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法国侨网 首页 新闻 原创新闻 查看内容

中国“瓷圣”田立明——鉴赏大师慧眼识瓷 (系列三)

2017-12-21 16:40| 发布者: FrozenOra| 查看: 654| 评论: 0|来自: 法国侨报

摘要: 《法国侨报》讯:摘自《古陶瓷艺术品收藏与鉴赏丛书》(共 12 分册)陶瓷概论部分: 所谓“陶瓷”一词,而陶在前,瓷在后,上下连贯成为了“陶瓷”一词。从词组可以明确看出来陶早于瓷。陶与瓷是两种概念,它们有明 ...

《法国侨报》讯:摘自《古陶瓷艺术品收藏与鉴赏丛书》(共 12 分册)陶瓷概论部分:

这是我八十年代初在段店古窑址捡到的标本放大图

所谓“陶瓷”一词,而陶在前,瓷在后,上下连贯成为了“陶瓷”一词。从词组可以明确看出来陶早于瓷。陶与瓷是两种概念,它们有明显的质的不同,也就是说有很大的区别。要想掌握陶瓷这门既古老又内涵丰富的门类,就要把陶瓷的历史脉络先弄清了,否则想到哪里抓到哪里,就会越抓越糊涂。因为陶与瓷的造型是受到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所有的每一件器型,都与当时的文化大背景、以及政治兴衰息息相关,此外还因地域文化、习惯的影响也有差异。

陶制品的原料是粘土,它的烧制温度是800 度,原料内含铁量在3%以上。而瓷器的原料是瓷土,它的烧成温度是1300 度,原料内的含铁量在3%以下。由于它们之间原料和烧成温度的差异,又造成了它们之间有密度、硬度及吸水率的差异,从而就可以明确的把陶与瓷区分开了。

从今天所发现的陶片和陶器之中测定,最早的陶器距今已有近万年了。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了土与火和利用人类的智慧控制并拓展,再进一步利用物理化学作用为人类服务。(虽然当时并不懂的什么是物理和化学变化,只知道这种东西与那种东西合起来会起到理想的作用,但实际上就是利用了物理化学变化的原理。)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的祖先还不断地去探索,用什么方法处理能不使泥胎烧成后不裂开,来减少废品。总结出了烧造时,器胎含水分过高,升温过急就会出现开裂,所以在入烧前,先将胎坯晾干后再烧。

制造方法上,最初是用手工捏制,到了中晚期,开始使用“慢轮修整”。又因各地的烧造工艺不同,所以又出现了红陶、黑陶。有的地域(区)黏土中含铁量本来就低,又加上精心淘洗胎土,这样还又生产出来了白陶器物来,白陶也因此而密度大,胎体也比前两种坚硬得多,从而吸水量也低得多。

这是我精选过又标注的部分标本。

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每个时期和每个地区的器型、胎体的粗细到纹饰均受到了特定的文化影响,所以各异。在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时间大约公元前4040—2240 年,就出现了白陶。白陶的原料经现在的化学分析,与我国北方制瓷的原料瓷土很接近,有的还和高岭土极接近,这就说明了白陶虽然叫陶,但应该讲它与红陶、黑陶是有很大区分的。

由于社会必然是从原始到文明不断发展,而陶器也如此。在以物易物的互相交流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文化整体,并在陶制造过程中不断探索又生产了更好的产品,即原始瓷和瓷器。

中国是人类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烧造瓷器最早的国家,这是我国在人类文明方面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从商代青瓷来看,当时也具备了烧制瓷器的基本条件,只是制作比较原始(包括选料、烧制)而没有总结出来成熟的经验而已,处于陶器向瓷器的过度期,所以现在的人称之为“原始瓷”。原始瓷的特征是:胎料较粗,釉层稀薄而又不均匀,釉色多是黄绿色和青灰色,釉面的光泽又差,好多只是极薄一层而基本上无光。型状多为陶制品的型体,只是稍微略有变化,均较原始,为手工制作,且多以用泥条的盘筑法。因是用高温焙烧,所以敲之会发出金属声来。

段店汝窑残片 

我们的祖先从制作陶器的几千年漫长实践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来的制瓷从低级到粗犷又到高级的具有实用和观赏价值的瓷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由于“原始瓷”的坚硬不吸水又耐用,且釉面光滑又漂亮,同时比陶器易清洗,所以在当时应很受欢迎,且需求量也应很大。

