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交流]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十大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4:3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龄前的孩子眼睛还处于不完善、不稳定的阶段,长时间、近距离地用眼,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和近视眼的发生。

  4~6岁的孩子视力已逐渐成熟,视力的清晰度增加,6岁时能达到1.0,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准。但由于父母常常忙于自己的事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很多儿童往电视机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对孩子的视力会有很大的伤害,如何让孩子看电视而视力又不受到损害呢?

  一、忌时间过长

  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天天长时间地看电视,轻易使孩子神经系统与机体产生疲惫,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习等其它活动的正常进行。学龄前儿童天天看电视时间最好控制在40分钟之内为好。


  二、忌距离过近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总喜欢往前面坐。这样,孩子的眼睛在屏幕发出的强光的长时间刺激下,不仅轻易使孩子视觉的敏锐度与适应性降低,而且轻易造成眼睫状肌调节功能的降低,晶状体逐渐变凸,导致近视出现。一般来说,看电视时,把孩子的座位安放在距离电视机2。5~4米处为宜。

  三、忌音量过高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时,长时间在较高音量的刺激下,不仅轻易使听觉的感受性降低,形成不良的听觉习惯,而且轻易导致视觉等感受性的下降。相反,采用相对小的音量,对孩子的听力、视力、注重力等的发展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忌光线过暗

  看电视时,室内光线过暗,则影响孩子视觉功能的发展,也轻易导致近视现象的出现。晚上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不要把照明灯都关闭,在电视机后方安上一盏小红灯,可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五、忌坐姿不正

  孩子看电视时,歪歪斜斜地就坐,如靠在被子上、躺在父母怀里,都轻易使孩子未定型的脊柱发生变形与弯曲等,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

  六、忌饭后即看

  饭后孩子即看电视,轻易使孩子的大脑兴奋中心转移,注重力高度集中于电视内容,形成消化液分泌的停滞与食物的沉积现象,影响肠胃的消化。饭后,让孩子稍微活动一会儿后,再看电视为宜。

  七、忌边吃边看

  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或糖果、瓜子等,嘴里的食物往往咀嚼不够,轻易加重孩子的消化负担,影响消化功能。长期如此,还轻易养成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八、忌看武打凶杀内容的电视

  学龄前儿童经常看武打凶杀片,不仅轻易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惧怕状态,影响身心健康发育,而且轻易使孩子产生好奇心,进行模拟,导致孩子对打架斗殴等不良社会现象适应性的提高。攻击与冒险行为增多。

  九、忌患电视孤独症

  电视和电视游戏机对儿童的吸引力极大。儿童思维分析力差,模拟性很强,长此下去,儿童只对电视节目感爱好,对四周事物漠不关心,性格变得孤独,严重的可出现反常的心理状态。

  十、忌让孩子躺着看电视

  一些父母让小孩躺着看电视,以为孩子舒适,其实适得其反,这对孩子的健康颇为不利。有些人喜欢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电视,觉得这样看电视舒适安闲又省劲。他们的孩子也跟着学,躺着看电视。其实,躺着看电视害处是很多的。这是因为躺着看电视时,不但要仰着头,侧着身,而且需要歪着脖子和偏转眼睛。

  这样,眼睛的视线与电视机屏幕就不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需要用眼睛来进行调节,时间长了会引起眼球外肌和眼球内的睫状肌发生痉挛收缩,从而造成眼球胀疼、结膜充血、双目流泪,甚至出现眼压增高,视觉模糊和视力下降等现象。

  假如经常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电视,还会使眼球内外直肌和上下斜肌重度疲惫,收缩失调,从而造成眼睛斜视等疾病。青少年的身体正处在发育时期,不但轻易使眼睛感到疲惫,而且还轻易造成眼睛散光等疾病。

  另外,躺着看电视,由于身体的大部分肌肉已经放松,人体内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减慢,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逐渐进入抑制状态,大脑的思维和记忆能力也大大减弱,从而造成抑制和兴奋的严重失调,这样不但达不到欣赏电视节目的目的,而且还会引起失眠、神经衰弱和腰背酸痛等不良后果。所以,为了保证身体健康,预防发生疾病,最好不要躺着看电视,尤其是儿童。(摘自:日本新华侨报网)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3 收起 理由
戴小小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4 13:56 , Processed in 0.025384 second(s), 21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