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交流] 母亲谈儿子学中文的经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1:2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子学中文的经历来源: 青海
看到大家讨论学中文,我想说说我儿子的故事,也许对大家有个参考,尤其是小孩子的家长。
我儿子三岁半才开始说单词,他不像那些开智晚的孩子,一旦会说了,就是句子.他还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往外蹦.学会的第一个完整的句子是"Go away!" 就在这个时候,我妈妈第一次来美探亲.我妈妈除了"OK, YES, NO"以外,连26个字母都背不全,自然这祖孙俩就只好用中文和肢体语言交流.一年以后,儿子可以给姥姥当翻译了.
姥姥姥爷回国前一再叮嘱不可让孩子忘了中文,我们也想努力,于是就安排儿子去半天幼儿园,在家的时候就是全部中文.他爸爸发现用水笔在餐巾纸上写字有毛笔字的效果,于是把在国内买的识字卡里的字变成贴在墙上的书法贴,搞得客人以为这是我们家的装修风格.此时,儿子可以认识理解并写五百多个汉字.
五岁上了学前班,再加上课外活动的增加,儿子的中文就只剩下跟姥姥姥爷每周一次的视频中文课.在家里,我们依然尽量用中文,但同时发现,因为孩子的日常生活范围的扩大,中文词汇跟不上了,采用的暨南大学的中文教材也是存在着文化差异和环境等问题,儿子学起来就是敷衍了事,我们也就随他,抱着只要肯坐在那里听姥姥讲课就行的态度。
小学时,儿子的体育训练量和比赛量上来了,学中文也就停了下来.此时,他可以听得懂日常中文,但稍有难度的词汇,比方"交流",就不明所以了.这时的我们经常会用英文解释半天,虽然当时懂了,但后来发现还是还给了我们.而此时的汉字量也大大缩水,只会流利地写名字和一些简单的汉字.不过暑假的时候,我们还是坚持让孩子看中央四台的"快乐中文",并且积极参与回答.因为用邮件参与答题,就少师自通地学会了汉语拼音.因为主持人在每期节目后都会读几个读者来信,他会时不时地被念到名字,再加上每周都会收到奖品,那时他是非常愿意看"快乐中文".当然,与这个节目只有短短十分钟也有关。
到了初中,由于体育量的剧增,中文节目也停了下来,给姥姥姥爷写贺年邮件的内容也越来越短.但恰好在此时,由于体育上的交流,儿子有机会与中国的教练和运动员在不同的场合遇到,他都是很主动地问好并帮助他们翻译,搞得儿子在中国运动员中小有名气:美国那个华裔男孩虽然中文不是很溜,但会帮我们!他们的随队翻译和领导也很高兴能有人帮他们减轻负担,以至后来儿子回国到中国的专业队去训练时,从上到下一路绿灯,包括偷偷到哪个小吃摊吃烤羊肉串味道好而且不会拉肚子 -- 专业队的饮食控制很严的,就是怕运动员到外边吃了有毒食品,影响训练和成绩.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星期,但儿子的口语进步非常大,连原来的轻微的美式口音也都彻底没有了.只是认字还是不多,在中国的大街上,经常被人侧目和询问:这么大的人了,说话没毛病,打扮也不像要饭的,可怎么会不大认识字呢?
今年,本州大学的教练邀请儿子参加他们的队伍,并提出可以为他交学费,让他免费学一门课.儿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在中文的placement面试时,中文系主任坚决反对儿子上大一的课,他说你父母都是中国人,你的口语很流利,要上就只能上中级课,使用的是《新实用汉语》第四册。
第一次考试,儿子只得了47分(100分满分),使得他对系主任牢骚满腹并开始求救于我们。我们所做的就是带他朗读课文,并提醒他汉字的特点:重复出现率高——新的词组里的每一个字大部分都可以在前面不同的词组里找到;每个汉字虽然出现在不同的词组里,但本身的意思几乎都是固定的,而且词组的每个字几乎都与这个词组要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几经试验,儿子的考试成绩就达到了80分,并且可以毫不费力地写一篇至少400字的作文。当然,中间会出现美式汉语的现象。
从他的经历,我的总结就是:在家一定要坚持说汉语,哪怕你的孩子只是个中文文盲哑巴的水平呢(就是能听懂,但说不出,也不识字)。一旦有了环境,进一步成为普通文盲就会轻松;如果有了动力,扫盲就更轻松。
顺便补充一下:
我是北京长大的,我老公的普通话是在北京学会的(在此之前他只会说南方偏僻的家乡话,对普通话而言就是聋哑人的水平),所以南方人听他说话都认为他是北方人。儿子从来没有去过中文学校。他在大学的同一门课的同学中,大部分都是华裔。我认识的中国人的孩子(包括网上网下)上了大学后,几乎都会主动去选修中文,不论是否上过中文学校。
《新实用汉语》第四册的学过的一部分内容有:找工作、看中医、计划生育、航天飞机上天、“公蟹、母蟹和鸡爪”。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6 收起 理由
戴小小 + 1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6-4 22:45 , Processed in 0.027509 second(s), 25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