“原始瓷”经过了商、周和春秋战国一千多年的探索、研究和总结而得以提高,到了东汉,工匠们已经能较完备的烧造出真正的青瓷来,这时又出现了新品种黑釉瓷和白釉瓷(在浙江宁波一带的东汉瓷窑遗址中,发掘了黑釉瓷器;在安徽省的合肥、芜湖、湖南的长沙等地的汉墓中都发掘了白釉瓷器,虽然较粗率,釉色泛青,说明这是白釉的初始阶段)。从而说明了我国在公元三世纪前已经烧出了白瓷器,为后来的纯白釉瓷器打下了基础。

这些标本行内人士称作火照,因以前窑工烧造时全凭经验,温度把握准确很难,所以创造了这些火照,方便取出观察窑温,以确保万无一失。


瓷器发展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器型有了极大的变化,造型讲究美观而又实用,同时逐渐在器身上增加了纹饰以加强美感,并采用了刻、划、堆、雕等多种技法。相对于当时的政局不稳定,北方长江流域比较稳定,促使当地的经济较发达,手工业随之迅速发展,因此制瓷业也随着迅速发展起来,所以这时制瓷更成熟,产量更大。

到了北齐,白瓷的品味更高了,也可以说达到了标准白瓷的水平。这也是由于工匠们的长时间摸索、总结、调整胎料的配方和淘洗胎料的工艺不断改进,使胎釉中的含铁量不断降低,从而颜色也就在白度上得以不断提高,因此逐渐烧出了满意的白釉瓷器。自北齐以后,瓷器开始分青瓷、白瓷两大类,而且并驾齐驱的向前发展。

到了宋代,无论是青瓷、白瓷在胎体上瓷化程度都很高,釉面的配料和施釉工艺上都在成功的基础上,再努力增加造型和装饰效果,以使视觉效果更完美,所以宋代的瓷器已经具有成熟的美,即外表的美与内涵的美。这与当时的政治文化有直接关系。因为宋朝国家安稳,全国和今天一样,百姓一心奔小康大建和谐社会。我们从“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中就可以看到当时的开封已热闹非凡;宋朝有人写诗,有人填词,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大宋是一个很安稳和谐的时代。连英国的史学家汤恩比都说“要是让他来选,他最愿意在中国的大宋过日子”。所以宋代的瓷器很值得研究和收藏。虽然南宋是后建的,但制瓷者必然是受到其父辈们的影响,把北方的官窑制瓷技术重新更加严格地承袭下来,这其中也包含了儿子对父辈们的一种怀念。

青釉试烧不同造型的物品。

对于一个收藏爱好者,在对古陶瓷的脉络了解的基础上更应该对我国的宋代瓷器重点研究,尤其是对宋代的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其次对越窑、龙泉窑、影青、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建窑等也要多加用心。今后无论何时,它们的文物价值都会非常高,在经济方面它们的升值空间要比明清瓷更大。

不论你研究还是收藏,都是基于爱好,爱好者就不同于商人。商人是以利益为目的,只要有大利就不问东西的真假;只要有人买,他这边就出钱去买来(如果怕买假了一般托个底,了解一下器物的来源),然后卖给真正的买家。确实也有真正的内行商人,此种商人多因他买过假东西,吃了大亏后,奋发钻研重学而成。而研究和收藏的人就不同了,其要求的是真,所看重的是历史价值,从内心佩服我们的祖先在文物上的聪明智慧。

这块标本釉层薄而不均,釉面玻璃质感较强,并带有“柴世宗”等字,清晰可见。


瓷器是当时历史文化的物证,都蕴藏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从商周时出现了原始瓷,到东汉晚期烧成真正的青瓷;从六朝青瓷到唐代“南青、北白”;从宋代名窑争辉到元、明、清景德镇的一枝独秀,直至光绪朝的回光反射。从我国的陶瓷业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印证了这个伟大民族的聪明智慧。每件瓷器都是一页教科书。看懂了古瓷,你就真正读懂了历史!这可能使你更热爱我们的民族,更热爱我们的祖国——中国!

(未完待续)


佩服

高兴

支持

新奇

感动

愤怒

难过

流汗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24 00:17 , Processed in 0.019444 second(s), 20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