀眾莫講話要睇,聽到鳳凰衛視的名字已急急轉台。
鳳凰衛視定位的聰明,令它吸引到由大學生、商人、政治人物、官員及關注時事的內地人組成的群體,規模不小,更重要的是這群人在社會上最具影響力,同樣是鳳凰衛視的廣告客戶夢寐以求的高消費群。
定位聰明 點到即止 鳳凰衛視的政治定位更怪,或應該形容為勇猛。鳳凰衛視觀眾群收看鳳凰衛視不是因為他們沒選擇,剛相反,這些人有選擇,但選擇收看鳳凰衛視,吸引他們的是節目內容。鳳凰衛視內容定位非常聰明,形象是說真話。製作中央指導旋律的節目,宣傳和諧氣氛,沒有電視台可做得好過中央台。
在封閉的環境,鳳凰衛視的內容相對上成為真正關心社會的真話。然而,講真話是有分寸的,一些很敏感的課題,例如牽涉國土完整、政治最高層等新聞,鳳凰衛視點到即止,不會硬闖政府的底線,因為鳳凰衛視要做「倖存者」。劉長樂最令人佩服的地方,是他能成為一個同時是內地政權的支持者和批評者。
他是共產黨員,擁有對共產黨既服從又挑戰的走鋼線本領,或者身為共產黨員才能看得透共產黨的心。劉長樂去年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他形容鳳凰衛視跟政府關係:「我們理解他們的處境,他們也應該理解我們的處境。他們需要鳳凰衛視,鳳凰衛視也需要他們。」
從梁文道際遇看劉長樂
我不是鳳凰衛視的長期觀眾,最常收看是身在內地的時候,對鳳凰衛視的認識及對於劉長樂的管理理念,大都來自其他媒體。可是,我又覺得我離開劉長樂不遠,因為分隔開劉長樂和我,中間只有我的好友梁文道,我可從梁文道的際遇看到劉長樂的作風。
梁文道在鳳凰衛視工作有一段長時間,他在鳳凰衛視主持的節目一直大受歡迎,今日梁文道是內地最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這個「之一」其實牽強),梁文道和鳳凰衛視有著深厚的關係。但我不會忘記這一點,梁文道曾經是屬於香港的,他曾經願意放棄在內地的發展,留在香港為香港做事。
諷刺的是,香港傳媒容納不到梁文道的尖銳言論,把他送回內地的懷抱。從梁文道在內地受歡迎的程度(要親眼見過才能相信,我見過),我看到鳳凰衛視的成功,也看到劉長樂知人善用的眼光。 傳媒真真正正是以人為本的行業,最寶貴的資產不高興的時候會不出現,這是管理傳媒最有趣的地方。古今中外,大部份成功的傳媒集團都是由家族管理,原因正是傳媒不能單講系統和規矩。
劉長樂每提到鳳凰衛視,形容是大家庭,他是大家長,以全公司最八卦為榮,因為他要瞭解每名員工的需要和感受。傳媒訪問他,想談管理哲學,他就談家庭、佛經。
成功是例外 模仿將徒然 鳳凰衛視至今仍未見有競爭對手冒起,它經營的是獨市生意,在可見將來我也看不到直接對手會出現,因為鳳凰衛視的成功,不是一個例子,而是例外。其他人想模仿鳳凰衛視,需具備劉長樂的走鋼線神功。
內地政府想製造一個對手挑戰鳳凰衛視,也是徒然,因為政府一沾手就變成中央台。「一人公司」對股票投資是一個風險,加上劉長樂已 60歲。最清楚「一人公司」風險的人,是劉長樂,他最看得通鳳凰衛視這盤生意不容易找到接班人,沒有劉長樂的鳳凰衛視就不是鳳凰衛視。 幾年前鳳凰衛視引入中移動(941)成為主要股東之一,目的是鞏固跟政府的關係,鳳凰衛視的長遠命運要維持其獨立於政府,但又不會隨便被政府打壓的地位,其股東結構也需要反映兩面討好的現實。
難覓繼承 必成併購目標
劉長樂不能被替代,但傳媒就是有蒙蔽理智、刺激虛榮的力量,一定有傳媒大亨垂涎鳳凰衛視在內地 市場的特殊地位,我相信一定有人,包括內地民企或海外傳媒集團,自認可以比劉長樂做得更好,克服「一人公司」的問題。劉長樂最終會考慮到鳳凰衛視不可能找到一個完美的繼承計劃,會選擇一個時刻,在股東的掌聲中淡出。
長遠而言,鳳凰衛視是併購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