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jyx 发表于 2016-4-25 10:48:27

一部经典的本来面目 mwrai1um


谁都知道,很少有一本书能像《金瓶梅》那么敏感。那敏感,就是书中的淫乱描写。尽管文学史上已将《金瓶梅》认定为小说经典了。然而这部经典却顶着个“文学”的雷子。但瑕不掩瑜,因噎废食总是不对的,《金瓶梅》这本书,是一定要读的。   

  常听有人说:“我七岁就读《红楼梦》、十四岁就已经把《红楼梦》读了几遍”之类的话。但是《金瓶梅》却没人敢这么说的。就《金瓶梅》的情况来看,还是应该晚些再读的,最好在三十岁之后再打开这部书。   

  进入《金瓶梅》的世界,就会知道那完全是残酷的成人世界,描写世情人心极为老道,少年读之恐怕难以体味个中奥妙。更为重要的是,《金瓶梅》里的描写确实太过,并不避讳对纵欲细节的露骨描写。   

  年轻的读者囿于自身经历的限制,看不透《金瓶梅》这些描写背后的东西,反而徒增肉欲。又往往定力不足,为书中五花八门之放荡性爱描写所吸引,严重者伤身体、毁三观,所谓“樯橹灰飞烟灭”是也。   

  这样,也就使得《金瓶梅》坐实了“诲淫”的指责,也实在是白白“浪费”了这部名著。其实《金瓶梅》的作者写这部小说,是要世人引以为戒的,并不是要引导人们纵欲的。正所谓“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了个“风月宝鉴”,要反照风月镜,才能得命。可那贾瑞那厮偏不听,非正照风月宝鉴不可。结果是镜中的王熙凤风骚招他进镜共赴云雨,一次又一次。最终,贾瑞精竭而亡。读《金瓶梅》也一样,一定不要用错了“风月宝鉴”的“正反面”,不要生效仿之心。   

  既然《金瓶梅》这部小说里的性描写有着这么多的负面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写作的时候不考虑收敛一点,或者说直接不写?为什么读者就不能撇开这些性描写而直接阅读其它部分?   

  谁都知道,日本有个一休和尚,很出名,就是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面的主人公。他说:“佛界易入,魔界难进。”就是说,成佛其实需要对魔界的认知与超越,也就是“否定之否定”。正所谓大奸大恶的人是最容易顿悟的,因为他们在“魔道”里“混”,一旦到了触动,就会顿悟,超越魔道、否定魔道而进入佛界。这就是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其实,若《金瓶梅》中没有了性描写,也就没有了其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的体悟。没有了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等人的纵欲,没有了西门庆无所不用其极的无度荒淫,也就没有了《金瓶梅》这部小说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不是道德箴言。真正伟大的小说作家,他创造自己的人物写自己的小说,他想说的,想表达的,都妙合无垠地与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结合在一起了。孔子说:“天何言哉?北京白癜风那里好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好的小说家,都是在模仿天之不言,而通过人物和情节传达了一切。   

  所以不要替《金瓶梅》的作者没在书本里批判荒淫纵欲而惋惜,不要觉得作者甚至还有点儿推崇这种荒淫纵欲。西门庆最后在纵欲,正如同他无所不用其极地积聚财富一样,从人生的角度看,是非常有悲剧意蕴的。   

  卢梭和康德都是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受到卢梭的影响很大。卢梭是个浪漫主义者,写个哲学著作也像写小说一样儿,情感丰富,文采飞扬。康德说:“我看别人的书,看一遍就够了,看卢梭的书,得看两遍甚至更多。因为看第一遍的时候,他的文采我干扰我对思想的领悟。”   

  想来很多人看《金瓶梅》,最初都会“选段阅读”,这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像康德读卢梭的书那样儿,多读两遍,过滤掉“淫乱”的影响,才能看到《金瓶梅》这部名著的本来面目。唯有这样,方才不辜负作者的本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部经典的本来面目 mwrai1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